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济市属于山西省运城市。
永济市地处晋陕豫黄河金三角的核心地带,是山西的“南大门”,西临“母亲河”、南屏中条山、北望峨眉岭、腹有伍姓湖、横贯涑水河。截至2019年6月,全市国土总面积1208平方公里,辖7镇3个街道,253个行政村,22个社区。
先后被授予“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平安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农村信息化电商惠农先进集体”。
“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省级园林城市”、“全省农民增收先进集体”、“全省城乡卫生整洁行动先进市”、“全省卫生城市”、“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市)”、“全省文化强县(市)”等荣誉。
永济历史悠久,史为舜都。先秦时称“蒲”,公元前215年秦始皇将蒲更名为蒲坂;公元370年置雍州,后改为泰州、蒲州;唐代时,曾建中都,为“六大雄城”之一,号称“河中府”。
明代时蒲州与我省的并州、平阳并列为全国工商业最发达的33个都市之一;清雍正六年(1728年)置永济县,“永济”称谓一直沿用至今;1947年永济解放,县政府从原来的蒲州城内迁至如今所在地;1994年元月,撤县设市。
扩展资料
历史沿革
永济古称蒲坂,商属缶邦,春秋属晋,战国属魏,秦属河东郡。西汉高祖二年(前205),建蒲反县,属河东郡。新莽改为蒲城县,属兆阳郡。东汉建武元年(25)改蒲城为蒲坂县,属河东郡。
北魏神麚元年(428)置雍州。延和元年(432)改为泰州,属泰州河东郡。北周明帝二年(558)改泰州为蒲州,属蒲州河东郡。
隋开皇三年(583)废郡存州。十六年(596)别置河东县,属蒲州。大业二年(606)省蒲坂县入河东县。次年改州为郡,属河东郡。
唐武德三年(620),改郡为州。开元八年(720)属河中府,置中都。同年,复属蒲州。天宝元年(742)改州为郡,属河东郡。乾元二年(759)复属河中府。
宝应元年(762)复为中都。元和二年(807)罢中都,复河中府治。金天会六年(1128)降河中府为蒲州,河东县属蒲州。天德元年(1149)升蒲州为河中府。明洪武二年(1369)改河中府为蒲州,省河东县,直隶于州,属平阳府。清雍正六年(1728)升州为府,置永济县,属蒲州府。
民国元年(1912)撤府制,直属山西省辖。民国3年(1914)省下设道,属河东道。民国16年(1927)撤道属省。民国26年(1937)属山西省第七行政区。
民国36年(1947)4月25日解放,9月同虞乡县合并,称永虞县。先后属太岳区第三专署。晋绥区临汾工委第十一分区,陕甘宁边区晋南行署运城分区,山西省晋南专区。民国38年(1949)9月属山西省运城专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4月25日,永虞分治,复设永济县,属运城专区,1954年属晋南专区。1958年永济、临猗、解虞、安邑四县合并为郓城县。
1961年分运城县,复置永济县,将原虞乡县辖境划归永济县。1970年属运城专区。1994年1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永济撤县设市。属运城地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永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运城(行政区划)
参考资料来源:永济市人民政府-永济概况
参考资料来源:永济市人民政府-历史沿革
永济山西省永济市
市情介绍
永济古称蒲坂,史为舜都,地处山西省西南端,晋、秦、豫“黄河金三角”区域中心,总面积1221.06平方公里,全市辖7镇3个街道,人口43万。1994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
永济,古称蒲坂,传为舜都,位于山西省西南部,地处晋、秦、豫“黄河金三角”区域中心。这里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境内古蒲州城濒临黄河,古为畿辅重镇,曾建中都,是古代全国六大雄城之一。永济历代明贤辈出,舜帝、柳宗元、王维、聂夷、杨贵妃、司空图、马远、杨博等堪称历代英杰,声名远扬。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首著名诗人王之涣写的《登鹳雀楼》中的鹳雀楼就位于永济市内黄河岸边,它同武汉的黄鹤楼、湖南 的岳阳楼、江西南昌的滕王阁一起,并称中国的四大历史文化名楼,同时也是四大名楼中唯一位于中国北方和黄河岸边的文化历史名楼。
永济市内的普救寺,是元代著名剧作家王实甫《西厢记》中崔盈盈和张生缘定三生的地方,也成了千千万万青年人追求爱情的圣经。“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也成了人们对追 求爱情的祝愿和向往。
永济市黄河岸边的蒲津渡遗址和铁牛馆,在1991年,黄河岸边古蒲津渡遗址出土的四尊唐朝开元年间铸造的每个重达60吨左右的大铁牛,模型在人民大会堂展出,震动了世界考古界、冶金界、工艺美术界。
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五老峰,山川秀丽,风景独特。早在史前时代,文字出现以前,五老峰就是中国研究、解读、传授结绳记事《河图》的地方。这里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研究院和大学。
历史
古称蒲坂,相传为舜帝之都。战国时属于魏国,称蒲邑。秦置蒲坂县,王莽时改蒲城。东汉复名蒲坂县。隋开皇十六年(596年)析蒲坂县置河东县,大业二年(606年)省蒲坂入河东县。至明洪武二年(1369年)省河东县入蒲州。清雍正六年(1728年)升为蒲州府,并设附郭永济县,以境内永济渠命名。1912年废府存县,1958年与安邑、解虞、临猗三县合并为运城县(现运城市)。1961年析运城县复置永济县。1994年1月撤县设市,目前隶属于地级运城市。
经济
永济的工业以轻工业为主,有国家大型企业铁道部北车集团电机厂,为全国铁路电机城,还有俩座大型发电厂。农业主产小麦、棉花、淡水鱼等。
物产
矿产有磷、石英砂、石灰岩、白云石、铁、铅锌、金、铜、红玛瑙等。
野生动物有野猪、野兔、野羊等。
土特产主要有桑落酒、蒲柿、黄河大鲤鱼。
文化和旅游
五老峰:道教名山,史称东华山。它和附近的古蒲州共同构成了一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永济盛产芦笋,种植面积20万亩,居世界之首。附近聚集了数十家芦笋加工企业,芦笋罐头的产量和出口量居全国之首。
地理位置:地处华北、 西北、中原三大地域连接处的山西省西端,是晋、秦、 豫“黄河金三角”区域中心,西临黄河与陕西省大荔县、合阳县隔河相望,南依中条山与芮城县接壤,东邻运城市,北接临猗县。
永济古称蒲坂,又称智邑。永济扼蒲津关口,当秦晋要道,是古河东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