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罗县隶属广东省惠州市。
博罗县位于广东省中东部、珠江三角洲东北,东江中下游北岸。东与惠州市区相接,南与东莞隔江相望,西连增城,北靠龙门、河源,是京九铁路经济增长带的咽喉地带。博罗是珠三角最大的可连片开发的县区,是广东省唯一的全国百强县。
博罗县的历史沿革:
1912年,民国元年,改惠州府为惠阳,县直属省。
1914年,县属广东省潮循道。
1926年,县属广东革命委员会东江行政委员会。
1949年10月14日博罗解放,属东江专区。
1952年12月县属粤东行政专员公署。
1956年,复属惠阳专区。
1959年1月惠阳专区并入佛山专区,县改属之。
1963年,恢复惠阳专区,县复属之。
1988年1月改惠阳专区为惠州市,县属惠州至今。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博罗县
博罗县隶属广东省惠州市,位于广东省中东部、珠江三角洲东北,东江中下游北岸。东与惠州市区相接。
博罗土地肥沃,四季如春,年平均气温21℃,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发展“三高”农业条件优越,是广东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境内罗浮山,集道、佛两教于一山,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是中国道教十大名山之一,素有“岭南第一山”和“中国道教圣地”之美称。
博罗置县始于秦朝,有罗浮山,自会稽浮往博罗山,故置博罗县。一说原为傅罗县,后讹傅为博。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客家文化、南粤文化在此相互辉映交融,使博罗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博罗古城在以前还形成三街六十四巷。
扩展资料
博罗地处珠江三角洲东北端,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季风明显。年平均气温22.1℃,年平均降雨量为1918.0毫米,年平均日照1871.5小时,无霜期长达357~362天,有霜日2~8天。
县内北部、西北部和中部崖山地,地势自西北向东南、西南倾斜,高低差别大,气候各异,山系纵横交错和断裂,山间缺口,峡谷长峒,博罗境内形成了有名的“三风”(石坝、长宁和小金三处形成的风)。
博罗县为广东省惠州市四县之一,不属于某个区域所有。
博罗县位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东北部,东江中下游北岸。东与惠州市区相接,南与东莞隔江相望,西连增城,北靠龙门、河源,是京九铁路经济增长带的咽喉地带。
博罗是珠三角最大的可连片开发的县区。
全县总面积约2858平方公里,辖15个镇(石湾、杨村、园洲、福田、长宁、龙华、湖镇、柏塘、泰美、公庄、杨侨、麻陂、石坝、观音阁、横河)、2个街道办(罗阳街道办、龙溪街道办)、1个管委会(罗浮山管委会)和378个行政村(社区),常住人口120多万人。
扩展资料:
行政区域历史
公元前214年置县,名傅罗,县治梁化(今惠东梁化),属南海郡。
280年,傅罗县改称博罗县,属南海郡。
331年,博罗县划出海丰县、欣乐县和怀安县,县属南海郡。
479年,博罗县划出新丰县和罗阳县,县属南海郡。
503年,南海郡划出梁化郡,博罗县治迁到浮碇岗(今县城罗阳镇,俗称“葫芦岭”)之西,县属南海郡。
627年,罗阳县并入博罗县,属岭南道循州辖。
1120年,惠州改称博罗郡,博罗县名不变,属广南东路博罗郡。
1132年,博罗郡改称惠州郡,县属惠州郡。
1369年,惠州路改称惠州府,博罗属之。
1949年10月14日,博罗解放,属东江专区。
1956年,复属惠阳专区。
1963年,恢复惠阳专区,县复属之。
1988年1月,改惠阳专区为惠州市,县治罗阳镇,属惠州市至今。
参考资料:博罗政府网-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博罗政府网-行政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