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年365天,闰年366天。准确的说是比365天多6个小时左右,每四年就会多一天。当某年的年份能被4整除时,为闰年,否则为平年。
目前世界通用的历法是公历。它的起点国际上定义为耶稣诞生日,周期是地球绕太阳运行的周期。实际上,除了阳历之外,使用的主要历法包括农历和阴历。阴历考虑的是月亮的周期,阴历考虑的是月亮和太阳。
因为地球自转、地球绕太阳公转、月球绕地球公转这三个周期都不是整数倍,所以历法制定者需要对这三个周期进行协调,不同的协调方式产生不同的历法。
阳历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来确定一年的长度,进而确定一个月的长度。阳历有28天、29天、30天、31天,大月和小月出现的顺序有些混乱。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这是科学和政治协调的结果。
图一。阳历来源于人们对太阳的观测(来源:作者)
阳历的建立需要协调地球自转周期和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随着“年”长测量精度的不断提高,阳历也在不断更新。
公元前45年,罗马皇帝尤利乌斯·凯撒采用了埃及天文学家测量时间的结果,确定一年为365.25天。当时他们制定公历的基本思路是:使公历的一年有两个长度,一个比回归年小,定为365天,称为平年;一是大于回归年,定为366天,称为闰年。
然后就是解决“隔几年闰”的问题,合理设置闰年。一个回归年的零数是6个小时,四年累计将近一天。设定“四年一闰”比较合理。
凯撒的生日在七月,所以他指定一个单月为大月,每个月31天,六个大月186天。除二月外的双月指定为小月,每月30天,5个小月150天;二月比较特殊,闰年30天,平年29天。这样就形成了一年的366天或365天。
这是儒略历。
凯撒死后,他的侄子屋大维继承了王位。屋大维出生在八月,但是八月竟然是流产,这让他非常生气,后果很严重。
天文学家别无选择,只能把八月改成大月。于是8月以后的偶数月份(10月和12月)都改成大月份,奇数月份(9月和11月)都改成小月份。结果第一个月有7个月217天,第二个月有1、3、5、7、8、10、12天,第四个月有4个月120天,第二个月有6、9、11天。这时候二月就得改成平年28天,闰年29天。这种阳历被称为奥古斯都历。
图二。大小月亮示意图(来源:网络)
虽然奥古斯都历法混淆了月与月的顺序,但这种历法仍然精确地协调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周期,使用起来也很方便。
在奥古斯都历法被使用了1000多年后,天文学家发现了这个问题。测出来的“年”比实际长一点。不是一年365天多6小时,而是多6小时,少650秒左右。别小看这650秒,400年也就3天左右。也就是说,400年多了三个闰时间。
582年,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修订了儒略历,将其改为公历。公历的主要改革是调整闰年的设置方法,使每400年少3个闰年。闰年是公元年数能被4整除的年份,但当公元年的后两位数为零时,如1600、1700、1800、1900、2000等。,只有能被400整除才能定为闰年。这样每400年可以少3个闰年,可以设置为97个闰年。
公历,又称公历,是20世纪以来的一种世界通用的历法。
公历调整闰年设定规则后,虽然很准确,但从儒略历到公历用了几千年,中间有几个错误。到1582年,又过了10个闰年。换句话说,日历的日期落后了10天,需要拨回。就是要跳过10天,1582年10月4日之后,直接到10月15日。
图3。许多城市都有阳历广场(来源:作者)
以保守主义著称的英国人、大不列颠及其北美殖民地直到1752年才放弃儒略历,改用公历。因此,它需要跳过11天,从9月2日到9月14日。这一变化在伦敦引起轩然大波。市民们认为他们被骗了11天的租金,街头游行者的口号更加愤怒:“把我生命中的11天还给我”。
当时身在美国的富兰克林劝人们不要抑郁,因为“你可以在本月2日安详地躺下,14日早晨醒来”。俄国更顽固,直到1918年革命后才改用公历。这一次,需要跳过13天!所以列宁宣扬“资本主义最后的夜晚是寒冷的”时,仍然是儒略历10月24日的夜晚,这也是十月革命纪念日被定为11月7日的原因。
虽然混乱,但公历的公历年与回归年非常接近,与季节和节气重合。它易于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因此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但由于屋大维搞乱了阳历的历法体系,而阳历本身并不完善,所以在对阳历的不断探索和改革中。鉴于公历的不足,联合国很早就提出了历法改革,建议实行新的世界历法。但是这个问题一直在讨论,没有统一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