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台湾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听到人们对一个事情表示惊叹时说“哇塞”,有时都成了一些年轻人的口头禅,当然再国人都在用。殊不知,“哇塞”一词原是流行于台湾的闽南粗话。“哇”就是第一人称代词“我”,而“塞”则是一个表示性行为的动词,相当于北京话的“操”、上海话的“戳”、山东话的“*”。现在台湾懂得自爱的人早都不再使用“哇塞”这种粗俗不堪的用语了。
“哇噻”同“哇塞”,“哇塞”原是闽南方言,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在台湾流行开了。最早传入大陆应该是在80年代初,首先流行于开放的沿海地区。
其中,“哇”就是第一人称代词“我”,而“噻”则是一个表示性行为的动词,大致相当于北京话中的“肏”等不文雅的词。这样一个主谓词组,它的宾语省略了,但是意思还是很明确的。
字义解释
哇
音译词,“我”为本字,闽南语发音为wa,第一人称代词。并不是表示惊叹。
塞(噻)
塞,音sei或sai,一个表示性行为的动词。有时音译为“噻(sai)”。并不是表示惊讶。
噻,语气助词,没实际意义,相当与"了"、"啦"、"吧"、"呀"等:
1、表示诘问语句的加强:有种的你打我噻?(有种你打我啊?)
2、一般语气助词,例如表示希望:你有空嘛到我屋尖耍哈儿噻。(你有空的话到我家来玩吧)
扩展资料
流行的原因:
这样一句很难听的话本来是不应当流行开来的,但是现在却成为人们的口头禅。先是在台湾的影视传媒上出现,后来大陆的一些影视明星又刻意模仿,现在连省级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嘴里也经常说,甚至连幼儿园的小朋友也跟着学了起来。
造成这个不文明的口语传播开来的原因在于,一些影视传媒机构的不负责任,一些影视明星的刻意模仿和一些年轻人的盲目跟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哇噻
外国人常说的“哇塞”是表示惊讶的意思。
“哇塞”原是闽南方言,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在中国台湾流行开了。最早传入大陆应该是在80年代初,首先流行于开放的沿海地区。其中,“哇”就是第一人称代词“我”,而“塞”则是一个表示X行为的动词,大致相当于北京话中的“操”等不文雅的词。这样一个主谓词组,它的宾语省略了,但是意思还是很明确的。“哇塞”的意思就是“我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