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哪里的一个地方,是好几个古代的都城名。
西京,中国历史上西安沿袭过几个朝代长期被称作西京,是中国历史上十三个王朝的首都、京师。 在东亚其他国家,日本山口市的别称,因在京都之西,又称“西京区域”。
朝鲜半岛的王氏高丽于926年将平壤改为西京。越南的清化省,胡季犁曾迁都于此。
扩展资料:西周的宗周镐京,西汉京师西京,东汉的西京长安,曹魏黄初二年,长安列为五都之一,称西京。隋唐时期,长安为京师首都,也称西京。
唐代渤海国的西京鸭绿府,在今吉林白山市临江,一说在朝鲜半岛慈江道鸭绿江东岸。北宋西京河南府,在今河南省洛阳市。
西夏西京西平府,在今宁夏灵武市。辽朝、金朝、元朝西京大同府,在今山西省大同市。
中华民国国民 *** 以南京为首都,拟于今陕西省西安市建陪都,曾更名西京市。 参考资料:西京-百度百科。
西京在哪里呢?
1.古都名。
(1)西汉都长安﹐东汉改都洛阳﹐因称洛阳为东京﹐长安为西京。
(2)隋炀帝建洛阳为东京﹐因称长安为西京。
(3)唐显庆二年﹐以洛阳为东都﹐因称长安为西都﹐一称西京﹐天宝元年﹐定称西京﹐至德二载﹐改称中京。
(4)唐至德二载收复两京﹐还都长安﹐因凤翔是两京未复时肃宗之驻地﹐改凤翔郡为凤翔府﹐建号西京﹐上元元年﹐废京号。
(5)南诏王寻阁劝时﹐以太和(指羊苴咩城)为西京﹐至世隆称帝﹐改称中都。
(6)五代后唐同光元年四月李存勖即帝位于魏州﹐以魏州为东京兴唐府﹐以即位前的晋王旧都太原府为西京﹐十一月复唐旧制改西京为北京。
(7)五代后唐同光元年十一月复唐旧制以京兆府为西京﹐至晋天福三年罢京。
2.
(8)五代后晋天福三年自东都河南府迁都汴州﹐以汴州为东京开封府﹐改东都河南府为西京﹐汉周及北宋沿袭不改。
(9)辽重熙十三年﹐升云州为大同府﹐建号西京﹐沿至金代不改。
(10)明李自成改西安曰长安﹐称西京。
(11)明张献忠以蜀王府为宫﹐成都曰西京。
西京,今称西安,古称长安,是陕西省的省会。位于关中平原中部偏南。北临渭河,南依终南山,周围曲流环绕,有“八水绕长安”之说。气候适宜,土地肥沃,物产丰富,风景秀丽。拥有“关中八景”之誉。市辖八区五县,面积9977多平方千米,人口618余万,是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城市。
这座秦岭脚下、渭水之滨的千年古都,东有潼关之固,西有散关之险。在北方,秦代所修宽达百米绵延千里的驰道直通蒙古草原,是抗击匈奴、供给给养的主动脉在南方,有子午道、谠骆道、褒斜道、陈仓道可越汉中而抵巴蜀;东南方向商洛山中的武关道,则是通往楚地的咽喉。古代长安交通便利,水陆并用,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帝王成功立业之地。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西安则是中国最著名的七大古都之一。对于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而言,西安曾有过无与伦比的贡献。在一千余年的漫长岁月中,西安作为中国十多个王朝的国都,是展示中国历史的舞台。
往事越千年,周人于此制礼作乐,祭祀宴请,铸典章于金石,余泽绵绵而久远;秦人于此挥戈东进,横扫六合,创中央集权政治,垂百代而不变;至于汉唐时代,他是沟通东西方丝稠之路的起点,也是万方辐辏,宾客云集的东方大都会,其灿烂光华,令举世瞩目赞叹。西安的历史文化积淀太深太厚,表现在物质形态的文化遗存上,真可谓遍地是宝。漫步街头,脚下踩的是皇上踩过的路;郊野踏青,座座帝陵及达官显宦、皇亲国戚、文人雅士的墓冢会挡住你的去路;有心人弯腰一拾,拣半块秦砖、宋瓷,不算稀奇;掘地三尺,说不定挖出个兵马俑,让人惊奇不已。.
