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是一种传统曲艺节目,起源于清朝晚期,据专业人士考证说,是从一个叫“穷不怕”的民间闲散艺人开始的。若从那时算起,距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而说到相声这门传统曲艺艺术,最基本的表演形式便是“说学逗唱”这四门基本功课了。当然,用德云班主郭德纲的话说,如果细分,可能就有十几门功课之多了。
对待海派相声的态度上,姜昆与郭德纲的差距很明显
对于姜昆认定金岩、马春然是海派相声的正统代表,郭德纲是完全不赞同的,这一点从他对张聿、霍星辰的点评就能看出来。张聿、霍星辰的师傅是高鹤彩,而高鹤彩的师傅是郭德纲,所有他们俩算是老郭的徒孙。
当节目组介绍青年相声演员张聿、霍星辰是海派相声的代表人物时,郭德纲直言不讳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海派是什么意思?这两个的含义很大,中国有海派画家,也有海派京剧,但是没有海派相声。清朝时北京就有相声,而且一度发展壮大,但是就没有京派相声,强说海派相声让人家笑话。
如今上海的相声并没有形成一个稳定的艺术形式与艺术风格,如果每个演员都以地名命名自己的表演,那整个行业岂不是乌烟瘴气乱七八糟了么?也许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不断传承发展,一个新的概念才会真正形成。
练好传统相声是成为一名合格相声演员的基本要求
不过在中国相声界,有这样一比特相声演员,他却至今不怎么会说传统相声,他便是著名的相声演员姜昆。而说到姜昆先生不会说传统相声,就不得不说,他年轻时候的一段特殊的生活经历。
出生于1950年的姜昆,60年代初刚初中毕业,就被迫到东北黑龙江北大荒下乡当知青了,而且当时的她对什么是相声更是一无所知,更谈不上懂相声会说相声了。
那么是什么机缘让姜昆和相声有联系了呢?这还要感谢著名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的的关门弟子师胜杰。原来姜昆在他下乡的地方有幸和相声艺术家师世元的儿子师胜杰得以相识,两人年龄相仿,志趣相投。都对传统曲艺非常热爱。加之两人住在同一间宿舍,相同的爱好让两人渐渐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姜昆和郭德纲的区别
姜昆在传统相声知识方面的欠缺恰好是另一比特著名相声演员的优势,这个人便是郭德纲。出生于传统曲艺之乡、“相声窝子”天津的郭德纲从小也酷爱曲艺,7岁便跟随相声名家学习相声、基本功非常扎实,后来他又相继学习了评书、河北梆子、京剧等艺术,进一步充实了自己表演相声的基本功。加上郭德纲是一个特别执着勤奋又热爱创新的相声演员,这些都为他日后的成名走红打下了基础。
当然,姜昆在相声的创新方面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像他和戴志诚两人合说的《虎口遐想》就是非常有时代感的好相声。至于说,他和郭德纲的差别可能主要还是在传统相声方面吧,你说呢?
在第四届海派文化学术研讨会上的致辞(代序)
海派文化与两个率先
关于构建新世纪上海城市文化的几点思考
从海派文化的发展看多元文化的竞争互补
全球化背景中的海派文化发展之前瞻
文化多元时代的海派文化
漫谈海派文化
海水是成的
外来精英与海派文化的融合
并为海派文化注入新鲜血液
培植当代中国人的文化根基
责任,在热爱中生发
以建设话语给海派文化以新的定义
海派文化呼唤新的代表人物
从青龙镇到上海港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海派文化的繁荣
在全球化中保持和强化民族文化品格
海派实验戏剧的主要剧作家及其艺术成就
给上海群众戏剧创作颓势“号脉”
上海话剧如何直面现实
海派文化与儿童文学
中国建筑艺术的已往和今趋
上海城市建设的美学导向和海派文化
社区文化与文化融合
演绎精彩在民间
上海节会文化之我见
会所文化中的海派文化特色
同乐坊
上海人的好莱坞情结
历史档案与电视媒体的互动
略谈上海老茶馆文化的鲜明个性
露香园顾绣:濒临消失的上海占典珍宝
海派文化与豫园地区商业“老字号”的传承发展
考古学视野中的海派文化
韬奋对“海派文化”的贡献
重视上海街头的文明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