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宜铁路为什么不能跑250

其他业务收入2023-03-26  16

汉宜铁路不能跑250是T梁仅能满足200km以下的运营时速。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箱梁承载能力比T梁大,刚度也大。T梁仅能满足200km以下的运营时速,提速250km还需横向加固。

武汉到重庆实际上由三段线路组成:汉宜铁路(汉口-宜昌东),宜万铁路(宜昌东-凉雾),渝利铁路(凉雾-重庆北),其中汉宜、渝利线只规划为时速200公里(据称能提速到250)的国家Ⅰ 级铁路,按铁路总公司对高速铁路的最新的技术规定——设计速度250km/h以上、初期运营速度200km/h以上的客运专线,它们实际上已经不属于“高铁”;而宜万铁路宜凉段更是只有160km/h的设计速度,在国内现有的高铁网(城际铁路不算)中是“最慢”的。

如果说宜万线设计只有160还可解释为沿线地质条件太过复杂不利于工程展开(高山深谷和喀斯特地貌区,桥隧比近80%,单位公里造价超过青藏线,有些隧道挖了六七年才通车),那么基本处于江汉平原的汉宜线也只设计了200时速就未免说不通。这主要在于沪汉蓉通道规划的时间较早,在零几年(那时刘疯子还没下台)动工兴建的时候,国内对高铁发展的前景没有非常清晰的认识。以当时的眼光看,200的时速相对于传统铁路而言似乎已经不算慢,而350高铁当时却被很多人质疑(技术是否可靠、成本是否太高),然而短短几年后350高铁的全面铺开就使得这些200快铁黯然失色了。当然,当时没有认识到高铁技术在短短几年内的迅速发展、没有认识到350高铁从一开始几乎被所有人质疑“抢钱”到几年后的一票难求,这种“目光短浅”也不是不可以理解的。

此外,当时高铁规划的基本思路是:同方向已经有了较高等级的既有铁路的,建设350客运专线(比如京沪、京广、沪昆);同方向没有既有铁路或者既有铁路等级很低,建设250&200客货两用线(比如沪汉蓉、东南沿海)。本意是希望这些客货两用线建成后能够起到兼容普通列车以及货运的作用,然而开通运营后的实际情况是:(1)动车组一票难求,导致所有运力都被用去加开新的动车组,普通列车和货车根本挤不下,而且从技术上说在动车线上开货车也纯粹是too young too simple——速度无法兼容,对轨道的伤害也很大;(2)由于铁路货运持续不景气,建成后才发现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大的货运需求。因此事后诸葛亮地看,这个规划思路基本是个败笔,所谓的客货两用线基本变成了事实上的客运专线,却只设计了200&250的时速。

因此短短几年后沪汉蓉铁路的200&250速度就变成了瓶颈,目前可以指望的是即将通车的渝万铁路(250)和在建的郑万高铁(350),配合宜昌至郑万高铁联络线可以有效提高宜昌以西段的运行速度。至于宜昌以东段则需要等待规划中的新的沪汉蓉350高铁了。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25931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