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东南端的港市。位于首尔南东部450km处,东经129度,北纬35度。东南滨朝鲜海峡(韩国称:大韩海峡,Korea Strait ),与日本对马岛相望;西临洛东江。西北山地耸峙,南有群岛屏障,为著名深水良港。半岛南部门户。总面积是758,21平方公里,人口400万,人口居住面积是386万多平(2000年为准),划分为1个郡和15个区,是韩国第二大城市。釜山西部是落东江下流,南部是大韩海峡。所以有很多海水浴场、温泉等,年中有非常多的游客到此来休假。可以称得上第二个首都的釜山在1万5千年前旧石器时代开始就开始有人居住,是历史悠久的城市。这里不但有梵鱼寺、忠烈祠等重要的文化财产,还有金井山城等风景优美的景点。又是韩国的第一港口城市,也是世界5大港湾城市之一,是海外贸易活跃的地方。市政府所在地是中区中央洞7街20番地。原为渔村。1441年开港,1876年辟为贸易港。二十世纪初,京釜、京义线通车后发展迅速。1929年定为庆尚南道首府。岭南工业地带核心,以纺织、食品、化学、造船、电子、建材工业为主。近郊多果园、菜园和养猪、养鸡场。附近盛产稻。暖流通过沿岸,远洋渔业基地,西港为著名渔港。海陆空交通枢纽。南部最大贸易港,输出以水产品、纺织品、铁、石墨、机械制品为主。有东莱城迹、温泉、海云台等旅游地。
釜山的历史
看到现在为止出土的先史时代的遗迹和遗物,可以得知釜山是从新石器时代以后才开始真正有人开始居住。釜山是1876年由日本建立成为开港场,之后一直在经济发展上起着飞跃的作用,逐渐发展成为城市。1905年开通了连接首尔和釜山的庆釜线之后,开始进入很多码头和港口的港湾设施。1925年庆南道厅迁移到釜山,釜山就逐渐发展为城市,1950年韩国战争时这里还被认定为临时的首都。1963年被指定为直辖市,1960~70年代对国家经济发展起了先导的作用,1995年根据城市的扩张被予名为‘釜山广域市’。釜山(Busan)于2002年成功举办了第14届亚运会。
釜山的气候
釜山是温带气候的地区,因附近有大海,年中一向是海洋性温带气候。年平均气温是15度,年平均降水量是2,397mm,跟别的地区相比这里风吹量比较大,所以到此来旅游时应戴帽子和眼睛。大体上夏天比较凉快,冬天比较温暖,因这样的气候原因,年中有很多游客到此来休假。特别是夏天,这里的海水浴场比较发达,故有很多游客到此来度假,市内有韩国最大的海水浴场——海云台和松岛、多大浦,以及东莱、海云台温泉等,是著名的疗养胜地。
釜山料理
其实各家韩国烧烤店水平都“差不多”,釜山也“算不错”。五花肉“腌的味道很进去了”,包着生菜吃,“蛮有韩国的感觉”;牛舌“切得超级薄”,“稍微烤一下就熟了”;年糕“Q得适合小朋友去磨牙”。总的来说吃起来“很过瘾”,价格也“适中”。来福士店“生意太好了”,晚上不想排队的话“要不6点前到,要不就记得提前订位”。
吃好港丽的第二天就去了这家釜山,送的南瓜粥很好吃。其他烧烤类的都差不多,牛舌(传统的那个好吃,秘制的不好吃)、五花肉比较好吃,千万不要点梅肉,一个盘子上就4块肉而且味道就像大排一样不好吃,海鲜年糕和韩式年糕一样的好吃,就是上面多了一个青口贝一个虾,石锅拌饭很好吃,特别是底下的锅巴,我们一下子点了2份,鸡肉卷也不错,总体感觉还是可以的,不贵。特别提下:烤香蕉最好吃饱后再烤,特别费时间。
韩国釜山同中国上海市结为友好城市.
