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浦港即嘉兴港,位于杭州湾跨海大桥北侧,是浙江北部的出海口和海上对外贸易口岸,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也是杭州湾北岸制造业基地的核心区域。
具有良好的深水岸线和港口条件,已建成集装箱、散杂货、液体化工等各类码头万吨级泊位12个,千吨级泊位7个。集疏运条件便利,和上海、杭州、宁波相距均在100公里左右。嘉兴港区是浙江省杭州湾北岸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后方腹地经济发达,仓储物流业发展空间巨大。
扩展资料:
交通:
水运交通:内河航道纵横交错,水路通过乍嘉苏航道与京杭运河、长湖申线、杭申线、六平申线主干航道相连,形成了纵横交错的内河航运网。沿海可通过海运方式通向全国各地和世界各地港口。
铁路交通:铁路有沪杭、宣杭铁路以及建设中的申嘉湖铁路三线穿越港口后方。杭甬、浙赣、沪杭、宣杭线在杭州交汇,形成了杭州铁路主枢纽站,港口距离铁路货运站仅8公里路程。
公路交通:公路通过乍嘉苏高速、乍王公路、东西快速通道以及建设中的杭州湾跨海大桥与沪杭甬、杭嘉苏宁高速公路、104、320、318国道及多条省道
以及建设中的申嘉湖高速公路相连,构成了以杭州、嘉兴、湖州市区为中心通向省内外的四通八达的公路网,是杭嘉湖绍、苏南、沪南地区的最重要的陆路节点。
航空交通: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有35条航线连接全国及世界各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乍浦港
乍浦港即嘉兴港,位于杭州湾跨海大桥北侧,是浙江北部唯一的出海口和海上对外贸易口岸,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也是杭州湾北岸制造业基地的核心区域。具有良好的深水岸线和港口条件,目前已建成集装箱、散杂货、液体化工等各类码头万吨级泊位12个,千吨级泊位7个。集疏运条件便利,和上海、杭州、宁波相距均在100公里左右。嘉兴港区是浙江省杭州湾北岸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后方腹地经济发达,仓储物流业发展空间巨大。历史情况
乍浦自古就有“海口重镇”之称。唐会昌四年(公元844年)设乍浦镇遏使,办理海运商务。南宋淳祐六年(公元1246年)设乍浦舶提司,元为乍浦市泊司,明为税课司。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海禁解除后,乍浦列为东南沿海十五个口岸之一,设有“海关”,人口达四、五万,被誉为“东南雄镇”。鸦片战争时, 嘉兴港(乍浦港)遭到毁灭性破坏,几乎成了一片废墟。随着上海港的兴起,嘉兴港逐渐成为被遗忘的角落,但仍有50~300吨级船舶在原遗留的突堤式码头上搁滩靠泊。1917年,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他撰写的《建国方略》中曾提出在乍浦一带开辟“东方大港”,由于社会、经济、历史等原因,孙中山先生的宏愿一直未能实现。
建国后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的七十年代三年大建港的历史时期,嘉兴港这颗被埋没了一个多世纪的明珠重新被人们所发现。1975年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陈山原油码头两个2.5万吨级泊位在乍浦建成,翻开了新中国 嘉兴港建港史上新的一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港口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嘉兴港一期工程于1987年12月10日开工,建设外海万吨级和千吨级件杂货泊位各一个、内河100吨级泊位十二个,1992年7月4日通过竣工验收交付使用。1994年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陈山原油码头扩建工程(5万吨级原油泊位一个)建成。1995年嘉兴发电厂煤炭码头(3.5万吨级煤炭泊位和千吨级综合泊位各一个)建成试投产1997年核电秦山联营公司重件码头(3000吨级泊位一个)建成投产;1999年浙江海盐华电能源有限公司液化气码头(1500吨级泊位一个)建成投产。“九五”期间, 嘉兴港二期工程动工建设,嘉兴港的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嘉兴港1993年3月被批准开办国轮外贸运输业务,同年12月外贸国轮到港;1994年5月被批准临时接靠外国籍船舶,同年8月外轮到港;1996年1月经国务院同意对外国籍船舶开放。
作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的嘉兴港,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位于东海之滨杭州湾北岸,东临上海浦东新区,是嘉兴市实施跨世纪发展战略的龙头地区,是浙江省北部杭嘉湖地区唯一的出海口和对外贸易的主通道,也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一个重要港口。
现状
外合资企业浙江世航乍浦港口有限公司和浙江五洲乍浦港口有限公司分别是嘉兴港乍浦港区一期码头和二期码头的经营实体,现拥有三个码头六个公用泊位 (其中万吨级以上5个),泊位总长度932米,前沿水深-12米,最大靠泊能力3万吨级,年通过能力300万吨,内河百吨级泊位12个,后方陆域占地面积160公顷,有30万平米的堆场和仓库,相应配备有桥吊、门机、场桥等大型设备11台。业务范围包括集装箱、件杂货、散货和液体化工产品的装卸、仓储、堆存、运输等服务。
2004年,嘉兴港一、二期码头公用共完成货物吞吐量310万吨,装卸集装箱17000TE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