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女娲宫位于河南周口西华县城。
昆山女娲宫位于河南周口西华县城西北十公里的聂堆镇思都岗村,西华县是中国神话传说中女娲的故乡,该县曾发掘有春秋时期的女娲城遗址和“女娲城”匾徕额等文物,洎头条至今仍保留着女娲城、女娲宫、女娲陵等遗迹。
典故:
史书载有“女娲居昆山”。相传人祖女娲、伏羲在此“绕烟为媒,滚磨成婚”,先民为敬奉女娲而建女娲宫,后废。
现今的昆山女娲宫系1996年民间捐资在汉代古城遗址上所建。女娲宫占地30亩,有女娲宫主殿和伏羲殿、玉皇殿、老母殿和两侧配殿。主殿阔五间,双檐出厦,四角挑脊;殿内供奉女娲塑像,仪式端庄,形象逼真。每逢农历初一、十五,女娲宫与女娲城同成庙会,祭祖观光者络绎不绝。
秦安女娲庙除女娲庙外,秦安县郑川乡邢泉村,又有娲乡神母宫。相传建于宋元时期。明、清以后,虽经破坏,但屡毁屡建,规模未改。清光绪年间,陇上著名书法家孙海为其题额:“娲乡神母宫”,为女娲行宫。庙内原有建筑今已无存,仅存有县人路道庸、安维峻、孙海等人题写的木刻匾额。1980年后,当地群众自筹资金建了大厦、抱厦、钟楼、鼓楼和舞台等。著名学者、书法家范文通、钱定一、许行、黎泉、张克复等人为其题写了联匾。
新建的女娲庙,古色古香,气势雄伟,是陇城最为壮观的砖木结构仿古建筑,占地160平方米。女娲大殿雕梁画栋,飞檐兽脊。上顶4棱与主梁衔接,主梁正中一大“寿”字闪着银光,两边和其他四棱飞檐翘起,被栩栩如生的大象、狮子、麒麟等雕塑点缀,显得更加壮观夺目。大殿正面6根明柱被楹梁连接,正中楹梁上雕刻着活灵活现的二龙戏珠图案,两机时楹梁上饰以花朵。大殿内正中部有女娲氏的塑像,生动形象,女娲氏“炼石补天”、“捏土造人”情景被塑得栩栩如生。大殿前檐上还有名人书法家题写的“娲皇宫”、“炼石补天”的题字和“开天辟地”的匾额。在庙院的东部,又重新建起一座娘娘庙,与女娲庙东北相连,庙前新立重建庙宇的石碑一座。庙门口处还立有“娲皇故里”的石碑。
因秦安县女娲足迹甚多,故有“羲里娲乡”美誉。近年来,秦安县每年举办女娲公祭活动,提升了秦安知名度,带动了经济发展。
陕西女娲庙女娲庙坐落在安康市女娲山乡七里村。据当地百姓介绍,解放初期的女娲庙十分庞大壮观,在平利堪称第一寺庙,有四扇大门,房宇百余间,殿堂三层,故又称“三台寺”;庙内住僧人二三十余、居士若干。但在历经了战乱、土改、“文革”等重重劫难后,现仅存一间正殿和“平心门”的残墙断壁。
就女
娲庙保存完好时的壮观景象,笔者特地分别采访了何家沟村85岁高龄的王道芳老人、何家沟村最有文化的长者现年74岁的退休教师张友中和女娲庙现惟一的守庙人46岁的何中山,他们都讲述了从自己记事起印象中的女娲庙。
相传,女娲采金州(现安康)南山五色石炼之补天,救民于水火,从此百姓康泰,风调雨顺。女娲在此地修造了一座土地庙,教南山民众种桑养蚕,取丝纺绸,福祉于民。当地民众为祭祀女娲的贤能圣德,将土地庙改建为女娲庙,供奉香火,顶礼膜拜。
为颂扬女娲“补天”之功,夏代在女娲山始建宝灵寺,后改为中皇庙、女娲庙,香火极盛,“登探者淑匿纷来,瞻礼者贤否沓至”。《路史》云:“女娲始治于中皇山,继兴于骊山之下,中皇山即女娲山,有天台鼎峙,今建女娲庙。”唐宋以来,女娲庙历经修葺扩建,尤其是清乾隆元年重修后,拥有正殿四重、房屋百余间,是当时平利最大的寺院,被誉为“名胜之方”。
澳门:女娲庙座落在草堆街与大三巴街交界处,庙宇建筑与普通民房相似。该庙正门原向大三巴街,今门前空地为神殿故址,并无草堆街;庙后与布疋店相连,铺向草堆街。1914年冬,布疋店失火,波及女娲庙,焚毁正殿,只余偏殿。当局清理灾场后,不许重建庙宇,开辟街道。女娲庙只得半壁,经过修葺,从旁辟户,加奉吕祖,名为“灵岩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