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州,古代行政区,是隋朝至明朝时期州治或府治长沙的古称。隋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以地有昭潭而名,改湘州为潭州。
潭州曾作为一级行政单位潭州行省,是大部分湖南地区以及部分湖北地区在古代的称呼;也曾作为二级行政单位潭州或潭州府,地域包括今长沙、湘潭、株洲、岳阳南、益阳、娄底等地。
扩展资料
一级行政单位
隋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以地有昭潭而名,改湘州为潭州,设立潭州总管府。隋炀帝时废除潭州,另立一级行政单位长沙郡,但辖区缩小。
元朝至元十四年(1274年)立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又称潭州行省。十八年(1281年),迁省治到鄂州,不再称潭州行省。
二级行政单位
唐武德三年(621年),又改长沙郡为潭州。五代梁天成二年(927年),马殷建楚国,改潭州为长沙,作国都。北宋乾德元年(963年),复置潭州。元至元十四年(1274年),改潭州为潭州路,为湖广等处行中书省治所。
元至元十八年(1281年),湖南道宣慰司治潭州。文宗天历二年,以潜邸所幸,改天临路。元至正二十一年(1364年),朱元璋改天临路为潭州府。明洪武五年(1372年),再改为长沙府。
潭城镇清雍正八年(1730年),其境属候均区。潭城镇民国15年(1926年)属第一区;民国20年设潭城镇,仍属一区;民国31年8月撤销区署,直属县政府;民国32年10月改设乡镇,潭东乡并入潭城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潭城镇直属县政府,1950年2月属四区;1956年直属县政府;1958年8月,潭城与潭东合并为潭城分社。1961年7月潭东分出,设潭城人民公社。1970年6月潭城人民公社与红心农场合并,改称为红心人民公社,1978年9月复称潭城人民公社。1980年4月分为城关镇和岚城人民公社,1982年9月改称潭城镇人民政府。 潭城镇是平潭县辖镇,县府驻地。1958年设平潭公社潭城分社,1961年析置潭城公社,1980年改城关镇,1982年更名潭城镇。潭城镇辖城北、城南、城中、北门4个村委会和辕门、观音井、瑞龙、城东、红山、宝湖6个居委会。潭城镇境内有福州市内燃机配件厂、县贝雕工艺厂和风力发电站。潭城镇农业主产红薯、花生、蔬菜。潭城镇有国家级海岛森林公园。鸦片战争中抗英名将江继芸、北伐著名将领刘尧宸诞生于潭城镇。2008年为新设立平潭综合实验区政府驻地,2009年设立潭城区(组团),2012年管委会政府迁往平洋区,2013年7月平潭正式行使设区市权限,保留潭城区名称,因平潭综合实验区和平潭县共同管辖区域重合,市区镇政府行使权力较为混乱,故依旧可称为潭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