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州在今河北张家口一带,平州在今辽宁省,吉林省一带。
燕云十六州中的武州,唐昭宗龙纪元年(889年)置,治文德县(今张家口市宣化区),属河东道。后改毅州,五代后唐复武州。后晋割于辽,辽改为归化州。
汉末辽东即有平州之名。北魏以旧平州为营州,另设平州。唐时治所在卢龙(今属河北)。
1,辽代所置,在山西神池县,治神武。
2,武藏国,日本古代的令制国之一,属东海道,又称武州。武藏国的领域大约包含现在东京都(不含东京都的外岛)及埼玉县、神奈川县的东北部。这国家由高丽若光建立。
西汉在今山西左云置武州县,东汉沿袭。
南北朝时政权更替不断,行政区划变化频繁,各个政权曾在今徐州境内、今湖南常德、今山西繁峙、今甘肃武都等地置武州。
唐朝曾改隋武都郡(今甘肃武都)为武州,后改为阶州。唐朝后期在今宁夏固原境内、今河北宣化也曾置武州。
五代十国时期,在今宁夏固原、今河北宣化境内仍多次置武州。其中河北宣化之武州为燕云十六州之一,后晋石敬瑭割让给契丹。 辽朝、金朝、元朝在今山西五寨置武州。
日本奈良时代置武藏国,也称武州,明治初期废。
新罗模仿中原的九州制度,认为“始备九州”,统一朝鲜半岛大同江以南的全部领土,并把国土分为九州,其中就有武州。
武州川水源出山西左云县,东流至大同县东南入御河,亦名武州河,今名十里河,《水经注》武州川水又东南流,水侧有石祗恒舍并诸窟室,又东迳平城县南,东南流注如浑水。
龙武州,唐置,为羁縻州,今阙,当在安南境。
南朝梁置,隋改朗州,今湖南常德县。
后魏置,故城在今山西繁峙县境,《隋书地理志》繁峙有东魏武州及吐京、齐、新安三郡,寄在城中,北齐改为北灵州,寻废。
后魏置武都郡,治石门,西魏改武州在今甘肃武都县西北,北周复置武都郡,后改永都,隋废,寻复置武都郡,唐改武州,寻为武都郡,又改武州,陷于吐蕃,后立州治福津,在今武都县东南,又改为阶州,移治皋兰镇。
唐置,五代石敬瑭割与契丹,今河北省宣化县。
唐置,在今甘肃固原县北。
唐置,宋辽金元因之,明置王寨堡,即今山西五寨县。辽重熙9年置,治神武。明初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