今日西安,是当代中国科学技术研究和开发的重要基地。今日西安,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基地。全市有各类高等院校42所,10多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约100处博士学位授予点和300多处硕士学位授予点,每年为国家培养大批的现代化人才,成为名副其实的"人才的摇篮”,“西部硅谷
中国的西京是哪里?
西京,中国历史上西安沿袭过几个朝代长期被称作西京,是中国历史上十三个王朝的首都、京师。
西周的宗周镐京,西汉京师长安,东汉的西京长安,曹魏黄初二年(221年),长安列为五都之一,称西京[1] 。隋唐时期,长安为京师首都,有时也称西京。
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改京兆府长安为中京[2] ,改凤翔为西京凤翔府,在今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唐代渤海国的西京鸭绿府,在今吉林白山市临江,一说在朝鲜半岛慈江道鸭绿江东岸。
北宋西京河南府,在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夏西京西平府,在今宁夏灵武市。
辽朝、金朝、元朝西京大同府,在今山西省大同市。中华民国国民 *** 以南京为首都,拟于今陕西省西安市建陪都,曾更名西京市。
在东亚其他国家,日本山口市的别称,因在京都之西,又称“西京区域”。朝鲜半岛的王氏高丽于926年将平壤改为西京。
越南的清化省,胡季犁曾迁都于此。
东京、南京、西京、北京分别是哪儿?
一、东京——最早的东京,指的是洛阳。
虽然她很早就被作为都城,但真正被称作“东京”始于南北朝时期的北周,在北周平齐后,升洛阳为东京,置六府官,号东京六府。隋朝时,又被称作东都。
到了唐玄宗天宝年间,东都又被改成东京。辽金时期,分设多个都城管理国家。
它们所设的东京在今天辽宁省辽阳市。二、西京——西京在不同时期,对应的也是不同地方。
最早的当然是和东京洛阳并称的西京长安,在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曹魏黄初二年,长安称西京。
隋唐时期,京都长安有时也称西京。到了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改凤翔为西京,位于今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
而北宋时期的西京却是相对东京开封而言的,这时的西京指的是河南府,在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夏的西京为西平府,在今宁夏灵武市。
辽金元三朝西京为大同府,在今山西省大同市。其实在民国时期,曾拟于今陕西省西安市建陪都,甚至直接更名西京市。
三、南京——最早的南京,指的是今天的河南省南阳市,见于曹植《汉二祖优劣论》中。但并无官方改名称呼,可能是一种别称叫法。
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置南京,在今四川省成都市。但所立时间很短,不到三年。
宋朝南京为应天府,在今河南商丘。辽国时期南京为析津府,在今天的北京。
而金灭北宋,后迁都开封府,定开封为金代的南京。明朝南京即现在的江苏省南京市。
四、北京——最早的北京,同样是唐肃宗时期所置,在今天的山西太原。北宋时期,最初的北京是一个很大的行政区划,下辖十二个县,范围包括山东省德州和聊城、河北省邢台和邯郸、河南省安阳三省五市。
后来庆历二年(1042年),建大名府为北京,在今天的河北大名。辽时期没有北京一词。
但有上京,意思上和北京差不多。其上京在临潢府(今赤峰市林东镇)。
