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绍兴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越多越好!!!!!!!!

重生军嫂娇养记2023-03-25  19

1、公祭大禹

绍兴公祭大禹陵的历史十分悠久。公元前2059年左右,从大禹的儿子夏启开端,祭会稽大禹陵已有定例,夏启首创的祭禹祀典,是中华民族国家祭典的雏形。

2、绍兴黄酒节

绍兴黄酒节始于1991年,旨在弘扬绍兴黄酒文化,扩大黄酒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并以绍兴黄酒为载体,开展一系列的经贸洽谈、招商引资、技术人才引进、旅游项目推介等活动,展示绍兴改革开放新形象,促进绍兴与外界在经贸、科技、人才、旅游的全方位合作。

3、鲁迅故里过大年

位于浙江省绍兴市市区鲁迅中路上的鲁迅故里,是一条独具江南风情的历史街区,是原汁原味解读鲁迅作品,品味鲁迅笔下风物,感受鲁迅当年生活情境的真实场所。

4、春节摆福礼

福礼可摆满两张八仙桌。耸立最高的是烛台、香台和羽毛瓶。正中是一个香台,两侧各摆一个烛台,外侧两个瓶子分别插着细长羽毛。接下来摆的是五牲,也就是5样荤菜,这是最主要的福礼。再往下,摆放的是糕点、水果、干果盘、酒水。

5、春节散福礼

现场,“管家”和身穿喜庆长衫的“童子”一同向现场的市民散福礼,这也是“祝福”的收尾程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绍兴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浙江绍兴上演“鲁迅式”祝福仪式 用传统习俗过年

绍兴风俗

绍兴冬至习俗:冬至是绍兴民间一年中的大节,谚称“冬至大如年”。在古代,人们一直是把它当作另一个新年来过的。《嘉泰会稽志》称其节“大略如正旦而差简”,且诸多事情皆以冬至为起点。农历推算清明,即以冬至后106天为准,谓“冬至百六是清明”。《九九歌》也以冬至起算为头九、二九直至九九,以记季节变化。民间更有“冬至月初,石板冰酥,冬至月中,赤裸过冬,冬至月底,卖牛买被”,“冬前不结冰,冬后冻煞人”及“晴冬至烂年边,雨冬至晴过年”之谚,以冬至迟早、晴雨占一冬寒暖与年边干湿。是日,民间必家家团聚宴饮,一如除夕吃年夜饭之俗。绍兴民间冬至家家祭祀祖先,有的甚至到祠堂家庙里去祭祖,谓“做冬至”。一般于冬至前剪纸作男女衣服,冬至送至先祖墓前焚化,俗称“送寒衣”。祭祀之后,亲朋好友聚饮,俗称“冬至酒”,既怀念亡者,又联络感情。绍兴、新昌等县的习俗,多于是日去坟头加泥、除草、修基,以为此日动土大吉,否则可能会横遭不测之祸。冬至又称“长至”,一年中,此日夜晚为时最长,故民间有“困觉要困冬至夜”之说,谓冬至安眠一夜,可保全年好梦天天。旧时,食米多用石碓石臼舂白,绍兴人爱在冬至日前后将一年中的吃饭米预先舂好,谓之“冬舂米”,一来因为过了冬至,再个把月时间就“着春”了,家事将兴,人人须忙于备耕,无暇再去舂米;二来因为春气一动,米芽浮起,米粒便不如冬令时的坚实,冬舂米可免米粒易碎而多粞,减少粮食的损耗。绍兴人家中酿酒,一般都爱在冬至前下缸,称为“冬酿酒”,酿成后香气扑鼻,特别诱人,加之此时的水还属冬水,所酿之酒易于保藏,不会变质。此时还可以用特种技法酿成“酒窝酒”、“蜜殷勤”以飨老人,或作礼品馈赠亲友。冬至夜,绍兴民间还有“生火熜”习俗,畚隔夜火熜,裹入被内,谓至翌晨炭火不熄,可兆来年家事兴旺发达。旧时越中,无论男子妇女,在冬至那天,人人都要弄碗馄饨吃吃;而在夏至,则挨家挨户都要吃一顿面条,谓之“冬至馄饨夏至面”。此俗流传已久。但到底因何成俗,却各有说法。或言至日最短,以馄饨形团而就节;夏至食面,则用面(条)之长状夏至之长昼。虽然后者可用寿庆吃面讨长寿彩头之俗进行印证,但毕竟无见于记载。晚清绍兴学者范寅在《越谚·饮食》中说馄饨“或芝麻糖或醢肉裹以面粉,冬至时食”,可见古代绍兴还有甜味的馄饨。是日,绍兴民间忌讳甚多,忌说不吉利之语,忌吵骂滋事,忌打碎盘碗;妇女不归宁,出嫁妇女务必于是日回夫家,不得在娘家过夜;不许打骂孩子,即使是最顽皮的学生,冬至日也可免受责罚,先生只能举着戒尺警告说:“帐,给你记到明天再算!”。

