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山县地理坐标在E125°10′57″-126°8′18″,N47°50′51″-48°33′47″。克山县位于松嫩平原北部,地处小兴安岭南麓与松嫩平原的过渡地带,北部、中部为丘陵漫岗区,地形起伏变化大,南部是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全县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分为低山丘陵、丘陵边缘岗地、漫岗平原、冲积平原、河滩地等地貌类型。境内平均海拔高程236.9米,最高点381.7米,最低点198.7米。克山县属寒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4℃,雨热同季,降雨集中在6、7、8月份,年平均降水量50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4m/s。由于受蒙古低气压影响,每年四月上旬至六月上旬和九月下旬多大风天气,最大风力有时达8级。
克山县南边与拜泉县交界,拜泉县地理坐标:东经125°30′至126°31′,北纬47°20′至47°55′之间,地处中高纬度、欧亚大陆东岸,地理气候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干燥少雨,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较大。
克山和拜泉两地南北相接,交界处南侧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带,北侧属于寒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带。所以,克山和拜泉两地交界处是寒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带和中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带的分界线。但都属于第二季温带(即北温带)。
由于在东亚大陆上空的低压槽位置偏西,使槽前冷暖空气混合带也随之偏西,因此影响了地面旋生成的位置和移动路径也偏西,使1957年7、8月黑龙江省西部和西南部雨量较多。加之冷空气活动较强和5710号台风影响,产生了急骤的阵性降雨,雨量多而急,是1957年大水的主要成因。
松花江南源第二松花江上游1957年6月份降雨高达130—140毫米。7月份多局部性阵雨或暴雨,历时短、雨量大,分布不均,在嫩江流域讷河和克山一带降雨达200毫米,克山站次降雨量高达326毫米,7月15日最大1小时雨量150毫米,最大6小时雨量201.2毫米,从而形成山洪。齐齐哈尔市在一次很短时间内降雨达80毫米,均为历史少见。当月哈尔滨降雨200毫米,吉林省白城地区降雨174毫米,比同期多年均值分别多40—70毫米。7月末8月初,嫩江右侧各支流降雨较多,且多为集中降雨,洮儿河察尔森站7月24日至8月5日13天总雨量为304毫米,是该站7、8两月多年平均雨量的1.2倍。使嫩江中下游水量剧增。8月份主要由于台风影响,黑龙江省平均降雨量为150毫米,第二松花江上、中游平均降雨250毫米。齐齐哈尔和第二松花江上游降雨均在200毫米以上,其中蛟河最多达334毫米,靖宇达315毫米,桦甸达274毫米,嫩江流域的齐齐哈尔降雨为271毫米。8月份降雨量普遍比1956年同期多100—200毫米。
1957年7—8两月共出现10次降雨过程,连续降雨40余天,雨区遍及整个松花江流域,降雨量在100毫米以上的面积就达50多万平方公里。其主要雨区分布在嫩江中、下游和第二松花江、牡丹江流域,一般都在200毫米以上。其中,黑龙江嫩江地区平均降雨约280毫米,第二松花江一带平均降雨380毫米,丰满上游地区8月16日一30日降雨174毫米,有的地方超过500毫米。松花江中游及拉林河一带降雨370毫米,且降雨集中,强度亦较大。8月21日一22日因台风侵袭带来大暴雨,使丰满水库上游普降90毫米暴雨。入汛以后,该地区降水总量达250—300毫米,哈尔滨、大赉等地区超过400—500毫米,个别地区达600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