淅川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古为商於之地,是楚始都“丹阳”所在地和楚文化的发祥地。楚国900年历史,有450年建都在淅川;这里是楚文化的发祥地,南北文化的交汇点。越大夫范蠡、史学家范晔、文学家范启、范泰、经学家范宁、《神灭论》作者范缜、书法家李衮,以及近代诗人余杏雨、著名水利专家朱华航、医学家阎仲彝等皆生于斯、长于斯,他们的代表作至今闪烁着淅川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智慧。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积淀,使淅川境内文物古迹珠玑遍地,被称为“文物大县”。境内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化保护单位11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5处,已出土文物8000余件,其中铜禁、王子午鼎、石排箫等稀世珍宝,曾引起国内外史学家的极大关注,并在日、美、德、法等国巡回展出。特别是铜禁的出土,将我国熔模铸造工艺历史提前2000多年;这里有我国中南13省市保存最完好的清代五里长街,2001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被命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有始建于唐代开元年间,与白马寺、相国寺、少林寺并称“中州四大名寺”的千年古刹香严寺,它是大唐高僧慧忠国师的道场,唐宣宗李忱为躲避宫廷内乱,曾隐居于此,落发七年。寺内的大雄宝殿至今仍完整保存着盛唐时期中原地区最大的壁画,其艺术和学术研究价值均属一流。
淅川风景名胜众多。有被誉为“亚洲的水库之王”、“流动的黄金海”、亚洲最大的人工淡水湖——丹江水库,雄伟壮观的天下第一渠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奇峰林立、迂回曲折的丹江小三峡,中州四大名刹之一香严寺,飞瀑鸣泉的世外桃源坐禅谷,如梦如幻的神奇世界八仙洞,被誉为绿色海洋、天然氧吧的龙山景区,北方13省(市)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荆紫关清代一条街等等著名景点16个。其中丹江风景名胜区、千年古刹香严寺、清代五里长街被列为河南省8大重点旅游线路之一。
淅川资源丰富。淅川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季风性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均日照时间2046小时,降水量804mm左右,气温15.8℃,无霜期228天, 不仅矿藏丰富,而且南北方动植物均适宜在此生长。矿藏:已探明可开采的矿藏有钒土、石煤、花岗岩、蓝石棉、虎睛石、大理石、石墨、石膏、钡石、砂金、石灰岩、白云岩等39种,其中蓝石棉、虎睛石和松香黄大理石储量居全国第一,砂金、石灰岩、石膏、白云岩居全省第一。农业:现已形成了小辣椒、花椒、林果、湖桑、中药材、水产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主导产业。其中,香花小辣椒种植面积10万亩,年产干椒5600万公斤,出口美、日、韩、香港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水产已形成万只网箱养鱼和亿粒银鱼养殖基地;以花椒、柑桔为主的林果业总面积达47万亩;龙须草种植面积40万亩。水利方面:境内有丹江、灌河、淇河、滔河、刁河五大河流,年地表径流量5.6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6.3万千瓦。亚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丹江水库水域面积400平方公里,蓄水量290亿立方米。生物资源:全县共有野生动植物种类1787种。其中,真菌23科58种;野生植物135科978种;野生动物184科751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青檀、领春木、连香树、水青树、银杏、天麻等10多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金钱豹、雕、羚羊、麝、大鲵等20多种。
南阳市淅川县位于豫、鄂、陕三省七县(市)结合部,地理特征大体为“七山一水二分田”;是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主要水源地、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国移民大县、河南省首批扩权县。
1.城市概况
经纬度 北纬32度55分——33度23分·东经110度58——111度53分
时区 北京时间[中国标准时间][ UTC+8]
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省份 河南省·南阳市
简名 淅
别名 楚都·丹阳·丹淅
古名 丹阳·淅川
汉语拼音 xichuan
车牌 豫R
政府驻地
县委驻地
宗教 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等
人口 74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