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沙群岛隶属中国海南省三沙市,是中国南海四大群岛之一,由永乐群岛和宣德群岛组成。
西沙群岛的植被为热带植被类型,以麻枫桐、海岸桐、银毛树、羊角树等为主,人工林有木麻黄和椰子。西沙群岛的珊瑚礁鱼类有432种,是世界上著名的四大高生产力区域类型之一。
另外,底栖甲壳动物和底栖软体动物也很丰富,主要密集于东岛、永兴岛、七连屿等海区。西沙群岛常年多风,风力资源丰富,月有效风速时数11月可达590~700小时,平均每天20小时,属风能丰富区。
西沙群岛的水文特征:
西沙海区属热带,水温普遍较高且较均匀,表层温度变化一般在29.4~30.5℃之间,月平均表温都在29℃以上。
其中,中建岛附近水域表温29.4~29.8℃,东岛附近表温30.3~30.5℃,宣德群岛附近表温29.7~30.5℃之间;永乐群岛附近表温29.8~30.2℃,温差0.4℃;琛航岛附近表温28.4℃,比其它海区温度要低得多。
各岛周围水域温度彼此差异不太大,但浅水上下层混合强烈,80米水深处水温可降至20.8℃。
西沙群岛在海南省。
西沙群岛在南海中部、海南省的东北部。西沙群岛是我国南海诸岛四大群岛之一,其由宣德群岛和永乐群岛构成,是我国南海陆地面积最大的一个岛屿,由海南省三沙市所管辖。西沙群岛一共有22个岛屿和7个沙洲,其陆地总面积达到了1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518公里。
西沙群岛属于热带,其水温基本上都是偏高。各个小岛屿之间的温度相差不是很大,但深水处的水温是相差很多的。西沙群岛的植被是热带植被类型,其林业面积占了总面积的13.61%。
西沙群岛自然环境
西沙群岛为西南中沙群岛最北一群,每年10月至次年2月为冬季风期,主要受东北季风影响,盛行偏北气流。4月至9月为夏季风期,主要受西南季风影响,盛行偏南气流。
西沙气候的基本特征是:高温高湿,对流旺盛,降水较多,干湿季分明,风能资源丰富。热带气旋、暴风雨、干旱等灾害性天气影响频繁。西沙群岛海域辽阔,陆域低、平、小,最高的石岛为海拔15.9米,低于5米的岛屿20座,占62.3%。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西沙群岛
西沙群岛位于南海西北部,海南岛东南方。
西沙群岛,古称千里长沙或七洲岛或九乳螺洲,位于南海西北部,海南岛东南方,分布在北纬15°47′~17°08′,东经111°10′~112°55′之间,以永兴岛为中心,距三亚市榆林港和文昌市清澜港都是330公里。
西沙群岛海岸线长达518公里。西沙群岛分布在5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域,由40多个岛、洲、礁、沙、滩组成。
透过西沙的水面,海底彩色的鱼、色彩斑斓的珊瑚和贝壳随处可见,还有银色的沙滩,像白花花的盐。从空中俯瞰西沙群岛,座座岛礁则如珍珠般撒落在祖国美丽的南海,更是美轮美奂,妙不可言。
西沙群岛的海底地貌
西沙群岛位于海南岛东南的台阶式大陆坡上,座落于被海谷强烈割切的孤立台阶上。西沙群岛周围都是槽谷,其中一条规模很大的弓形槽谷围绕着群岛的西、北及东部,强烈割切大陆坡。此谷为沉积物充填而发育成海槽,称之为西沙北海槽。
海槽全长460余公里,西段呈北东—南西向延伸,水深超过1650米;东段则呈东西向展布,水深超过3000米,并由此注入南海深海平原。西沙群岛至中沙群岛之间分布着一条北东向的海槽—西沙东海槽,槽深2500米。
海槽的东北端及西南端增深至3000米以下,并与南海深海平原相通。西沙群岛的西南边缘则是一条不明显的北西向海槽,深1100米,其西北端与西沙北海槽相通,东南端伸入南海深海平原。
综上所述,西沙群岛海区实际上是由海槽连成的环形洼地所围绕的孤立台阶,是由于海谷强烈割切大陆坡而分割出的孤立地块。
以上内容参考:三沙市人民政府-西沙群岛:南海陆地最多的群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