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湖县草埝口是从哪个年代得名的啊?

扶的组词2023-03-26  28

草堰口,以前一直写作草埝口。后来地名委员会规定,正确写法为草堰口。经常有人把它与大丰的草堰镇混淆,两地均有作为盐场的历史。草堰口地名的由来,有许多说法。一说是唐代大历二年(767),筑常丰堰时在此留有泄洪的堰口,得名潮堰口,1023年范 仲俺老先生修筑范公提时,改称草埝口。二说是东冈旧有海口三处:南端上冈有大团口,因海岸东移而废,现仍存古灶点。中间是上冈镇北坝的上冈口。北端叫草埝口。也就是说,草埝口最早是一个海口。《盐城县志》记载,清乾隆年间,北穿(串)场河浚通后,曾设上冈、草埝二闸,设闸官署管理两口。雍正七年(1729),上冈、草埝两闸因久圮而重建。其后海岸线继续东移,草埝口废,草埝口三个字成了地名。

第五姓是汉族复姓之一,得姓始祖为陈厉公之子陈完,亦称田完(齐田氏),源自汉代迁徙齐国公族所改,属于帝王赐姓改姓为氏。

田完后人除改姓第五,亦改姓孙、王,名人有孟尝君田文、田忌、田恒,孙武、孙膑,王莽(新朝皇帝)第五伦,第五琦,现在第五姓大多已经衍化成第姓、第伍姓或五(伍)姓。百家姓以“第五言福、百家姓终”结束。

中国复姓第五主要聚居在陕西省咸阳市的魏洛村和埝口五村,这两个村子除了个别的杂姓外,基本都复姓第五。另外在全国各地的其它地方也散居着很多复姓第五。台湾有7家复姓第五,其祖先在今天的魏洛村,主要居住在台北市内湖区。

中国复姓“第五”聚居最多的就是在陕西省旬邑县赤道乡魏洛村,全村约3000口人都姓“第五”。祖上传说在汉朝就住在这里。村上建有“第五氏三朝宰相祠堂”,即东汉汉明帝时期大司空:第五伦,唐朝唐肃宗时期宰相:第五琦,宋朝(时期不详)宰相:第五均。有“第五氏宗族家谱”。2007年1月13日,陕西省泾阳县埝口五村。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摄影师马宏杰指挥几十位村民拍集体照,因为这些村民都姓“第五”。“第五”这个姓其实并不鲜见,古时候从“第一”到“第八”都是姓氏,《百家姓》中的最后8个字就是“第五言福、百家姓终”。第一到第八都曾存在过,不过现在第五姓最多的了,第五姓主要分布在陕西泾阳和旬邑。

今江苏省的扬州市,天津市,陕西省的咸阳市泾阳县、旬邑县、彬县、西安市高陵县,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吴忠市、灵武市,甘肃省的庆阳市宁县、浙江省的舟山市定海县,安徽省的滁州市,台湾省的台北市内湖区等地,均有第五氏族人分布,总人口在六千以上。

其中:姓第五(有的写成第伍)的在甘肃有178人,姓第的有1587人,合计1765人,主要分布在甘肃省宁县、庆城县和合水县,兰州市、嘉峪关市、白银市也有分布。甘肃宁县的第(第五)家族,主要居住在早胜镇、良平镇等地,据考证,其祖先是从陕西旬邑县赤道乡魏洛村迁徙而来。第五_百度百科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26266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