攸县历史悠久、山川秀丽。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早在商周就进入了古代文明时代,成为楚文化发祥地之一,素有“湘东福地”之美誉。攸州八景之一的灵龟峰,已成为株洲市佛教协会之圣地;始建于唐代的阳升观、宝宁寺,历经千年风霜,至今仍香火绵绵、钟声不绝;拥有华夏民族先祖尧帝寝陵的尧山,是海内外华夏子孙寻根问祖、顶礼膜拜的圣地;地处攸县东部的酒埠江风景区,民俗纯朴、古风犹存,自然、人文景观十分丰富,拥有酒仙湖、白龙洞等52个中外闻名的景点,其中海棠洞地下河是世界级的景点。
攸县矿藏丰富,物产富饶。已探明煤、铁、锰、铀、玄武岩等矿藏资源20余种,尤以煤炭资源十分丰富,已探明的煤炭储量达四亿吨,是全国重点产煤县。攸县素有“湘东粮仓”之美称,辣椒、生姜、蒜苔、茉莉花茶、草席、荞头、竹木制品畅销大江南北及东南亚东区。近年被国家列为商品粮生产基地、瘦肉型牲猪生产基地、油茶林生产基地、茉莉花产业发展县、农村农业现代化试点县、省市蔬菜生产基地及株洲市无公害蔬菜试验示范基地。攸县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全县有劳动力39万人,其中农村富余劳动力超过20万,2005年,全县外出务工14.48万人,是湖南省有名的劳务输出大县。
攸县山川秀丽,名胜古迹甚多。攸州八景之一的灵龟峰,现为株洲市佛教协会圣地。始建于唐代的阳升观,历经千年风霜,至今仍香火绵绵,钟声不绝。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的寝陵,中外驰名的游览胜地井冈山、南岳,与攸县相距仅数十公里,且为必经之地。
攸县交通便利,通讯发达。湘东铁路和106国道贯穿县境南北,两线沿途形成百里经济发展长廊,水泥、沥青道路已直达各个乡镇;水源丰富,湘江支流洣水汇集攸水穿城而过。电力充足,通讯发达,全县村村组组通电,乡乡村村通程控电话。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攸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综合县力进入湖南省10强。攸县是湖南省首批小康县(市)之一,是全省五个农业农村现代化试点县(市)之一。2005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4.33亿元,财政总收入完成3.50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73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69元。农业经济进一步发展,逐步形成了以粮食、牲猪、竹木、蔬菜、辣椒、荞头、草席、茶叶、西瓜等拳头农产品为支柱产业的经济体系,农业产业化和规模生产水平逐步提高,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成为农村经济的生力军。工业经济已形成化工、电力、机械、建材建筑、食品、造纸、陶瓷、烟花、纺织、服装、制药、制鞋等20多个工业门类数百个产品。其中煤炭、建材建筑、化工已成为三大支柱产业。全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广播电视、教育、卫生、文化、体育事业协调发展。
经济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全县的内外贸易。目前,全县与海内外的贸易交流往来十分活跃,可谓商贾云集、货畅其流。位列“湖南五大市场”之一、湘东市场之首的皇图岭农贸市场吸引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的生意人。近年投资上亿元兴建湘东大市场,更是一座集吃、住、乐为一体的综合商城,成为湘东地区又一处火爆的商业中心。
攸县的投资环境宽松,在软环境建设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投资优惠政策和优化环境的硬性措施,成立了优化环境办公室,设立了政务公开中心。在硬环境方面,加大了投资力度,实现了“路畅通、水畅流、话直达、电满足”的刚性目标。
今日的攸县人,既有纯朴的古风,又具有现代文明之风尚。如今,美丽神奇、文明富庶的攸县大地向世人展示着一幅幅生机勃勃的壮丽画卷,吸引了大批海内外宾专家前来投资置
攸县地处湘东南部,罗霄山脉中麓,南通粤港澳,北临长株潭,西屏衡阳南岳,东与江西萍乡、莲花接壤,古有“衡之径庭、潭之门户”之称。全县辖20个乡镇,总面积2664平方公里,总人口76万。攸县历史悠久,是传承文明的古邑。早在新石器时代初期,攸县境内就有人类繁衍生息。春秋战国时期,为楚国所开发,是中南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正式置县,因攸水流贯全境而得名。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勤劳智慧的攸县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特色文化,播撒和传承了源远流长的地域文明。
攸县交通便利,是资源丰富的大县。攸县县内水陆交通并济,公路交错纵横,湘东铁路、106国道纵贯全境,北通320国道,西与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相连,运输极为方便。境内气候温和,农业物产品种繁多,是全国商品瘦肉猪、商品粮、速生丰产林和油茶生产基地县;地下矿产资源富集,已查明的矿藏品种20余种,其中以煤、铁矿石、玄武岩、花岗岩、石灰石居多,煤炭储量在3亿吨以上, 是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全县拥有劳动力40万人以上,有18万人常年在外经商务工,“攸县的士”成为湖南省十大劳务经济品牌之首。
