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是河北省的城市。
廊坊市,河北省地级市,位于河北省中部偏东,北临京都,东与津门交界,南接沧州,西和古城保定毗连,地处京津两大城市之间,环渤海腹地,享有“京津走廊明珠”和“连京津之廊、环渤海之坊”等美誉。
廊坊位于华北平原中东部,北起燕山南麓丘陵地区,南抵黑龙港流域,大部分为凹陷地区。廊坊市地处中纬度地带,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廊坊市地处海河流域中下游,素有“九河下梢”之称。廊坊地处北京、天津和雄安新区“黄金三角”核心腹地,是以北京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
廊坊气候
廊坊市地处中纬度地带,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季干旱多风沙,秋季秋高气爽,冷热适宜。廊坊市年平均气温为11.9℃。一月最冷,月平均气温为零下4.7℃。七月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6.2℃。全市早霜一般始于10月中、下旬,晚霜一般止于翌年4月中、下旬,年平均无霜期为183天左右。
全市年平均降水量为554.9毫米。降水季节分布不均,多集中在夏季,6~8月三个月降水量一般可达全年总降水量的70%~80%。全市年平均日照时数在2660小时左右,每年5~6月日照时数最多。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多偏北风,夏季多偏南风,年平均风速多在1.5~2.5米。
以上内容参考自百度百科—廊坊市
每年在人民公园。[h/]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每年农历的第一个月的第15天庆祝。正月是农历的第一个月。古人把夜晚称为“晓”,所以他们把正月十五叫做元宵节。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元朝统一之夜。人们在春回时庆祝它,并庆祝春节的延续。元宵节也叫上元节。根据中国的民间传统,在这明亮的夜晚,人们点亮成千上万的灯笼来庆祝。出门赏月,点灯放火,赏灯谜,一起吃元宵,合家团圆,欢度佳节,都是享受。据文献记载,早在南朝之初,都城南京就举行过元宵节,这是中国有记载的最早的元宵节。为了祈求风调雨顺、阖家幸福、天下太平,用灯笼装饰的场景开始从幽深的宫殿、宗教场所走向大众,“灯火通明”的场景相当壮观。在这方面,梁、、萧纲、等人都用生动的诗句描述了南朝时用灯笼来增添节日气氛的社会风尚。相传,裴国峰人张道陵在四川鹤鸣山创造了“米道五门”,并举行了“灯会”仪式,这是迄今所知最古老的原始元宵节。南朝时期,在建康(今南京)出现了举行传统元宵节的习俗,其盛况为全国之最。元宵节盛于唐代,盛于宋代,盛于明代。东晋南朝时期,南京是当时中国的首都。秦淮河沿岸居住着许多达官贵人和名人。每到元宵节,他们也效仿宫廷,用灯笼装饰。东晋的诗人学会了用一首诗《诗灯》来雕刻牙齿,来描述当时装饰灯笼的情况。南朝宋孝武年间,造纸技术发展迅速,成本低廉,取代了丝织品的大量应用,使灯笼色彩艺术迅速发展。汉晋时期,每当春暖花开,蜀郡统治者都要“娱民戏西园”。与此同时,灯火通明,粉饰太平。从隋代开始,装饰元宵的习俗开始形成,元宵节装饰、观灯等活动开始蔚然成风。唐代魏徵的《隋书》中详细描述了南京装饰元宵节的习俗。唐朝《点灯日记》中记载唐玄宗天宝十五年安史之乱时逃往成都,与道士驱魔人叶清在街上善于观灯。“初唐四杰”之一的陆有诗《观灯》:“锦里,香宴,兰初年。色远,光远。汉朝星辰陨落,仿佛一轮明月挂在地上。不要千笑万笑,来映九枝。“这首诗讲述了当时成都灯会的盛况。蜀前皇帝王建昌“游浣花溪,自夜达丹”。当时“问的时候也开灯,费率不定。”后蜀皇帝孟尝君曾“观台灯”。李商隐在《迫不及待看正月十五夜北京灯火》诗中说:“月色灯火满帝都,车过通衢。”可见唐代的元宵节已经有了相当的规模。北宋景_元年(1034年),在南京修建了最神圣的文轩王庙(今南京夫子庙),秦淮河成为一处风景名胜。孔庙灯会开始出现并迅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