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陵位于宝鸡市渭滨区神农镇。
炎帝陵地处神农镇境内的常羊山之上,是炎黄子孙寻根祭祖的主要场所。炎帝距今6000年至5500年左右生于姜水之岸(今宝鸡市境内),随着历史发展,其后代又沿渭水向东南又迁徙到湖北、湖南、山西等地。
广义上,炎帝是一个氏族部落,存在若干世系。故全国有五处炎帝故里(the hometown of Yan Emperor)。陕西宝鸡、湖北随州、湖南炎陵县以及会同县、山西高平均被视为炎帝故里。其中,炎帝一,二世均生活在陕西宝鸡,如果按照一世的说法,炎帝只存在于宝鸡。宝鸡为炎帝故里,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炎帝陵景点:
1、陵前区
陵前区从姜城堡地区至天台山入口的蒙峪建有多处古式牌坊,上书“炎帝故里”、“神农之乡”、“神农门”、“人杰地灵”等。
2、祭祀区
进入山门,即进入祭祀区,沿百米台阶而上,来到陵台,陵台处为山门,门外竖立一块石碑,上刻“常羊山”三个大字,为著名书法家吴三大的手迹。登上山顶,便到了仰首亭,亭内和亭旁各有一块清代碑石,碑上刻有“常养育炎”和“山海镇 ”,其中后者为清嘉庆三年重修城池的遗石。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炎帝陵
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炎陵县地处湖南省东南部、罗霄山脉中段、井冈山西麓。地处东经113°34'-114°07',北纬26°03'-26°39'。东西宽50.49公里,南北长50公里,环周200余里,俗称五百里山水。全县总人口20万,其中客家人约占66%。总面积2030平方公里,是湖南省人口密度最小的县,区域分布为“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域和庄园”。
炎陵县原名酃县,始建于宋嘉定四年(公元1211年),因“邑有圣陵”——炎帝陵,1994年更名为炎陵县。炎陵是中国一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神州第一陵——炎帝陵,牵引着海内外炎黄子孙跨洋过海,前来谒陵祭祖寻根探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神农谷国家森林公园,以其原始、秀丽野趣吸引四方来客考察探险、避暑疗养、观光旅游,景区内珠帘瀑布区域空气负氧离子含量达13万个/cm3,为亚洲第一。同时拥有湖南“四个第一”:湖南第一高峰——酃峰(神农峰),海拔2115.2米;“湖南第一林”——我国南方成片面积最大的10万亩原始森林、世界罕见的珍贵孑遗植物福建柏群落、“植物活化石”南方铁杉顶级群落;湖南第一臼——由250万年前第四纪冰川运动形成的众多形态各异的冰臼;湖南第一瀑——高300多米、由两个梯级瀑布组成的白水瀑。
炎陵县在湖南省。
炎陵县是湖南省株洲市下辖县。
地图详情:
炎陵县,隶属于湖南省株洲市,地处湖南省东南部、罗霄山脉中段、井冈山西麓,东西宽50.49公里,南北长50公里。炎陵县地理座标为东经113°34′54"至114°07′15",北纬26°03至26°3930"。炎陵县辖6个镇、8个乡、1个民族乡、1个国有农场、1个社会事务管理局,总面积2030平方公里。
参考链接:http://baike.baidu.com/view/5892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