攸县山川秀丽,是风景迷人的明珠。攸县山川秀丽,风光旖旎,旅游资源丰富独特,有“鸾山配凤岭,金水绕银坑”的美誉。尤其是酒埠江风景区,集山湖、溶洞、地热资源于一体,已被认定为国家级地质公园,景观奇特多样,有酒仙湖、百丈瀑、温泉等水体景观,古银杏树、红豆杉、方竹等森林景观,宝宁寺、洪秀全纪念馆、红军兵工厂等人文景观,已探明120多个大型溶洞,是南方地区最大的溶洞群,其中长达10公里的禹王洞地下河是我国已发现最长的地下河之一,旅游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攸县经济活跃,是发展提速的热土。攸县工农业发达,商贸繁荣,经济活跃,历来是湘东南、赣西北的经济交流中心。1997年成为湖南省第一批小康县,2000年被更为湖南省五个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试点县之一。近年来,我们以做大做强工业经济为目标 ,突出产业发展、园区建设、农产品开发、旅游开发四大重点,着力实施民营经济领跑战略,全力推进“三化”进程,初步形成了以资源采掘加工、建筑建材、化工为支柱的20多个产业门类,建设了攸州工业园等一批工业园区。2006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84.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6333元,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跻身湖南省十强。
“十一五”以来,一批重大工业项目相继落户攸县,投资105个亿的煤电一体化项目,投资2.5个亿的桐坝水利枢纽工程项目,投资6个亿年产200万吨干法水泥等一批项目相继开工建设。特别是衡茶吉铁路在攸县设站,将加快推动长株潭一体化进程,对促进湘东南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攸县位于湖南东部,罗霄山脉中段武功山西南端,东邻江西萍乡市、莲花县,西连株洲县、衡东县;南达茶陵县、安仁县,北接醴陵市。地理座标是:东经113°09′09″至113°51′30″,北纬26°46′34″至27°26′30″。2014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GDP)实现3134942万元,比上年增长10.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53109万元,比上年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1725560万元,比上年增长11.1%,第三产业增加值956273万元,比上年增长12%。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4.6:55.8:29.6调整为14.5:55:30.5,一产业下降0.1个百分点,二产业下降0.8个百分点,三产业上升0.9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5%、57.5%、36%,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68、5.95、3.72个百分点;人均GDP达到了39427元,单位GDP能耗1.08万吨标煤/万元,同比下降4%,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为200462万元,同比增长14.6%。城镇化建设成效显著。2014年全县城镇化率为52.57%,较上年提高0.57个百分点。农业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农田水利建设高效实施,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攸县米粉成为我县第三个国家地理标志,鸿华麻鸭和云田花卉等农业产业化项目顺利推进。2014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708655万元,同比增长4.5%,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值与农业产值比为146.6%。种植业稳步增长。2014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100.7万亩,同比增长2.9%,粮食产量46.59万吨,同比增长3%,粮食单产为462.55公斤/亩。养殖业健康发展。2014年,全县出栏生猪122.84万头,出栏牛2.14万头,出栏羊5.43万只,出笼家禽567.5万羽,同比增幅分别为4.5%,3.4%,4.0%,4.26%。肉类总产量9.49万吨,增长2.7%。禽蛋产量为1.56万吨,同比增长3.2%。林业产业巩固提升。2014年,全县全年完成造林面积5.4万亩,封山育林15万亩,油茶籽产量为3.2万吨。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7.44%,比上年提高0.01个百分点。土地流转强势推进。