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氏在什么地方?

填充柄2023-03-30  20

由沁水县城东行45公里,是沁河流域的最大古镇端氏。该镇东以巍山为依,西有榼山为屏,从北至南是千年流淌的沁河水,陵沁、端润公路在镇内横贯交汇。这里自古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商贸繁荣,交通发达,被称为沁东地区的旱码头,是名震三晋的历史古镇。

端氏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远在夏商之前,就有先民居住生存。春秋时期韩、赵、魏三家分晋,曾迁晋君于端氏聚,西汉开始设县,隶属河东郡。三国、西晋、北魏,先后属平阳郡、安平郡管辖。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端氏县治由西城村迁至端氏村,隶属长平郡。唐、五代、宋归泽州管辖。到元至元三年(公元1266年),端氏县并入沁水县,隶属于晋宁路。其县治从西汉至元历经1000多年时间。1941年,晋冀鲁豫边区为了纪念著名抗战将领武士敏,端氏设士敏县,1947年端氏、沁水二县又合并为沁水县。可见,端氏古镇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同时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

源远流长的历史,使端氏古镇才俊 有着千年历史的端氏古镇,还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向前发展。那建筑精美、文韵丰厚的坪上张家大院,古朴沧桑、风格别具的阁楼古寨,以及镇内众多的文物古建遗迹,无不显示着它的厚重。如何在发展中珍惜它、保护它、使古建的美和人类同存,是我们当今值得研究的思考的问题。丰蔚,古迹辉煌,文化灿烂。自唐时,端氏曾调集大批民工修筑城墙,改修河道,从东部的南寨到西边的沁河岸,形成了周长二华里多的宏伟县城。城内开通了南、北大街,和隋末修建的东街连为一体。并在城的东、西、南修有三座城门。而唯有城北的寨上耸立高岗,独成格局。城镇的发展,使端氏的手工业、商贸业逐步兴盛起来,其中养蚕和缫丝历史最为悠久,据说早在唐代,在古老的东街就集中着众多的缫丝、织绢等手工业作坊。后来,那些和人们生活、生产有关的粮店、日杂店、骡马店也陆续发展起来。到明清时期,端氏已是店铺林立,商贾云连,出现了“复兴楼”、“源顺祥”、“同兴和”、“育合昌”等较大的商号,成为沁河流域远近闻名的繁华古镇。

贾景德故居坐落在镇内东西老街之北隅。由于其父辈在清朝为官,属于当地有钱有势的大户。1934年,贾景德任太原绥靖公署秘书长时,回家乡大兴土木建筑“贾府”,同时整修祖茔并亲撰墓志铭。贾景德故居坐北朝南,原建为三进院,由于战争及历史原因,临街的豪华大牌楼和许多建筑已被毁。现仅存一院三排古式砖木结构的房子,以及人称“贾谷洞”以北的一座门楼。房子均面阔五间,进深两间,青砖砌墙,屋顶复素板瓦,从外表看显得古朴大方。院东南仅存的门楼,为歇山式屋顶,上置琉璃青瓦,斗拱相叠,美观精致。虽门两侧的石鼓、石狮子早已不存,但仍能显示出当年官宦人家的威严和气势。

端氏古镇还存有多处古寨。镇的东、北,为南北二寨,隔河相望的坪上村,有坪上寨和花沟寨。这些寨大部分为土坯砌筑,或有少量的砖石结构。现镇内的南北二寨城墙已毁,只有北寨(即寨上)还留有残墙和清末修筑的西寨门。而坪上村的坪寨和花沟寨保存相对完好。坪上寨坐落在坪上的村东,南北寨门分别为二层、三层的砖砌阁楼,周围寨墙尚存,寨内有横贯南北和纵向东西的小胡同,两帝全是青砖灰瓦的老房子。漫步其间,古风犹存,只有当你不经意看到屋顶上的电视接收器时,才恍知时光已到了二十一世纪。

有着千年历史的端氏古镇,还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向前发展。那建筑精美、文韵丰厚的坪上张家大院,古朴沧桑、风格别具的阁楼古寨,以及镇内众多的文物古建遗迹,无不显示着它的厚重。如何在发展中珍惜它、保护它、使古建的美和人类同存,是我们当今值得研究的思考的问题。

端木(Duān mù)姓源流单纯,源出有二:

1、出自春秋时卫国人端木赐之后,以祖名为氏。春秋时期,在孔子门下求学而道艺精通的72人中,有个叫端木赐,字子贡。他原是卫国人,善于经商,是孔子弟子中最富裕的。

2、出自回族中有端木姓。端木氏为回族复姓之一,端木原为中国古老的姓氏,后也融入了回民族之中。

现端木姓多分布在江苏及长江三角地区。至民国末年,逢日侵华战争,又有一支为避祸逃亡至上海,开创上海端木氏一族。同时又有几支出国发展,至今大多已颇有建树,成为一方富豪商贾。

先说这个建州:历史上有四个建州。北魏的建州,位于福建的建州,位于广州的建州和建州女真 这里指北魏建州。

北魏建州:北魏永安(528年─530年)中置,辖高都、长平、安平、泰宁四郡。治高都县(今山西晋城市东)。但是安平郡下属领端氏、获泽二县,没有东安县。安平郡治现在山西沁水东,端氏县治今山西阳城县。

南朝有建州,也有东安县,但是南朝建州在今福建建瓯,南朝的东安县不是建州辖地。

综上,我认为这个地名应当有误,或者东安县存在时间较短,为史书地理志所不载。

要是有问题,可以继续追问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30879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