金时期上京为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南),后迁都大定府为北京(今内蒙古宁城县大明镇)。扩展资料 宋朝建立初,沿五代旧制,以开封府(今河南开封)为东京,盖有意以河南府(今河南洛阳)为西京,其后未果。
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吕夷简以宋真宗咸平三年(1000年)驻跸大名府(今河北大名东北)亲征契丹,奏请大名府为北京。后以河南府(今河南洛阳)为西京。
1、东京开封府——东京城内有四条宽阔笔直的大道,称作“御路”, 作十字形相交,分别通向外城的南薰等四正门道旁有人行道、水沟及绿化地。从大道又分出若干纵横交错的道路,多呈直角相交, 将城区划分成若干方格形称作“坊”的居民区商市则设于内城宣德门至州桥以东的潘楼街土市子及相国寺一带。
以后随着城市商业的发达,坊与市的界限被突破,商店多沿街设立,城东南汴河东水门沿岸的市区,竟延伸至七八里以外,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即描绘了这一市区的繁荣景况。2、南京应天府——南京(今商丘)是赵宋王朝的发祥之地,坐落在南京(今商丘)的鸿庆宫在赵宋宗庙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庆历七年(公元1047年),鸿庆宫重新修建后,奉安了太祖、太宗和真宗的御容。北宋在都城及一些重要地方多建有神御殿,但多数只有一位或两位皇帝的御容,而南京的鸿庆宫则同时奉安了三位圣君,由此可见鸿庆宫在北宋宗庙中占据着原庙的重要地位。
南京(今商丘)作为赵宋王朝的潜龙之地,有着其特殊政治地位。3、西京河南府——五代时期,从洛阳本身的城市演变来考察,时或首都,时或陪都,大体上保持着都城的地位,所以在唐末破坏之后,不断地有所恢复,已非长安可比。
正因为如此,北宋一代,把这个陪都的地位摆在北京(河北大名)之上,继续加以扶持,使洛阳在全国有着特殊的历史地位。关于这一时期洛阳城市的具体面貌和特征。
北宋洛阳园林,首推曾任宰相的富弼家的园子。李格非说:“独富郑园最为近辟,而景物最盛。”
董氏“以财雄洛阳”,其家建有东、西二园,虽荒芜不治,而其规模“尚足称赏”。东园北向,入门有栝树,粗有十围,并有亭台喷池等。
归仁园以归仁坊而得名,尽一坊之地,“广轮皆里余,北有牡丹、芍药千株,中有竹百亩,南有桃李弥望。唐丞相牛僧儒园七叶桧其故木也,今属中书李侍郎,方创亭其中。
河南城方五十余里,中多大园池,而此为冠”。洛阳城内120坊,这个归仁园竟独占一坊,所谓城内“多大园池”,那么园林在城市内所占的比重是相当大的。
4、北京大名府——大名府城始建于唐僖宗中和(881年—884年)年间,为魏博节度使乐彦桢就西城外旧堤筑罗城,周长80里。至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对大名城廊进行了增修,改名为北京。
当时主要是增修了内城和外城,修内城为宫城,周长1.83公里,修筑的外城周长为24.3公里。宫城南有三门:中为“顺预门”、东为“省风门”、西为“展义门”;东有东安门;西有西安门。
作为都城:第一次是五代唐(后唐)的时候,在这里当政的第一个皇帝是李存勖。他是和后梁(亦称朱梁)长期战争中,于公元923年(即后梁末帝龙德二年)4月在魏州(即大名)登上皇帝位的,国号大唐(即后唐),年号同光,建都魏州,都名东京。
他以魏州府舍为宫殿取名“兴圣宫”。同时,升魏州为东京兴唐府,把县衙在魏州。
西京是哪个地方啊
西京,今称西安,古称长安,是举世公认的中国及东亚文明世界的文化中心。
位于关中平原中部偏南。北临渭河,南依终南山,周围曲流环绕,有“八水绕长安”之说。
气候适宜,土地肥沃,物产丰富,风景秀丽。拥有“关中八景”之誉。
市辖八区五县,面积9977多平方千米,人口618余万,是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城市。 这座秦岭脚下、渭水之滨的千年古都,东有潼关之固,西有散关之险。
