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拉苏镇,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翁牛特旗,地处翁牛特旗东北部,东邻白音他拉苏木,南依阿什罕苏木,西与乌丹镇毗邻,北与巴林右旗西拉沐沦苏木隔河相望。
海拉苏镇行政区域面积656.21平方千米。2018年末,海拉苏镇户籍人口16874人。
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建村。乾隆年间(1736~1795年)建成翁牛特旗第二大的庙宇。1954年,旗第七区迁至海拉苏。1956年,建海拉苏苏木。
1984年,改海拉苏镇。2005年,格日僧苏木并入海拉苏镇。2020年6月,海拉苏镇辖1个行政村和4个嘎查。
2018年,海拉苏镇有工业企业8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80个。
1、源于姬姓
出自黄帝后裔的封位,属于以神话传说封神之职为氏。相传,黄帝有个儿子叫禺阳,任职海司,后来他被封为东海之神。禺阳的儿子叫禺强,后来也被封为北海之神。
2、以先祖名字为氏
春秋时期,卫国君主卫灵公属下有大夫名叫春,他就居住在海边,指海给自己起名,时称“海春”。
在海春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海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薛郡海氏。根据琼山海氏在明嘉靖年编的族谱及光绪25年的族谱,郡望是薛郡,人文始祖海春。这支最有名的即为海瑞。
3、源于回族
元朝时期的海鲁丁,是元文宗孛儿只斤·图贴睦尔至顺元年(公元1330年)庚午科的进士,曾任职于信州,其后裔子孙皆姓海,史称信州海氏。
在西北地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同心县韦州镇有回族海氏一百多户。这一支海氏为明朝末期伊斯兰教经师海东阳之后,现已传至第十世。今韦州海氏家族的老坟上还有为纪念海大师而立于清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4年)的石碑。
4、源于蒙古族
蒙古族海佳氏,亦称珂里叶特氏,世居科尔沁草原(今内蒙古东部通辽地区、吉林西部一带)。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满语为Haigiya Hala。清朝中叶以后,蒙古族、满族海佳氏多冠汉姓为海氏。
蒙古族克勒德氏,亦称克里叶特氏,汉义“乌鸦”,世居巴颜乌喇(今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Kelde Hala。清朝中叶以后,蒙古族、满族克勒德氏多冠汉姓为海氏。
5、源于满族
满族海拉苏氏,满语为Hairasu Hala,世居海拉苏台(内蒙阿鲁科尔沁旗巴彦温都苏木海拉苏台),后多冠汉姓为海氏。
满族舒尔哈赤氏,亦称舒尔哈齐,先祖即为佟·努尔哈赤的同胞弟弟爱新觉罗·舒尔哈齐,以先祖之名为姓氏,满语为Sulhaqi hala,汉义“大海”,清朝初期即多有冠汉姓为海氏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海姓
截至2019年,内蒙古辖9个地级市、11个县级市、17个县、没有镇。
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辖9个地级市、3个盟(合计12个地级行政区划单位),23个市辖区、11个县级市、17个县、49个旗、3个自治旗(合计103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
1、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下辖区(县、旗)明细:
2、乌海市、赤峰市下辖区(县、旗)明细:
3、通辽市、鄂尔多斯市下辖区(县、旗)明细:
4、呼伦贝尔市、巴彦淖尔市下辖区(县、旗)明细:
5、乌兰察布市、兴安盟下辖区(县、旗)明细:
6、锡林郭勒盟、阿拉善盟下辖区(县、旗)明细:
扩展资料:
一、新中国时期内蒙古自治区的建制沿革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4月23日,在王爷庙(今乌兰浩特市)举行内蒙古人民代表会议,会议通过决议,成立了内蒙古自治政府,选举乌兰夫为自治政府主席。会议决定每年的5月1日为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纪念日。
1949年11月,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周恩来批准,自治政府迁址张家口。
1952年11月张家口划归河北省。
1954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迁到归绥市,并改称呼和浩特市,定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同年宁夏省撤销,并入甘肃省。
1955年,撤销热河省。赤峰、乌丹、宁城3县及敖汉旗、喀喇沁旗、翁牛特旗(原翁牛特蒙古族自治旗改设)3旗划归内蒙古自治区昭乌达盟。
1979年5月30日,将黑龙江省的呼伦贝尔盟和大兴安岭地区的鄂伦春自治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将吉林省的哲里木盟和白城地区的突泉县、科尔沁右翼前旗,辽宁省的昭乌达盟,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阿拉善左旗,甘肃省的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从1979年7月1日起划归内蒙古自治区。
二、内蒙古全区概况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国北部边疆,由东北向西南斜伸,呈狭长形,东西直线距离2400公里,南北跨度1700公里,横跨东北、华北、西北三大区。
土地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2.3%,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名列第三位。东南西与8省区毗邻,北与蒙古国、俄罗斯接壤,国境线长4200公里。
全区基本上是一个高原型的地貌区,大部分地区海拔1000米以上。内蒙古高原是中国四大高原中的第二大高原。除了高原以外,还有山地、丘陵、平原、沙漠、河流、湖泊。
全区由于地理位置和地形的影响,形成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的复杂多样的气候。春季气温骤升,多大风天气夏季短促温热,降水集中秋季气温剧降,秋霜冻往往过早来临冬季漫长严寒,多寒潮天气。
全年降水量在100-500毫米之间,无霜期在80-150天之间,年日照量普遍在2700小时以上。大兴安岭和阴山山脉是全区气候差异的重要自然分界线,大兴安岭以东和阴山以北地区的气温和降雨量明显低于大兴安岭以西和阴山以南地区。
参考资料来源: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行政区划
参考资料来源: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历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