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档案馆保存照片
周口档案馆保存照片
周口地处豫东平原,历史上是西北与江南物资交流的重要枢纽,曾被称为河南四大商业重镇之一。史载明清时期,周家口“通衢五省,人杂八方,商贾云集,南北之声不绝于耳”。
1956年以后,受当时“重水利轻航运”的影响,河南境内的沙颍河全线断航。没了航运的支撑,周口物资匮乏严重。上世纪70年代,一条连接京九、京广铁路的漯阜铁路修建完成,结束了豫东无准轨铁路的历史,打通了豫西和华东地区的运输阻塞。从此,周口踏上铁路运输的快车道。
一条铁路打开周口开放的大门
据资料记载,1971年至1972年间,周口地区年需运输物资达165万余吨。而载货汽车(包括县营汽车)仅有170部,年运输量仅有30万吨。沙河船运因河水枯减,经常停运,加上其他地区支援汽车的运量,每年总计也不过运输物资55万吨,尚有110万吨物资无专业运力承运。
为缓解运能不足,以及由此导致的能源缺乏状况,1973年11月漯阜铁路开始施工建设,河南、安徽两省本着“先通后备、固本简末”的原则,多方筹资,分段建设,边建边运,历经17年建成。该线路是连接豫皖、连接京广铁路与京九铁路的重要联络线,也是豫西通往华东的一条最便捷通道。
1975年2月5日,2116机车牵引第一列货车驶进周口站,漯河至周口段正式贯通,这也标志着周口无铁路的历史成为过去。煤炭、矿建(砖、瓦、灰、沙、石)、钢材、木材、竹竿、化肥、盐……一系列的物资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豫东地区,有效解决了该地区物资匮乏的状况。1978年4月1日起,周口火车站正式开办货物发送业务,产自周口的粮食、土产、外贸、副食、棉麻、农副产品、鲜活货物等物资可以顺利发往全国各地。
1981年1月25日,周口车站至漯河车站正式开行客列,结束了周口不通客运火车的历史,实现了周口人乘火车走出去的梦想。2006年1月18日,周口车站正式开行周口至北京西编号为K401/402次快速旅客列车,周口人民从家门口坐火车到北京成为现实;2006年9月28日,周口至广州的2507次列车正式开通……
漯阜铁路带给周口人民的不仅是能在家门口乘坐火车,更带动了经济社会的加快发展。周口撤地设市后,漯阜铁路完成线路改建,实现国铁大面积分流,客货运输迅速发展,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增长。
火车提速、高铁将通带动周口特色产业快速发展
漯阜铁路建成后的18年时间里,周口没有建新的铁路,漯阜铁路60公里的运行时速,已远远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
2008年12月29日,漯阜铁路复线电气化改造项目动工兴建。改造升级后的漯阜铁路将成为国家I线复线电气化铁路,设计列车运行时速120公里,并预留时速160公里条件,设计年货物发送量可达1.6亿吨,可以同时开通客运和货运运输。同年,周口新火车站项目也提上日程。
2013年总建筑面积达9893.18平方米的周口新火车站如期完工,屹立在漯阜大动脉上。它分地上两层、地下一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新站房共有5个站台、10部电梯,其中有3部电梯是无障碍电梯、7部自动扶梯,站房的制冷与取暖采用地暖、多联空调。大气恢弘的周口新火车站,成为周口新地标性建筑,成为周口人民心中的一份骄傲。
2013年12月26日9时许,北京发往周口的K401列车驶入周口火车站。这是老火车站迎来的最后一班列车。当日12时05分,周口至广州的K1006次旅客列车作为新火车站第一班列车驶出。新老火车站完成了历史使命的交接。
周口新火车站的建成、漯阜铁路复线电气化改造的建成开通,带动周口特色产业步入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据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周口市铁路货物运输总量、货物运输周转量、旅客运输总量、旅客运输周转量分别同比上涨52.1%、58.7%、19%和18.5%,为当地旅游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医药化工、纺织服装等特色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实现了新的增长点。
铁路(6)周口(1)豫东(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