2014年县流转耕地面积25.2万亩,占耕地总面积30%,涉及农户6.85万户,占总农户的40%。2014年我县已注册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284家,入社成员11386人,带动农户3.46万户。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完善。2014年,全县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87.7万千瓦,比上年提高5万千瓦;农用排灌动力机械16377台,比上年增加305台。全年化肥施用量99890吨,农药施用量895.6吨,均比去年有所下降。工业经济缓中趋稳。2014年,全县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1610176万元,增长11.1%,占GDP的比重为51%,对经济贡献率达到54%,拉动经济增长5.59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1553308万元,同比增长11.4%,其中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308396万元。煤炭、铁矿业完成增加值486209万元和101089万元,均低于全县规模工业增加值平均增幅。2014年,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4541130万元,同比增长9.8%。高新技术总产值为570780万元,同比增长10.2%,其中高新技术产品总产值为557115.6万元,同比增长13.4%。出口交货值为35056万元,同比下降29.9%。规上工业利润总额179854万元;利税总额382558万元;产品销售率98.93%,降低0.58个百分点。原煤产量同比下降17.25%,水泥246万吨,同比下降35.7%。综合能耗进一步下降。2014年,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总量共计72.4万吨标煤,同比下降13.9%。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为22.6%。建筑业平稳增长。2014年,全县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15384万元,比上年增长9.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5%,拉动经济增长0.36个百分点。2014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981866万元,比上年增长12.7%。分地区看,城镇零售额875993万元,增长12.7%;乡村零售额105873万元,增长12.8%。分行业看,批发业94577万元,增长17.6%;零售业749920万元,增长11.8%;住宿业23833万元,增长6.8%;餐饮业113536万元,增长16.7%。电子商务及快递公司等现代物流业迅猛发展。旅游业发展良好。2014年,我县成功申报白龙洞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截止2014年末,我县共有AAAA景区1个,AAA级景区2个,拥有星级宾馆4家,旅行社10家,国家级森林公园1家。全县接待游客2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实现13.39亿元,各景区门票总收入达1200万元,同比增长42%。旅游人数同比增长23.2%,旅游综合收入增长24.2%。交通发展上新台阶。2014年,攸县火车南站开通客运业务,正式投入运营,标志着攸县没有干线铁路的历史从此结束。攸县的交通发展,特别是铁路运营的发展,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2014年,新建成农村客运站1个,完成危桥改造15座,建设农村公路50公里。行政村客运班线通达率达到了96%。全县货运量为1102.8万吨,同比增长15.4%,货运周转量为1092323.4万吨公里,同比增长18.1%,客运量达到1528.1万人,同比增长15%,客运周转量为129377.6万人公里,同比增长16.9%。邮政电信业稳定发展。2014年,全县电信业务收入2.9亿元,基本与去年持平,邮电业务收入4065万元,比上年增长6.9%。财政收入平稳增长。2014年,全县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52500万元,同比增长3.06%,人均财政总收入为3639元,税收收入为112426万元,同比下降11.95%,税收收入占比为44.53%,非税收入为140074万元,同比增长19.39%。国税完成54807万元,同比下降5.21%,地税完成60015万元,同比下降18.07%。地方财政公共收入完成194797万元,同比增长8.48%。地方财政公共收入中税收收入54723万元,同比下降12.09%。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80831万元,同比增长16.6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为59941万元,同比增长2.27%。金融运行良好。2014年,全县年末各项存款余额1657162万元,同比增长13.2%。其中城乡居民储蓄余额1225128万元,同比增长11.8%,人均储蓄存款为17657元。