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古称江州,以后又称巴郡、楚州、渝州、恭州。
南北朝时,巴郡改为楚州。
公元581年隋文帝改楚州为渝州,重庆始简称“渝”。
公元1102年,因赵谂谋反之事,宋徽宗以“渝”有“变”之意,改渝州为恭州。
公元1189年,宋光宗先封恭王,后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得名。
扩展资料:
周庄王八年(前689年),巴国与楚国激战于那处(今湖北荆门县东南),双方相持数月,巴人不敌而归。
巴楚之战时断时续,几乎贯穿整个巴史。
周慎靓王五年,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前316年),张仪带兵灭巴之后,屯兵江州,筑巴郡城(江州城),城址在今渝中区长江,嘉陵江汇合处朝天门附近,是为史载重庆建城之始。
后秦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巴郡为其一。
汉朝时候巴郡称江州,为益州刺史部所管辖。
三国时期,蜀汉李严在江州筑大城,魏晋南北朝时期,巴郡先后是荆州、益州、巴州、楚州的一个辖区。
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以渝水(嘉陵江古称)绕城,改楚州为渝州,这是重庆简称渝的来历。
唐代延续渝州之称,为剑南道辖地。
宋代时,属夔州路管辖,崇宁元年(1102年),因赵谂谋反之事,宋徽宗以“渝”有“变”之意,改渝州为恭州。
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宋光宗升恭州为重庆府。
至此,重庆得名已有八百余年。
宋朝末期,蒙古军队大举南侵,先后攻陷阆中、德阳、资中、遂宁等多个四川重镇。
南宋开庆元年(1259年)夏,四川成都已危在旦夕,10月,蒙军为堵截从重庆救援四川成都的援军,在重庆合川打响钓鱼城之战。
在战斗中被称为“上帝之鞭”的蒙古大汗蒙哥被流弹击中身亡,此后欧亚各战场蒙古众王回师争夺汗位,使得宋王朝延续20年,甚至改变了欧亚战场的格局。
南宋景定二年,蒙古中统二年(1261年),蒙军攻破成都,宋军退守重庆,彭大雅出任重庆知府。
为防御之需,彭大雅竭尽全力拓修重庆城,向北扩至嘉陵江边,向西扩至今临江门、通远门一线,范围大致比李严扩建的江州城扩大了两倍,奠定了此后直至明清重庆古城的大致格局。
蒙古大军铁骑踏遍东亚北亚南亚西亚直到多瑙河沿岸却唯独攻不下重庆钓鱼城,宋军将士依山固守,足足抵抗了蒙古军队36年!最后宋朝已经灭亡,城头守军才主动投降但是与蒙古军协定不杀重庆城中一人才肯投降,重庆因此也成为大概绝无仅有的没有被蒙古军屠城的一处。
元、明、清三代,重庆与四川两个地区真正意义上的合并,重庆府之称延续,为四川行中书省(元)、四川布政使司(明)、四川总督(清)管辖。
重庆最早属于四川省。
1949年11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重庆。12月,重庆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1950年7月,西南军政委员会在重庆成立,重庆市为西南大行政区直辖市。
1950年至1952年,设立川东行署区,隶属于中共中央西南局。1950年行署驻地为重庆市黄桷垭,1951年迁驻北碚市。
1952年8月7日,川东行署区被撤销,与川南行署区、川北行署区、川西行署区重组为四川省,北碚市并入重庆市。
1953年3月,重庆由西南大行政区直辖市改为中央直辖市,由西南行政委员会代管。
1954年7月,重庆直辖市被撤销,重庆与四川合并,重庆从直辖市降为副省级市。
1997年3月14日,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批准设立重庆直辖市,撤销原重庆市。重庆直辖市辖原重庆市、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共43个区市县,面积82402.95平方千米,3002万人。
1997年6月18日,重庆直辖市政府机构正式挂牌,重庆至此在历史上第三次成为直辖市。
扩展资料:
重庆直辖的原因
第一、四川面积太大,省会成都又相对偏西,对川东地区的辐射力有点远。而重庆是四川第二大城市,经济上又非常特殊,在重庆设直辖市再合适不过。
第二、当初的设想,还不是设重庆直辖市,而是设省会在湖北宜昌的三峡省。三峡省的筹备组都成立了,设在宜昌。三峡省构想范围在宜昌、四川的万县、涪陵、黔江(皆地级),面积也是8万多平方公里。后来考虑到三峡工程太过巨大,不宜过急,在1986年5月,撤销了三峡省筹备组。
三峡工程,需要大量移民。而在移民中,有70%在川东,很多地区经济不太发达。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一个规模相对较大的城市来带动川东的经济发展。综合考虑之下,决定在设重庆直辖市。
在全国十大城市中,只有三个不是省会,就是大连、青岛和重庆,都是副省级。即使重庆不直辖,也是全国十大城市之一。无论是副省级城市,还是直辖市,重庆都是完全符合条件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