附:河北省徐水县亦有釜山
“釜 山”考
《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曾“北逐荤粥,合符釜山”。
“合符”是中国历史上流传久远的一项合盟信物制度,屡见于典籍,并有出土实物为证。“符”的材质有竹、木、玉、石、金、铜等等,不一而足;“釜山”是黄帝与各部族代表合符之地,即统一符契、共同结盟的地点。釜山合符,是中国历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标志着作为汉民族前身的华夏族的基础初步奠定,中华民族雏形初现。
上古各大部族经由釜山合符,完成了初步的融合,黄帝也由部落首领一跃而为部落联盟的首领,成了诸侯共主、万国宾从的天子,带领先民们结束了游牧或半游牧的历史,进入了定居农耕、驯养家畜的时代。上古先民及其文化得到进一步融合,直至创造出灿烂的中华文明,黄帝由此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人文初祖。诸如养蚕、舟车、文字、音律、医学、算术等,都创始于黄帝时期。所以,釜山是中华大一统的开端之所,是开创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奠基之地,是中华民族的发祥之源。
然而,“釜山”究竟在哪里?人们对此却聚讼纷纭,莫衷一是。两年来,一个由民间人士自费组成的考察组,就目前文史资料中重点推举的五处名为“釜山”的地方做了实地考察。包括:河南灵宝的“釜山”,山西高平的“釜山”,河北涿鹿的“釜山”、涞水的“釜山”和徐水的“釜山”。另有韩国的“釜山”,无争,不考。
以下为考察实录——
一、河北涿鹿“釜山”考
2007年11月21—22日,考察组赴河北省涿鹿县矾山镇考察。当地早在十几年前就成立了“涿鹿炎黄蚩三祖文化研究会”,并开发了文化旅游资源。据其论证,《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的黄帝“合符釜山”的釜山,位于矾山镇窑子头村北三里处。
考察组找到窑子头村,村北并无山,只有些极不规则的土层土包,属低矮连绵的丘陵地带。当地村民对“釜山”亦茫无所知,称“从来没听说过什么釜山”。再三询问解释,仍对“釜山”毫无概念。
这是涿鹿矾山镇窑子头村“釜山”的宣传图片。窑子头村周边土层极厚,高处土层清晰可见,并无山形。
这是保岱乡2005年立的历史沿革碑志,言此地已有3200多年的历史,且为黄帝第九世孙虞舜出生地,但无一字提及釜山。
中央电视台十套“探索与发现”栏目制作了《发现黄帝城》的节目,其中对釜山的说辞亦自相矛盾,耐人寻味。
二、山西高平“釜山”考
2007年12月20日—21日,考察组考察了山西高平的釜山。釜山在山西高平的说法,主要见于网络传播。在高平宾馆,考察组随机访谈了三个当地人,回答是一致的:“这里倒是有个釜山村,但是没听说有个釜山。”随后,考察组辗转找到了传说中的“釜山村”。
这是个只有大约300户人家的村庄。考察组首先对村里小卖店的老板娘做了个访谈。老板娘说,这里没有釜山,不知道为什么叫釜山村。
在釜山村,考察组特意采访了一个70多岁的村民,老人说:“这里有牛山、米山,就是没有釜山。”几个过路的村民围上来参与这个话题,同样印证了这里没有釜山。
三、河北涞水“釜山”考
2008年2月22日,在原涞水县文化局局长刘阜先生的陪同下,考察组考察了涞水的釜山。涞水釜山位于县城西北约15公里处的娄村满族自治乡,与伶(灵)山相连。
相传黄帝在此发明了舟车,伶伦在此制乐器作五律制十二钟,至今这里尚存嫘祖洞、黄帝藏兵洞、伶泉(俗称灵泉)、伶祠、伶伦调音的乐坪等传说遗址,且在《保定府志》、《涿州志》均有记载。涞水有一项蜚声世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就是高洛音乐会。涞水高乐,传说是伶伦创制的黄帝家庙的祭祖音乐。“涞”水之“涞”,在《说文解字》中就有“祭祀”的意思。这种古老深奥的音乐曲目,在涞水、易县、徐水等县的民间一直顽强地传承着。有趣的是,在“山经河水下游及其支流图”中,汇入古黄河的古涞水(今拒马河)旧称“伦水”,此地似与伶伦有着极深的渊源。
涞水釜山,形如覆釜,山下娄村,原是个古老的村庄,因釜山仅见于近代县志,推测娄村之名早于釜山之名;又因邻近古黄河,舟车的发明及伶伦始创音乐发源于此的说法,有着不可忽略的历史地理依据。
在山脚,考察组对刘阜先生做了简短的采访——
(刘阜:涞水的古县志上记载,黄帝战蚩尤的时候,黄帝曾经藏兵于釜山,更多的是黄帝的一个负责祭祀的大臣,也就是咱们华夏的音乐始祖伶伦,他经常活动的地方。在这个山的北边有一个三层崖半坡上,据传说是伶伦当年铸钟的地方,现在那个地方还有好多冶炼的金属废渣。釜山顶上曾经出土过一个古陶器,陶器上面有一个文字,目前没人能认识它。)
四、河南灵宝“釜山”考
听说河南灵宝有个荆山,也叫“釜山”,考察组查不到文史资料,为严谨起见,于2008年3月15日—17日,赴河南省灵宝市阳平镇一探究竟。
传为釜山的地方,实际上叫作荆山。考察组辗转来到灵宝县阳平镇,找到了荆山脚下的荆山村。荆山由数座小山包起伏相连,有的山包也确似覆釜。但是考察组访问了多位荆山村村民,包括耄耋老者,当地人均闻所未闻釜山之称,只知道此山此地世代称“荆山”,有“黄帝铸鼎原”遗迹和传说。
铸鼎原是汉代史学家司马迁笔下的黄帝铸鼎铭功升天的地方,每年农历二月初九,当地政府和民间都以庙会形式举行祭祀盛典,伴以鼓乐歌舞,热闹非凡。3月16日这天正是农历二月初九,一行人躬逢其盛。
灵宝釜山之说,仅见于传闻。
五、河北徐水“釜山”考
