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底色有如下几个特点。
1、调节颜色简便,可改变颜料或染料、水、体质颜料的比例来调整色泽深浅。
2、干燥适宜,易于涂布。由于水色干燥比溶液慢些,这样利于施工,可以用刷子横、斜、直结合的方式刷涂,将色浆填于鬓眼。
3、保存容易、安全。使用不完可下次使用。贮存时无可燃溶液挥发,很安全。
4、只使用染料制成的水底色也可以用于虫胶漆膜表面着色,以调整水底色的不足。
紫砂壶所谓的“包浆”是指茶汤浸润紫砂壶,再经气孔慢慢溢出,由于擦拭作用,在紫砂壶表面经久形成光膜。这层光膜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层层沉淀,逐渐积厚,最终形成温润如玉、透明发亮的皮壳。
所以,包浆与光泽不是一回事。
包浆是茶油从壶体中慢慢渗透而形成所呈现的光泽,可视作紫砂壶的再生艺术。光泽是在壶表经久擦拭形成的光亮。
包浆有光泽,有光泽不一定会产生包浆。
泥料、擦拭、时间是构成包浆之美的三个要素。新壶是没有包浆的。包浆之美只有在长期的泡养过程中才能逐步形成。
紫砂壶的水色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是用优质紫砂泥制作的紫砂壶经相应的温度烧成后包含于壶体内、若隐若现的一种自然光泽;二是透气性好的紫砂壶在使用过程中经热水淋泡,吸收水分而产生的和润色泽。
紫砂陶土中含有一定量的K2O和Na2O。它能使紫砂陶器蕴含光泽,产生水色。由于紫砂陶土的透气性好,K2O和Na2O质量轻,部分K2O和Na2O会随着水汽的蒸发游离到表面,使紫砂壶蕴含光泽。
K2O和Na2O含量的多少决定着玻璃相程度的高低。K2O和Na2O含量合理时,紫砂壶会包含水色。K2O和Na2O含量过少时,则无水色、无光泽。K2O和Na2O含量偏高时,渐趋玻璃相,器表光亮。
一般物体经日久摩擦后,都会发出自然的光亮。比如夏天睡觉的竹席。人手有油脂,手长期接触壶体,会使壶体越发光亮透明。关键还取决于泥质的优劣。质劣的紫砂壶,仅仅有摩擦、涤拭的光泽,无透明感。
没有使用过的紫砂壶整体色泽比较单调。所谓的包浆、水色只需在逐渐的使用过程中才能产生,让人感遭到它的魅力。
版权声明
图片资料收集于网络,不作商业用途,仅分享欣赏,如有不妥之处请与我们联系!
水色(英语:Aqua),是一种蓝绿色,为青色的一种,在色谱上更偏向绿。[1]其代表着清彻明澄的水的颜色,作为江、湖、溪等自然水的象征(有时也被称为碧绿色),但与代表海洋的深蓝色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