年末各项贷款余额917205万元,同比增长19.5%,其中短期贷款302027万元;中长期贷款563471万元。短期贷款中个人贷款及透支为175096万元;单位普通贷款及透支126931万元,其中固定资产贷款500万元。中长期贷款中经营贷款60763万元,固定资产贷款193010万元。文化艺术事业取得新突破。2014年,启动了“乡村大舞台”国家示范项目创建工作,举了“欢乐潇湘罗霄放歌”攸县、茶陵、炎陵、安仁四县联演文艺晚会,攸县春节民俗文化节,25场“欢乐潇湘放飞梦想”民间“百团”才艺大比武活动,开展了10场“您的快乐·我的心愿”“乡村行”活动;将《探灯》申报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成立了首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基地”;完成公益演出252场次,免费放映公益电影3196场,其中农村免费放映3096场次,城区免费放映100场。年末,全县共有公共文化场馆7个,其中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影剧院2个,青少年活动中心1个,书院1个;乡镇文化站23个,农家书屋315个,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40.5万平方米。新闻电视事业取得新进展。2014年,攸县电视台建台30周年庆典晚会成功举,与观众一起见证成长。全县组稿并播出新闻4000多条,制作专题片18部。全县电视覆盖率达100%,全面推进数字电视工程,数字电视用户达13.7万人,其中有线电视用户为13.2万人,无线电视用户达0.5万人。医疗卫生事业取得新成效。2014年,全县强力推进医疗体制改革,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在解决农民看病问题中首创“双十模式”,得到全国各地借鉴。有效配置医疗资源,加强医药监管,引导病人合理医疗消费,注重防范传染病及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年末全县各级各类卫生机构484个,实有床位3403张,每千人拥有床位数为4.91张。卫生技术人员3665人。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8‰,孕产妇死亡率为0,“五苗”全程接种率达96.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为67.2万人,新农合参保率达97.85%。体育事业取得新进步。2014年,攸县深入推进全民健身运动,努力提高竞技体育水平,推动了全县体育事业和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发展。成功举首届大众体育运动会,积极倡导“健康生活、生活健康”理念;组织代表队参加省十二运会,摘取金牌14枚、银牌18枚、铜牌13枚,取得了皮划艇团体总分第二名,赛艇团体总分第一名的佳绩。2014年,我县成立了体育总会,单项体育协会15个、体育指导站(点)29个、体育健身会所3个,新增健身俱乐部2处、400米田径运动场1处、篮球场10块、羽毛球场16块、健身广场2处,新建攸州大众球馆,新增室外健身路径1套、农民健身工程61个,公共体育设施面积达83.2万平方米。就业工作成效显著。就业工作成效显著。创新工作机制,完善服务体系,加强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帮助就业困难人员、被征地农民和零就业家庭实现就业。2014年,全县新增城镇就业4934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89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19%以内,动态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3798人。失业保险参保2.1万人,征缴基金590万元。社会保障日趋完善。2014年,全县继续推进社会保险覆盖向纵深发展,社会保障功能显著增强。已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4.39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8.62万人,新农合参保人数为67.2万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为100%,基本养老服务补贴覆盖率为43.3%。社会救助能力显著提升。2014年,全县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提高救助覆盖面和救助标准,社会救助能力进一步增强。2014年,全县城镇镇低保对象4649户,8735人,共发放低保金及物价补贴2803.9万元。农村低保对象11612户,31016人,共发放低保金及物价补贴4680万元。发放医疗救助资金1586.66万元,其中:发放住院医疗救助金额893.81万元,一站式救助470.56万元;用于五保、低保参合资金222.29万元。我县共有五保对象4823人,其中:集中供养对象1112人,分散供养对象3711人,已发放分散五保供养金及物价补贴1110.21万元。资助困难学生24471人,发放救助金1523.9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