徐水釜山,山形如釜,俗称锅顶山,位于徐水县城西北22.5公里处。西、北、南三面山势较陡,东坡较缓,西北—东南走向,面积约2平方公里,海拔290米。山上遗迹众多,有轩辕黄帝庙基址、围墙基址、黄帝台、黄帝泉、古井、古碑等,荒草凄籁,残垣逶迤,三块残损的古碑兀立山顶,似乎在等待着人们去揭示它的年龄和来历;半山腰一巨石突兀而出,传为黄帝台,黄帝台旁即黄帝泉。
釜山下有四个村庄都以釜山为名,分别为南釜山、北釜山、东釜山、西釜山。釜山乡人口近万人,80%都住在釜山村。
【史料参证】徐水旧称安肃,据清《安肃县志》、民国《徐水县新志》(明修,民国三十二年刻本卷十“大事记” )载,轩辕黄帝曾巡方问俗,诛蚩尤于涿鹿之野,登釜山会诸侯,合符示信于徐水;《资治通鉴》亦注明黄帝合符釜山为武遂(徐水遂城旧称)之釜山;另据《通鉴纂要》注:釜山在安肃县(《炎黄汇典•方志卷》);又据《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年出版,P1496)述:“合符台在徐水釜山”。
【考古发现】目前,已经考古发现的徐水县各个时期的古文化遗存多达46处,且在时代上没有大的缺环。1986年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时,在釜山周边发现了一批上古文化遗址,《徐水文物志》、《徐水文史资料》均对此进行收录,并由县文保所建立了文物普查档案。
1986年5月,在釜山正东约10公里处的南庄头村北,发现了一处上古文化遗址。1987年8月,北京大学考古系对南庄头遗址进行了试掘,认定该遗址“下文化层的年代距今9700—10500年左右,是一处我国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新石器时代人类文化遗存,填补了我国北方旧石器文化晚期至磁山、裴李岗新石器文化的空白,同时也为研究我国北方全新世气候环境变迁提供了珍贵的地层剖面。”
在釜山周边发现的文村、金家坟、遂城、瀑河等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遗址,属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文化遗址,距今有5000年的历史,大致相当于黄帝时代。
2008年2月23日,考察组到徐水县文管所,在于宝全所长的引导下参观了文物展室。据于所长介绍,文管所收集的各类文化遗存,是研究我国家畜、陶瓷、粮食起源这三大课题的重要依据,标志着黄帝时代从游牧文明向农耕文明的转型。展室里,考察组见到大量仰韶文化时期的陶釜、陶盆、陶钵,以及龙山文化时期的各种三足陶鬲、陶甗等器具。这些器物展示出了一个从炎黄时代直至夏商周、春秋战国长达数千年的演进过程。
这是徐水县文村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一件陶釜。
这是徐水县文村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一件红顶钵。
1978年,考古工作者在发掘南釜山汉墓时,出土了一批画像石刻。这批画像石刻完全以珍禽异兽为题材,有当时极受崇拜的四种神灵: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也有汉画中罕见的凤凰、毕方、鸟头兽,飞狐等。其中的毕方之鸟是黄帝的神游侍者,青龙和现在的“中国龙”尚有很大差别,但它展示的独特形象已经包含了中华文明中无数奇妙的华彩。
这是根据于所长提供的文物普查资料档案拍摄的釜山周边的汉代墓葬。
2006年5—8月,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南水北调考古队对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所穿越的南、北釜山墓地进行了发掘保护工作,取得了重要的考古成果。
南、北釜山墓地位于徐水县东釜山乡,此次发掘的总面积为3000平方米,共清理墓葬47座,其中南釜山(Ⅰ区)37座,小西庄(II区)10座。出土的随葬器物有陶器、瓷器、银器、铜器、铁器等共500余件,年代跨越汉、唐、宋辽、明清四个主要时期。我们可以想见当时当地的繁华富庶,也足见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当司马迁撰写《史记》时,釜山周边已有大量居民在此繁衍生息,釜山之名已经确切存在。
这是展室内收藏的部分精品。
釜山周围出土的5000年前的陶釜、红顶钵,证明黄帝时期的制陶工艺已经有了相当的水平。当时的养蚕制衣、文字、音乐、律历、舟车等发明一旦在此得到证实,釜山及周边地区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历史地理】“派出昆仑五色流,一支黄浊贯神州。”黄河,美丽古老的母亲河,它以中华古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民族的摇篮著称于世,也以频频改道、洪流泛滥的变迁史融入一个民族的深沉记忆。
据记载,从先秦到民国年间的2540多年中,黄河下游共决溢1593次,改道26次,平均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在上万年的黄河文明史上,逐水草而居的中华初祖,曾在大河两岸留下众多的文化现象。一代代历史地理学者苦苦追索,史书中最早记载的黄河故道究竟在哪里?