在北方,秦代所修宽达百米绵延千里的驰道直通蒙古草原,是抗击匈奴、供给给养的主动脉在南方,有子午道、谠骆道、褒斜道、陈仓道可越汉中而抵巴蜀;东南方向商洛山中的武关道,则是通往楚地的咽喉。古代长安交通便利,水陆并用,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帝王成功立业之地。
往事越千年,周人于此制礼作乐,祭祀宴请,铸典章于金石,余泽绵绵而久远;秦人于此挥戈东进,横扫六合,创中央集权政治,垂百代而不变;至于汉唐时代,他是沟通东西方丝稠之路的起点,也是万方辐辏,宾客云集的东方大都会,其灿烂光华,令举世瞩目赞叹。西安的历史文化积淀太深太厚,表现在物质形态的文化遗存上,真可谓遍地是宝。
漫步街头,脚下踩的是皇上踩过的路;郊野踏青,座座帝陵及达官显宦、皇亲国戚、文人雅士的墓冢会挡住你的去路;有心人弯腰一拾,拣半块秦砖、宋瓷,不算稀奇;掘地三尺,说不定挖出个兵马俑,让人惊奇不已。.。
西京是指哪个城市
有,古都名。
(1)西汉都长安,东汉改都洛阳,因称洛阳为东京,长安为西京。 (2)隋炀帝建洛阳为东京,因称长安为西京。
(3)唐显庆二年,以洛阳为东都,因称长安为西都,一称西京,天宝元年,定称西京,至德二载,改称中京。 (4)唐至德二载收复两京,还都长安,因凤翔是两京未复时肃宗之驻地,改凤翔郡为凤翔府,建号西京,上元元年,废京号。
(5)南诏王寻阁劝时,以太和(指羊苴咩城)为西京,至世隆称帝,改称中都。 (6)五代后唐同光元年四月李存勖即帝位于魏州,以魏州为东京兴唐府,以即位前的晋王旧都太原府为西京,十一月复唐旧制改西京为北京。
(7)五代后唐同光元年十一月复唐旧制以京兆府为西京,至晋天福三年罢京。 你是不是看的废都里面的啊~。
宋代汴梁称为“东京”,那“西京”是哪啊?
西京是河南府(今河南洛阳东)。
北宋共有四京。初沿五代晋﹑汉﹑周旧制﹐以开封府(今河南开封)为“东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阳东)为“西京”。
宋真宗景德三年(1006)二月﹐以宋太祖赵匡胤后周末任归德军节度使所领之宋州(今河南商丘)为帝业肇基之地﹐升为应天府﹔大中祥符七年(1014)正月﹐又升为“南京”。 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五月﹐契丹聚兵幽﹑蓟﹐声言将入寇。
吕夷简以宋真宗咸平三年(1000)驻跸大名府(今河北大名东北)亲征契丹﹐奏请建大名府为“北京”。 扩展资料 北宋建立后,设立了四京,分别为东京开封府,西京河南府,南京应天府,北京大名府,其中,以东京开封为首都。
西京河南府大致即现在的洛阳。 当时与北宋对峙的辽,也设立了五京。
元代全国始设省,中央设中书省,全国各地设十一行省。大同则隶属于中书省河东山西道。至元二年(1265年)云中县并入大同。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改西京道大同府为大同路。公元1277年,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奉元世祖忽必烈之命,出使南洋诸国,路经大同。他在《马可·波罗游记》中称赞大同是"一座宏伟而又美丽的城市","这里商业相当发达,各样的物品都能制造,尤其是武器和其它军需品更加出名。"当时大同领录事司,弘州、浑源、应、朔、武、丰、东胜(内蒙古托克托县)、云内(呼市西南)八州,及大同、白登、宣宁、平地(今集宁南)、怀仁五县。大德四年(1300年)在西京黄华岭(今山阴县北黄花梁)立屯田。六年(1302年)立万户府,所属山阴、雁门、马邑、鄯阳、洪济、金城、宁武共七屯(《元史·地理志》)。明承袭行省,改称承宣布政使司。大同路于洪武二年(1369年)改为大同府,属山西承宣布政使司。大同府辖浑源、应、朔、蔚四州及大同(宣宁县并入大同县)、怀仁、马邑、山阴、广灵、灵丘、广昌(河北涞源县)七县。明实行卫所制,大同镇为九边重镇之一,洪武五年山西行都指挥使司设在大同。永乐七年(1409年)设镇守总兵官,为镇之最高指挥官。