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大同市城西约16公里的武州(周)山南麓、武州川的北岸,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约1公里。
存有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
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12月1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5月8日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扩展资料;
云冈石窟是汉代佛教传入中国以来第一座规模宏大的皇家石窟寺。它在历史上掀起了世界各地石窟寺的建设运动,对中原、河北、河西和西部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雕塑体系被佛教考古学家称为“云冈模型”,代表了公元5世纪世界雕塑艺术的最高水平,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20世纪上半叶,对云冈石窟的研究主要是由日本学者进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著名考古学家、北京大学教授苏白从历史学和考古学的角度全面论述了云冈的历史和艺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基本阐明了云冈石窟发掘的先后顺序和历史沿革。
然而,在过去的1500年里,风侵蚀了水河,石窟中的一些雕像受到严重破坏。人类文明的瑰宝正面临着逐渐消失的危险。
为了给这些雕像留下完整的视觉档案,系统地记录濒危艺术名作,整理和总结云冈石窟在历史和国内外的所有研究成果,及时公布最新考古成果,2013年,由云冈市主席张卓率领的编撰组石窟研究所,开始云冈石窟编修的完整石窟。
云冈石窟全集首次充分披露了石窟前的考古成果,并首次通过计算机模拟呈现了西力佛等20座石窟坍塌的情况,极大地推动了云冈石窟的学术研究,是迄今为止云冈石窟最完整、最权威的影像谱系资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城西约16公里的武州(周)山南麓、武州川的北岸,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约1公里。
云冈石窟在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12月1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5月8日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020年2月,为致敬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云冈石窟景区恢复运营之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向全国医务工作者免门票。
云冈石窟的遗产价值:
云冈石窟的造像气势宏伟,内容丰富多彩,堪称公元5世纪中国石刻艺术之冠,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按照开凿的时间可分为早、中、晚三期,不同时期的石窟造像风格也各有特色。早期的“昙曜五窟”气势磅礴,具有浑厚、纯朴的西域情调。
中期石窟则以精雕细琢,装饰华丽著称于世,显示出复杂多变、富丽堂皇的北魏时期艺术风格。晚期窟室规模虽小,但人物形象清瘦俊美,比例适中,是中国北方石窟艺术的榜样和“瘦骨清像”的源起。此外,石窟中留下的乐舞和百戏杂技雕刻,也是当时佛教思想流行的体现和北魏社会生活的反映。
云冈石窟形象地记录了印度及中亚佛教艺术向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历史轨迹,反映出佛教造像在中国逐渐世俗化、民族化的过程。多种佛教艺术造像风格在云冈石窟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融汇贯通。
云冈石窟是石窟艺术“中国化”的开始。云冈中期石窟出现的中国宫殿建筑式样雕刻,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的中国式佛像龛,在后世的石窟寺建造中得到广泛应用。云冈晚期石窟的窟室布局和装饰,更加突出地展现了浓郁的中国式建筑、装饰风格,反映出佛教艺术“中国化”的不断深入。
杜甫故里:杜甫故里位于巩义市区东10公里的站街镇南窑湾村的笔架山下,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公元712—770年)就诞生在笔架山下的窑洞里,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康百万庄园:“康百万”是明清以来对康应魁家族的统称,因慈禧太后的册封而名扬天下。康百万庄园是公元十七、十八世纪华北黄土高原封建堡垒式建筑的代表。全庄园由十九部分组成,占地240余亩,保存下来的主要有住宅区、栈房区、作坊区、南大院、祠堂区等十大部分、33个庭院、53座楼房、97间平房、73孔窑洞,共571间,建筑面积64300平方米。 石窟寺:石窟寺位于河南巩县城西北一公里。背邙山,临洛水。因在砂岩石之断崖凿有多数石窟,故名石窟寺。建于北魏熙平二年(517),一说景明年间(500~503)原名希玄寺,宋代改称‘十方净土寺’,清代改今名。 河洛汇流景区:河洛汇流景区位于南河渡镇的黄河与洛河交汇处,距巩义市区约10公里.洛河流入黄河处,洛河水清,黄河水浊,两河交汇,清浊分明,异流数里,黄水中一缕清水隐约可见。 永昭陵:北宋帝陵位于河南省巩县(今巩义市)境内,嵩山北麓与洛河间丘陵和平地上。陵区以芝田镇(宋永安县治)为中心,南北约15公里,东西约1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