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是马来西亚的首都的首都。
马来西亚分为13个州,包括在柔佛、吉打、吉兰丹、马六甲、森美兰、彭亨、槟城、霹雳、玻璃市、雪兰莪、登嘉楼,以及沙巴和砂拉越,另有三个联邦直辖区:首都吉隆坡、纳闽和布城。
首都吉隆坡人口约167.4万人(2011年7月,马统计局),面积达243平方公里。具有观光和通讯两大功能的吉隆坡石油双塔高达466米,曾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目前仍是亚洲最高塔之一,如两柄银色利剑直插云端。
联邦政府行政中心布城位于吉隆坡以南25公里处,面积达49平方公里。首相署及部分政府工作人员于1999年6月迁入,2005年前搬迁完毕。吉隆坡还是这个多民族、多宗教国家的缩影,市内清真寺以及佛教、印度教的寺庙随处可见,基督教的教堂也有20多座。
扩展资料
1、吉隆坡历史沿革
第二次世界大战 时,日军于1942年1月11日占领吉隆坡。尽管战斗损伤极少,但在日军仅在占领吉隆坡几周内的时间,屠杀了超过五千名华人,并将数千名印度人当做苦力强制去修缅甸铁路,造成大量人员死亡。1945年8月15日,日军将领板垣征四郎向英军投降,吉隆坡结束了44个月的日占时期。
1957年,吉隆坡成为刚从英国独立的马来亚联邦(Federation of Malaya)的首都。当时,首任总理东古·阿卜杜勒·拉赫曼在吉隆坡的默迪卡体育场(Stadium Merdeka)宣读独立宣言。1974年,吉隆坡从雪兰莪割让出来成为联邦直辖区。
2、吉隆坡地理位置
吉隆坡位在巴生河流域,东有蒂迪旺沙山脉为屏障,北方及南方有丘陵地环绕,西临马六甲海峡。吉隆坡的马来语意指“泥泞河口”,即巴生河和鹅唛河的交会处。
吉隆坡地处雪兰莪州中心,曾受到雪兰莪州政府的管辖。1974年,吉隆坡自雪兰莪州划分出来,组成第一个受马来西亚联邦政府管辖的联邦直辖区。马来半岛西侧海岸与东侧海岸相较起来,有较广阔的平原,因此促进吉隆坡发展,比其他城市还来得快速。
3、吉隆坡行政区划
吉隆坡分为11个市辖区,分别为:武吉免登(BukitBintang);蒂蒂旺沙(Titiwangsa);斯迪亚旺沙(Setiawangsa);旺沙玛珠(WangsaMaju);峇都(Batu)
甲洞(Kepong);泗岩沫(Segambut);班底谷(LembahPantai);士布爹(Seputeh);敦拉萨镇(BandarTunRazak);蕉赖(Cheras)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吉隆坡
百度百科-马来西亚
1、吉隆坡是马来西亚的一个城市。
2、吉隆坡,马来西亚的首都,是一座具有东方色彩与西方文明相结合的城市,它既有时尚都市的气派,又有古香古色的典雅。
3、吉隆坡位在巴生河流域,东有蒂迪旺沙山脉为屏障,北方及南方有丘陵地环绕,西临马六甲海峡。吉隆坡的马来语意指泥泞河口,即巴生河和鹅麦河的交会处。
吉隆坡是马来西亚的首都,位于蒂迪旺沙山脉的山脚,面积240平方公里,人口180万,吉隆坡是马来西亚最现代化的城市。吉隆坡是旅游和购物的热门城市,地标有吉隆坡石油双塔。
中文名称
吉隆坡
外文名称
Kuala Lumpur
别名
世界博物馆
行政区类别
联邦直辖区
所属地区
马来西亚
历史沿革
吉隆坡在1857年建立于鹅麦河与巴生河的交汇处。这解释了吉隆坡的马来语名 (Kuala Lumpur,原意为泥泞河口)的由来。
共9张
吉隆坡
1857年,雪兰莪州皇族,拉惹阿都拉把巴生谷开放于采锡矿者,吸引了大量来自中国的矿工来采锡,吉隆坡就从而渐渐地发展起来。统治马来西亚的英国殖民政府委任称为“甲必丹”的华人领袖来掌管当地华人的事务。当时出任甲必丹的叶亚来在一场内战后重建吉隆坡,鼓励马来人进行种植,重开矿场吸引华人矿工工作,并向雪兰莪苏丹和商人借贷巨款进行开发与重建,为今日吉隆坡的发展与繁荣打下基础。
吉隆坡在1880年成为雪兰莪州的首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吉隆坡于1942年1月11日沦陷日军手中,总共长达44个月之久。
在1957年,吉隆坡成为刚从英国取得独立的马来亚联合邦的首都。当时,第一任首相东姑·亚都拉曼就在吉隆坡的默迪卡体育馆宣读独立宣言。
1974年,吉隆坡从雪兰莪割让出来成为联邦直辖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