成化十年(1474年)设巡抚;正德八年(1513年)设总制。所辖大同前、后卫(两卫治大同),大同左卫、云川卫(两卫治左云县),大同右卫、玉林卫(两卫治右玉县),阳和卫、高山卫(两卫治阳高县),天成卫、镇虏卫(两卫治天镇县),平虏卫(治平鲁县),威远卫(治右玉县南),井坪千户所(治今平鲁县井坪镇)等13卫所,823堡寨,307座墩台。其地为今山西外长城以南,东自冀、晋省界,西至大同市西北一带。明初在此屯田,为京师西北屏障。明洪武五年(1372年)徐达依旧城重建大同城,呈方形,周围13里,高4丈2尺,包砖,设四门,均有瓮城、吊桥、城壕。四门东曰和阳,南曰永泰,西曰清远,北曰武定。四门均建城楼,四角有角楼,城正中有牌楼.不仅城防设计固若金汤,为我国军事重镇的典范,而且整体布局如"凤凰单展翅"。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筑长城,嘉靖年间先后三次修筑长城,万历年间又两次修大同边墙。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朱元璋封十三子朱桂为代王,在大同建立王藩,称代王府。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置分守冀北道,驻大同府,嘉靖年中期移驻朔州。
一、东京——最早的东京,指的是洛阳。虽然她很早就被作为都城,但真正被称作“东京”始于南北朝时期的北周,在北周平齐后,升洛阳为东京,置六府官,号东京六府。隋朝时,又被称作东都。到了唐玄宗天宝年间,东都又被改成东京。
辽金时期,分设多个都城管理国家。它们所设的东京在今天辽宁省辽阳市。
二、西京——西京在不同时期,对应的也是不同地方。最早的当然是和东京洛阳并称的西京长安,在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曹魏黄初二年,长安称西京。隋唐时期,京都长安有时也称西京。到了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改凤翔为西京,位于今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
而北宋时期的西京却是相对东京开封而言的,这时的西京指的是河南府,在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夏的西京为西平府,在今宁夏灵武市。辽金元三朝西京为大同府,在今山西省大同市。其实在民国时期,曾拟于今陕西省西安市建陪都,甚至直接更名西京市。
三、南京——最早的南京,指的是今天的河南省南阳市,见于曹植《汉二祖优劣论》中。但并无官方改名称呼,可能是一种别称叫法。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置南京,在今四川省成都市。但所立时间很短,不到三年。宋朝南京为应天府,在今河南商丘。
辽国时期南京为析津府,在今天的北京。而金灭北宋,后迁都开封府,定开封为金代的南京。明朝南京即现在的江苏省南京市。
四、北京——最早的北京,同样是唐肃宗时期所置,在今天的山西太原。北宋时期,最初的北京是一个很大的行政区划,下辖十二个县,范围包括山东省德州和聊城、河北省邢台和邯郸、河南省安阳三省五市。后来庆历二年(1042年),建大名府为北京,在今天的河北大名。
辽时期没有北京一词。但有上京,意思上和北京差不多。其上京在临潢府(今赤峰市林东镇)。金时期上京为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南),后迁都大定府为北京(今内蒙古宁城县大明镇)。
扩展资料宋朝建立初,沿五代旧制,以开封府(今河南开封)为东京,盖有意以河南府(今河南洛阳)为西京,其后未果。
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吕夷简以宋真宗咸平三年(1000年)驻跸大名府(今河北大名东北)亲征契丹,奏请大名府为北京。后以河南府(今河南洛阳)为西京。
