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是建兰的一个重要产地,兰花品种很多,最为有名的是“风兰”。清代晋江人苏大山在《红兰馆诗抄》一书中,曾记载武夷山有一种特产叫“风兰”,深为国际友人所赏识。当时有一位朝鲜朋友叫朴景山。旅居武夷山,苏大山曾与他相识结下了情谊。不久,朴景山经南平回国,苏大山见朴景山在旅馆的桌子上摆着一盆心爱的武夷山风兰,触景生情,便即席赋了一首《风兰曲》:“吁嗟万里送君行,剑水潇潇白发生,愿君如花长不老,为咏风兰当渭城”作为临别赠言,表达了中朝两国人民的深情厚谊。
建兰(包括四季兰),主产于温暖湿润的多山省份,即福建的七大山脉及其在浙江、江西、广东三省的延伸地带。四川、台湾、广西、云南、贵州和湖南等省区,也均有其丰富的蕴藏量。多山的福建省,几乎是各个山野均盛产建兰,尤其以东南部的戴云山脉、西北部的杉岭山脉和南部的博平岭山脉的产量和种质负有盛名。由于建兰的资源开发早,因而成为最早跨出国门的中国兰花。它还由于有缘得到宋代嘉定皇帝的册封,因而人们十分重视选育它的素心种。另外,由于在南宋年代,福建漳州赵时庚所写的一部世界最早、也是最全面的兰花专著《金漳兰谱》的鼎力推崇,因而使建兰的园艺品种得以异常的丰富,并流传神州大地,远传欧美和东南亚各地。除此之外,四季如春的台湾省、天府之国四川的峨眉山系诸县和广东北部均盛产建兰,且不乏佳种,尤以矮种、瓣型花和奇蝶花为多。
广东深圳。
建兰,兰科兰属地生植物。生于疏林下、灌丛中、山谷旁或草丛中,海拔600~1800米,产于中国多地,广泛分布于东南亚和南亚各国,北至日本。
其假鳞茎卵球形,包藏于叶基之内;叶2~6枚,带形,有光泽;花葶从假鳞茎基部发出,直立,一般短于叶;花常有香气,色泽变化较大,通常为浅黄绿色而具紫斑;萼片近狭长圆形或狭椭圆形,花瓣狭椭圆形或狭卵状椭圆形,唇瓣近卵形,蒴果狭椭圆形;花期通常为6-10月。建兰具有较高的园艺和草药价值。
生长习性:
兰花一般生长在深山幽谷的山腰谷壁,透水和保水性良好的倾斜山坡或石隙、稀疏的山草旁、次生杂木林阴下。或有遮阴,日照时间短或只有星散漏光的地方。空气湿度大且空气能流通的地方,有时也生于山溪边峭壁之上。
兰花宜种植于空气流通的环境。性喜阴、忌阳光直射、喜湿润、忌干燥,15℃至30℃最宜生长。35℃以上生长不良。5℃以下的严寒会影响其生长力,这时,兰花常处于休眠状态。
如气温太高加上阳光曝晒则一两天内即出现叶子灼伤或枯焦。如气温太低又没及时转移进屋里,则会出现冻伤的现象。
兰花是肉质根,适合采用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排水性能必须良好,应选用腐叶土或含腐殖质较多的山土。微酸性的松土或含铁质的土壤,pH值以5.5-6.5为宜。
四川、重庆地区盛产建兰,由于此地气候变化多端,从而孕育了不少新优品种,其中较热门的品种如‘夏皇梅’、‘光登梅’、‘嘉州秀梅’、‘君荷’、仙山牡丹’、‘千佛牡丹’等(图42)。它们的价值较高,每苗高可达5万~8万元左右,成为建兰热炒的品种。
图42 四川产建兰名品‘君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