安昌腊月风情节:绍兴县安昌镇东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南靠柯桥,北部机而高速公路,是一个具有千年历史的典型江南 水乡古镇。境内现存白洋新石器时代越族先民遗址。相传大禹曾在镇东涂山娶妻成家。今元896年,钱缪奉唐王朝之命屯兵该地平董昌之乱,目命其乡为安昌。现存老街始建于明成化、弘治年间, 数百年来棉、布、米集散旺盛,蔚为越北大市重镇。抗战前夕尚有商号965家,是城区外市集之最。安昌明清老街依河而建,全长174.7米,至今保存完好。粼粼河水,石板街路,错落有致的翻轩骑楼,传统特色的店铺作坊,姿态各异的拱桥石梁,古老凝重的台门,幽深僻静的弄堂,风貌古朴典雅,极具水乡特色,素有“碧水贯街千万居,彩虹跨河十七桥”之美誉。绍兴都千百年来的民俗风情在古镇大得到保存延续,隆冬腊月,漫步安昌老街,更能体味到一幅幅喜庆祥和、古老淳朴的水乡地方风情。

乌毡帽和秋帽:绍兴农民、渔民多戴乌毡帽,经过鲁迅的描述,几乎成了绍兴人的标志。这种帽,尖顶,圆边,前面摊边成“畚斗”形,有“冬挡风雪夏遮阳”的特殊功能。城市居民男的喜戴秋帽。它以绢纱为主料,考究的里层有细藤棚护衬。男小孩戴的秋帽则用“红滴子”。

大衫、马褂、笼裤、百间裙:男的从小就穿大衫马褂,成人以大衫为常服。加穿马褂则成“礼服”。马褂的料子大多为葛锦、官纱,颜色是黑的,俗称“玄色马褂”,是套在大衫外的半短罩衣。 笼裤是绍兴渔民和船民特有的服饰。裤脚管特别大,像灯笼一样;裤腰、裤身打“间”,多用蓝土布制成,厚实耐磨。妇女往往下身系“百间裙”,布料以蓝土布为主;官宦之家太太、小姐穿的“百间裙”,用料以绸缎为主,做工讲究,绣花滚边。

乌篷船、白篷船:绍兴平原到处都是江河湖泊,“出门就遇水,抬脚得用船。”乌篷船和乌毡帽一样,也是绍兴人的标志。乌篷脚划船是小船,主要用于载客,最多坐6人,中舱四人,船头、后艄各一人。白篷船是和乌篷船相对而言的。固有些船要在夜间航行,不宜乌篷,白篷比较显眼。如夜航船、檀船、戏班船等。夜航船是长途交通运输船,在夜间航行。

修桥铺路造凉亭:修桥铺路造凉亭,历来是绍兴民间的公益活动,一旦发起,便会出现“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场面。在乡间道路上,也建有不少为行人歇脚的凉亭。数以千计的石桥,也都系民间集资或募捐兴建的。村与村之间的道路,经常有人维修。这些都是传统功德的体现。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25243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