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荒本草是哪个朝代的写的(救荒本草古今中药的不同哪版最好)
救灾本草是明太祖的第五子朱扁写的。
朱扁,生于公元1360年,1378年被封为周王,封地在河南开封。到他于公元1425年去世时,他几乎还没有离开开封。他在这里建立了自己的种植园,从田野、沟渠、田间采集了400多种植物进行实验种植。他仔细观察植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请画家为每一种植被作画,并亲自讲述每一种植物的细节,重点是对食用植物的详细描述。记录花、果实、根、茎、皮、叶和植物的喜好、生长周期、苦味和甜味。用图画画出不同的植物形状,避免人们误食中毒,并与人参、菱角等相区别。,逐步显示其食用、营养、滋补价值。朱亲自品尝各种植物,身体不适时自己做实验,发现植物有滋补治病的作用。比如荆芥,又名假苏,有一种特殊的芳香气味:其叶可食用,其茎、花可入药。后来中医研究实践证明荆芥利咽,消疮消肿。再比如香菜,就是我们现在吃的香菜。已经证明有祛风解毒的作用。
朱在《消灾本草》中还标注了每种植物的来源和食用方法。通过他的实验,他有不同的吃法,包括冷、热、熟、生,并描述了洗、泡、煎、煮、蒸、干的步骤。
朱扁的本意是为了解决粮荒,以备灾荒时应急。从书名《救荒》就可以知道中心思想。但目前,救灾草药不仅在灾难年起到了救命的作用,其成就远远大于此。是中世纪中国植物学的丰碑,不愧为最杰出的草书。
千百年来,虽然我们是一个农业国,但是劳动人民以他们的智慧和非凡的技能,在水利灌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由于耕地少,人口多,周期性自然灾害频发,粮食匮乏,灾难性饥荒不胜枚举。在这种情况下,朱克安全地鉴定了野生植物,扩大了食用植物的范围,造福了人民,为世界人文主义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延续了《本草纲目》的药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