1、东京开封府——东京城内有四条宽阔笔直的大道,称作“御路”, 作十字形相交,分别通向外城的南薰等四正门道旁有人行道、水沟及绿化地。从大道又分出若干纵横交错的道路,多呈直角相交, 将城区划分成若干方格形称作“坊”的居民区商市则设于内城宣德门至州桥以东的潘楼街土市子及相国寺一带。
以后随着城市商业的发达,坊与市的界限被突破,商店多沿街设立,城东南汴河东水门沿岸的市区,竟延伸至七八里以外,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即描绘了这一市区的繁荣景况。
2、南京应天府——南京(今商丘)是赵宋王朝的发祥之地,坐落在南京(今商丘)的鸿庆宫在赵宋宗庙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庆历七年(公元1047年),鸿庆宫重新修建后,奉安了太祖、太宗和真宗的御容。
北宋在都城及一些重要地方多建有神御殿,但多数只有一位或两位皇帝的御容,而南京的鸿庆宫则同时奉安了三位圣君,由此可见鸿庆宫在北宋宗庙中占据着原庙的重要地位。南京(今商丘)作为赵宋王朝的潜龙之地,有着其特殊政治地位。
3、西京河南府——五代时期,从洛阳本身的城市演变来考察,时或首都,时或陪都,大体上保持着都城的地位,所以在唐末破坏之后,不断地有所恢复,已非长安可比。正因为如此,北宋一代,把这个陪都的地位摆在北京(河北大名)之上,继续加以扶持,使洛阳在全国有着特殊的历史地位。关于这一时期洛阳城市的具体面貌和特征。
北宋洛阳园林,首推曾任宰相的富弼家的园子。李格非说:“独富郑园最为近辟,而景物最盛。”董氏“以财雄洛阳”,其家建有东、西二园,虽荒芜不治,而其规模“尚足称赏”。东园北向,入门有栝树,粗有十围,并有亭台喷池等。
归仁园以归仁坊而得名,尽一坊之地,“广轮皆里余,北有牡丹、芍药千株,中有竹百亩,南有桃李弥望。
唐丞相牛僧儒园七叶桧其故木也,今属中书李侍郎,方创亭其中。河南城方五十余里,中多大园池,而此为冠”。洛阳城内120坊,这个归仁园竟独占一坊,所谓城内“多大园池”,那么园林在城市内所占的比重是相当大的。
4、北京大名府——大名府城始建于唐僖宗中和(881年—884年)年间,为魏博节度使乐彦桢就西城外旧堤筑罗城,周长80里。至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对大名城廊进行了增修,改名为北京。
当时主要是增修了内城和外城,修内城为宫城,周长1.83公里,修筑的外城周长为24.3公里。宫城南有三门:中为“顺预门”、东为“省风门”、西为“展义门”;东有东安门;西有西安门。作为都城:第一次是五代唐(后唐)的时候,在这里当政的第一个皇帝是李存勖。他是和后梁(亦称朱梁)长期战争中,于公元923年(即后梁末帝龙德二年)4月在魏州(即大名)登上皇帝位的,国号大唐(即后唐),年号同光,建都魏州,都名东京。
他以魏州府舍为宫殿取名“兴圣宫”。同时,升魏州为东京兴唐府,把县衙在魏州城里的元城县改名为兴唐县,贵乡县改为广晋县(元城、贵乡两县都是现在的大名县)。那时后唐已有十三个节度、五十个州。当年灭朱梁,从东京(大名)移都洛阳。
同光三年(925年)改东京名为邺都。第二次是北宋宋仁宗时期。公元1042年,即宋朝仁宗庆历二年的时候,在宋朝的北方有个强国辽——契丹。他集结重兵于幽、蓟一带,即现在的北京以东蓟县、通县、唐山之处,声言南下攻宋。
这个消息,使东京(今河南开封)惊慌异常。宋朝廷召集东京的文武官员紧急商量对策,有三派不同的意见:一是逃跑派,他们主张避开契丹的锋芒,把京城从开封往西迁到洛阳;一是主和派,他们主张派员去契丹求和,无非是割点地、赠点金,讨个和平局面;另一派是吕夷简,他主张迎敌北上,建大名为北京,敌如南犯,就御驾北京亲自指挥抗战,打他个头破血流。
仁宗采纳了吕夷简的主张,遂于庆历二年五月把大名建为陪都——北京。
参考资料:北宋四京-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