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性存款其实已经上市好几年了,但现实中很多人对结构性存款还是一无所知。那么什么是结构性存款高于普通定期存款呢?它有风险吗?我们的资金安全有没有相应的安全保障?
什么是结构性存款?按照官方的定义,结构性存款由两部分组成,即在普通定期存款的基础上加入一定比例的衍生产品,因此被称为结构性存款。简单来说:结构性存款将客户的资金分为两部分:大部分仍作为普通定期存款存入,获取稳定收益,保证本金安全;剩下的少量资金用于投资高风险的金融衍生品,以期获得更高的回报。
举个例子:退休的张三目前有100万资金。由于理财产品打破了刚性兑付,银行停止发行保本理财产品。一时间,张三不知道该投资什么。这时,银行的理财经理向张三推荐了保本型结构性存款。对于张三的资金,银行是这样处理的,其中98用来存入我们日常熟悉的普通定期存款,利率是1.95%,那么到期本息合计=本金+利息= 98.1+98.1 * 1.95% = 100万元;剩下的1.9万元,银行用来投资高风险的金融衍生品,如期货、期权、外汇、贵金属等。以获取高额回报。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即使在最极端的情况下,19000元的金融衍生品投资全部亏损,一年后张三100万元的投资本金还在(因为98.1万元的普通定期到期本息刚好是100万元);另一方面,如果金融衍生品投资是赚钱的,那么由于其高风险因素,其对应的收益肯定高于单纯存入银行的定期存款,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结构性存款的利率高于普通定期存款的原因。
补充说明:上述情况称为100%保本。现实中有没有可能不保本?显然,这是存在的。比如,银行不是拿98.1万去存普通定期存款,而是只拿90万去存普通定期存款,剩下的10万投资于高风险的金融衍生品。这种情况下,90万元到期本息合计为:90+90 * 1.95% = 91.75万元。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所有的金融衍生品都亏损,那显然高于你原来的100万元本金。但目前国内银行发行的大多是100%保本的结构性存款,这种本金亏损的结构性存款暂时还没有在市场上见到。
存款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保本型结构性存款的资金主要存放在银行,期限固定,少部分投资于衍生金融产品。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这部分资金定期存放在银行也是受《存款保险条例》保障的。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商业银行金融服务监督管理办法》,在补充规定中指出:结构性存款应当纳入商业银行表内核算,按照存款管理规定纳入存款准备金和存款保险费支付范围,并按照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的有关规定计提资本和计提相关资产。衍生品交易部分应按照衍生品业务进行管理,应存在真实的交易对手和交易行为。发行结构性存款的商业银行应具备相应的衍生品交易资格。
保本型结构性存款类似于之前的保本型理财产品。从本金来说是安全的,唯一不确定的是预期收益率。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只要不出意外,一般都能实现预期收益率。这就好比我们熟悉的理财产品,虽然都写着预期收益率,但最终收益率大部分都能达到预期值。所以保本型结构性存款还是不错的投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