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山泉镇石经村10组56号。根据查询相关信息显示,寺庙名为龙泉石经寺,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山泉镇石经村10组56号。成都别名蓉城、锦城、芙蓉城、锦官城、天府之国。
《熹平石经》、《正始石经》、《开成石经》为我国古代著名的三大石经。
《熹平石经》:刻于东汉灵帝熹平四年(公元175年)至东汉光和六年(公元183年),由议郎蔡邕主持开始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次石经刻制工程,将儒学经典《周易》、《尚书》、《鲁诗》、《仪礼》、《公羊传》、《论语》、《春秋》刻石建于太学,隶书体,世称“熹平石经”。该石经至光和六年告成,历时九年。字体方平正直,中规入矩,极为有名。是中国历史上刊刻最早的一部石经。据记载,石经刻于46块高一丈、宽四尺的长方形石碑之上,共20多万字,因仅用隶书一种书体刻成,所以又称‘一体石经’”。后因战乱毁坏。自宋代以来偶尔有石经残石出土,历代总共发掘和收集了8800多字。其主要残留碑块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
《正始石经》一般指《三体石经》:《三体石经》建于公元241年(三国魏齐王曹芳正始二年),因碑文每字皆用古文、小篆和汉隶三种字体写刻,故名。石经刻有《尚书》、《春秋》和部分《左传》,是继东汉《熹平石经》后建立的第二部石经。《三体石经》在中国书法史和汉字的演进发展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开成石经》:唐代的十二经刻石。又称唐石经。始刻于文宗大和七年(833),开成二年(837)完成。原碑立于唐长安城务本坊的国子监内,宋时移至府学北墉,即今西安碑林。中国清代以前所刻石经很多,唯开成石经保存最为完好,是研究中国经书历史的重要资料。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