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在《中国青年报》发表文章《四大名著适合孩子读吗“,一石激起千层浪。本文认为,四大古典小说中的内容,要么是出家称雄的故事,要么是宣扬佛教的幻灭精神,不适合儿童阅读,甚至外国名著也不适合。
近日,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在《中国青年报》发表文章《四大名著适合孩子读吗“,一石激起千层浪。本文认为,四大经典小说的内容,要么是出家称雄的故事,要么是宣扬佛教幻灭精神的故事,不适合儿童阅读。即使是国外的名著也不适合孩子读,适合孩子读的名著根本不多。
其实北大学者这篇文章的问题在于有失偏颇。没有一部完美的文学作品,包括名著,都有自己的缺陷,但不是它们的缺陷使它们成为名著,而是它们不可替代的部分。如果因为名著有不完美的地方就全盘否定名著在教育上的价值,那就是瞎了眼。
第一,四大经典小说中有不适合儿童的地方。“小人不读水浒传,老年人不读三国”[S2/]有一定道理
“四大名著”是一个约定俗成的说法,指的是明清写的四大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具体日期何时、何人确定,无法考证清楚,但因其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价值而脱颖而出,其中节选如《草船借箭》、《如提治镇关西》等。
不同年龄的人读名著应该有所区别。这种认识直到现在才提出来。一直以来,都有这样一句话:“年轻时不读水浒传,年老时不读三国。”因为青少年血气方刚,容易冲动,读水浒传里的英雄人物,形成坏习惯,所以不读水浒传。读过三国的世故之人,深知其中的尔虞我诈,难免会变得更加老谋深算,充满沟壑,所以从来没有读过三国。
四大古典小说现在被称为“名著”,但在诞生之初,它并不是一部高雅的名著,而是最通俗、最接地气的市民文学。明清时期,城市文学繁荣发展,张卉体小说诞生。四大古典小说的明清版本几乎都是当时书商为了牟利而批量印刷的。卖给普通读者赚钱的商品,因为商业需要,必然是低俗的、媚俗的,甚至是暴力的、色情的。有些真的不适合孩子读。
比如《水浒传》第四十二章,有这样一段文字:“李悝jy抓住李鬼,把他推倒在地,拔出腰刀,早把他的头砍了。.......只是没有蔬菜,看到李鬼的尸体,不禁莞尔,有好肉,放在面前,却不会吃。拔出大刀,然后走到李鬼的腿上,割下两块肉。在炉子里抓些炭火烧了它。再烧了再吃……”这真的有点可怕,尤其是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他们可能会受到惊吓。
第二,不能因为个别血腥暴力就抹杀名著的价值。复杂的剧情和悲观的氛围不是缺点
虽然四大名著中有一些桥段不太适合小学教育读者,但我们不能完全否定四大名著的巨大价值,这是片面的、盲目的。
其实在这篇文章里,北大考研院院长对于四大名著为什么不适合孩子读,给出了很多具体的言论。比如《西游记》这本书里,“修行”、“菩提”、“申远”、“禅心”等字眼随处可见,蕴含着浓厚的佛教色彩,是四书中最不适合儿童阅读的。谈《红楼梦》中的“色”、“空”、“幻”、“灭”等主题。对于孩子来说,如果不理解这些概念,或者理解了,就会影响对未来生活的预期。
即使对于外国经典,他也是很挑剔的。“不是不让孩子读外国文学名著,而是翻译的作品总是和原著分开的。无论译者的水平有多高,孩子们都很难体会到中国文学作品的魅力,更谈不上中国文明的博大精深。”
这些言论其实有点偏激。因为,情节复杂或者涉及佛教禅宗哲学,对于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来说,并不是一个缺陷。比如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中往往存在悲剧和悲观的氛围。比如法国19世纪最著名的现代主义诗人波德莱尔的代表作《恶之花》,充满了悲观主义者的感叹,但这并不妨碍这本诗集成为经典。同样,以悲剧为写作题材的作家也太多了,包括人气颇高的村上春树,作品中的悲观气息无处不在。在古希腊文化中,悲剧意味着赋予人们“净化”心灵的功能。也就是说,看一场悲剧不是为了让人悲观,而是从人生必然的命运中得到一种震撼,以此来“净化”心灵。悲剧确实存在于浩瀚的人生经历中,无法回避。
《水浒传》中当然有暴力的描写,但同时也写了亡命之徒的义气,冤屈的铮铮侠骨。《红楼梦》确实有“白茫茫一片真干净”的悲剧氛围,但宝黛与宝黛之间纯洁的爱情也是人性中最纯洁最美好的。如果说《三国演义》充满了勾心斗角,那么希腊神话中的“特洛伊木马计划”是否只能算是巧妙的一招?如果你有点怀疑,就把文学名著打死,永远不要让孩子看。按照这个标准,中小学生不仅没有书读,甚至根本没有书教。
其实四大名著好不好,它的价值能不能盖过它的瑕疵,不是一两个学者就能决定的。这四部经典,其中三部写于明代,一部写于清代,已经诞生了几百年。从艺术水平到思想内涵,都经过了时间的考验,也是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世界上没有一部文学作品是完美的,对课本和童书过分严格的要求是苛刻的,实际上是弊大于利。
更何况,语文教材和课外读物中收录的四大经典小说章节节选,都是经过教材编写者和专家研究过的,涉及色情、暴力等负面元素的部分绝对不会被收入教材。除了官方的教材,在市面上流传的名著版本中,出版商和学者针对孩子的阅读需求和接受能力,编写了很多专门提供给孩子的版本。他们对原著中确实不适合未成年人的部分进行了删节,既方便阅读,又保护了孩子的身心,做了很多努力。有了这样的多重保护,我们已经能够去伪存真,去粗取精。
三。在互联网时代,孩子们可以接触到“不适合”的内容,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多。读名著其实是个不错的选择
学者们不是禁止孩子读四大经典小说,而是担心孩子消化不了成人世界的“复杂性”。要求将四大经典小说从儿童读物中剔除,其实是一种简单粗暴的竖起防火墙的方式,消除了潜在的危险,但也扔掉了有营养、有益的部分。
出生在互联网时代的零零一零后,获取信息的渠道太多了。色情之类的负面元素,通过网络的传播效率无论如何都比公开的法律出版物要高得多。文学名著在呈现给孩子的时候,至少有出版社、编辑、教育专家的层层把关,还有家长、老师的积极引导和监督。更重要的是,孩子可以吸收古典名著中有益的部分。但是,通过网络信号和电子屏幕在网络上传播的“少儿不宜”的内容,无论如何比名著的危害更大。即使有“网络爸爸”和防火墙拦截等软件,对于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来说,“翻墙”也不是什么难事。
:
或者
分享(0)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提供,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网站(http://www.cangchou.com/)仅提供信息存储空服务,不拥有所有权并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网站涉嫌抄袭侵权/非法内容,请发送电子邮件至3933150@qq.com举报。一经核实,本网站将被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