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王寺,原名大法王寺,位于登封嵩山之太室山南麓玉柱峰下。相传法王寺始建于汉明帝永平十四年(公元71年),为敕建寺庙,建造年代仅比中国最早的寺庙白马寺晚3年。它曾在唐宋时期辉煌一时,成为国内知名古刹,引领中国佛教的传播。
此后寺庙命运多舛, 受天灾、战乱和人为破坏, 历代屡毁屡建。目前我们看到的法王寺,是1987年重建的。但是寺院背后的大法王寺塔群,却是隋唐原物,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列入文保单位后,本世纪初河南文物部门曾对大法王寺塔展开保护性发掘。地下埋藏千年的秘密,就此揭开。
地宫打开时,里面的木制结构虽已腐烂坍塌,但内部的大多数文物依然保存完好。最让考古队员惊讶的,是在地宫内竟然有一唐代高僧的包骨坐化像;发现时已经有些残破,但依然能分辨出人形轮廓和彩绘袈裟。他双手叠压在胸前,呈趺坐状。这是河南省考古发现的唯一一处真身坐化像,也表明这是一座纪念高僧功德的塔。
对于高僧入葬通常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火化后骨灰装入坛子放进地宫,这种比较普遍;还有一种就是坐化后在真身外抹上一层泥,就是后来形成的包骨像,这种葬制一般都是功德圆满的高僧使用。之前泉州崇福寺的那尊肉身菩萨像,有着类似的由来。
在包骨像周围,还发现了鎏金铜炉、铜净瓶、漆钵等众多佛教圣物;其中有二十多件被评为国家一级珍贵文物,占此地出土文物的90%以上,这种情况在考古界相当罕见。
这些文物中最让人震惊的发现就是一件做工极细致的“人首鸟身”玉石盒,原来叫作迦陵频伽盒(飞天舍利盒),是供奉佛舍利的玉棺.发现时位于包骨像正前方,为标准唐代工艺。而按照过去的入葬仪制,只有皇宫贵族和至高无上的佛才有资格供奉迦陵频伽盒,通常高僧是没有资格的。考古人员猜想唐代会昌灭佛运动时,僧人为保护佛教圣物将其藏进佛塔地宫;关闭地宫之际,一位年迈高僧愿意舍身涅槃,守护这些圣物,成为我们看到的这尊包骨像。
考古人员通过墓碑落款上的“ 圆仁”和“天如”,猜想坐化高僧的身份;但始终未找到实证,成了一桩 历史 悬案。天如是谁?大家一无所知。
有学者遍查佛教典籍,发现唐代高僧中叫圆仁的只有来自日本遣唐使的圆仁法师。对高僧圆仁有研究的日本学者,认为圆仁法师从长安在回日本之前,经过法王寺时,参与了这场转移圣物行动。这一猜想,也吸引了日本宗教界人士,慕名来到法王寺拜谒交流。
如今的法王寺,远远没有一旁少林寺的名声;千年前的辉煌没有在今日得到延续,这座群山环绕的古寺,颇有“深山藏古寺”的意境,只有知悉其 历史 沧桑的有缘人才会前来拜谒。依山而建的法王寺,高低错落七进院落,结构严谨、周围鸟语花香。虽然寺院是新的,但是留存在大雄宝殿前有两株千年银杏,历代高僧碑刻,以及后山的一隋三唐四座塔,古建筑爱好者来此必须一看。
大法王寺自古被誉为“嵩山第一胜地”,苍松翠柏,清幽独绝。与现在的少林寺相比,或许这里才更符合人们对寺庙的想象。
登封好玩的地方这么多假期余额又严重不足
但是
……
这些地方可以去打卡
来了登封怎么玩?
嵩 山
在中国,没有哪座山像嵩山一样举足轻重。五岳之中,其为中岳。中,在汉语中意义非凡。崔融《贺封禅表》:“嵩维中岳,洛阳下都。三台崛起,五衢相映。风雨交会,实惟天地之中。” 身处嵩山,一切景色尽收眼底,仿佛脱离了尘世的喧嚣,站在山顶,一切烦恼都被抛出脑后,也许登山路途有些艰辛,但山顶的风景会让你感觉一切都是值得的。
法 王 寺
法王寺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北五公里的嵩山玉柱峰下,建于东汉明帝永平十四年(公元71年),距今已有一千九百多年,比洛阳白马寺晚三年,比少林寺早四百二十四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建造最早的寺院之一。寺东有峡,形若半圆形的大门,位于嵩山顶端,为“嵩门”。每当仲秋佳节,天气晴朗时,皓月从嵩门升起,在法王寺大殿月台上观赏皓月初生的良景,可以看到皎洁丰满的明月,置于嵩门之中,如银镜镶嵌山峡,谓之“嵩门待月”,是登封佳景之一。古人称颂法王寺为“嵩山第一胜地”。
三 皇 寨
三皇寨被称为“天然的地质博物馆”。这里可以看到地球不同时期所形成的地貌,峰奇、路险、石怪,栈道就修在石壁上,走起来相当刺激。当你站在三皇寨,从山顶俯望四周,想象着这里曾是汪洋大海,一瞬间就能感受到地球和大自然的威力。
世界地质博物馆
嵩山地质博物馆是嵩山世界地质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嵩山南麓,太室山脚下,座北朝南,四周环境幽雅,绿树成荫,是一座充满着璀璨宝矿的宫殿。博物馆把嵩山地区浓缩在不足20平方公里范围内,保存着发生在距今25亿年、18亿年、5.43亿年的构造形态遗迹。在嵩山不到4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完整出露着全球绝无仅有的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五个地质时期的变质岩和沉积岩地层序列精华,被地质学家誉为“五代同堂”的天然地质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