1975年,被誉为“文化神州”的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先生在《山海经》中找出了一条经流凿凿可考的黄河故道——“山经河”。“山经河”出孟津小浪底沿太行山东麓折向东北,途经今安阳、邯郸,经深州、高阳、徐水,经安新、霸州东流至天津北部汇入渤海。“山经河”经流图显示,黄河故道曾在徐水境内釜山脚下折了一个近乎90度的急转弯,掉头东去,给我们留下了众多历史的遗迹。1985—1986年的文物普查工作证实,各个时期的文化遗址几乎遍布釜山周边,即古黄河故道沿岸。
“釜山合符”,应该是一种黄河文化现象。
【民俗传说】关于釜山合符,釜山及周边地区至今流传着许多民间传说故事。原徐水县政协副主席靳凤云编著的《揽胜徐水景更奇》收录了有关釜山的民间传说故事;徐水乡贤、大王店西街退休工人杨忠林先生曾收集当地流传的民间故事撰成《釜阳及周边逸闻录》一书,其中很大篇幅皆与炎帝、黄帝、蚩尤等上古部族首领有关。
“豆棚瓜架雨如丝。”人们世世代代口耳相传的关于上古历史文化的民间传说,隐现着模糊的历史投影。传说,黄帝在釜山合符前,先是经过涿鹿之战征服炎帝,并在釜山西侧北合村与炎帝握手言和,至今北合村边尚有北合台遗迹;后又通过阪泉之战擒杀蚩尤,收编了蚩尤残部,釜山东南有一红土山相传为“蚩尤冢”。
梁代任昉《述异记》记录了南北朝时代华北汉族人民祭“蚩尤神”的情况:“今冀州有乐名“蚩尤戏”,其民两两三三,头戴牛角而相抵。汉造角抵,盖其遗制也。”蚩尤戏当地人也叫“五神捉蚩鬼”。
2008年2月5日、2月17日,考察组在杨老带领下,两赴釜山考察。杨老一一指认解说了釜山山脚下炎黄握手言和的北合台遗迹及传说,山腰传为嫘祖的蚕姑奶奶庙及传说,山顶以及山顶附近的黄帝合符台、轩辕黄帝庙、黄帝崖、黄帝洞、黄帝泉、轩辕坟等遗迹及历代传说。
(杨忠林:这是蚕姑奶奶庙。蚕姑是谁呢?就是黄帝的正妃嫘祖,她发明了养蚕。她是谁呢?这边有一个狼牙山,古代叫西陵山,她是西陵之女。她是第二个女儿,她们有姐儿仨,老大叫眼光奶奶,蚕姑发明养蚕,是老二。西边那个神像叫菜姑奶奶,这姐儿仨都受当地周围几个县的崇拜。
这是黄帝和他的正妃嫘祖住的地方,这个叫黄帝屋。
这个是轩辕庙。这条道对的是正门,庙门已经坍塌了。
孙:你小的时候就是这样的吗?
杨:我小的时候就这样,但是我爷爷杨老财活着的时候不是这样。他活着的话有145岁了。他小的时候,每年三十,也就是除夕都上去祭奠,他说他来的时候这些庙还全呢。
孙:涿鹿县说他们那儿有个釜山你知道吗?中央电视台都播了。
杨:我看中央10频道,连续5集,我都看完了。那个地方叫窑子头,他那里就是一个小土山,土山不为山,土山古代叫丘陵,有石头才叫山呢,他那里没有石头。
结论
对釜山的考察基本完成了,河北徐水的釜山可谓“山有其形,地有其名,史有所载,物有所证,民有所诵”,经得起推敲和考证。大量资料证实,釜山是唯一的,徐水釜山及周边地区是黄帝及其后人的主要活动区域。釜山合符为中华统一和华夏民族的融合奠定了初步基础,是古黄河文化现象。合符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大一统的雏形思想,是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问题提示
“能知古始,是为道纪。”留给我们要进一步探讨的,还有许多疑问。比如——
一、为什么黄帝和炎帝会在徐水釜山合符?
二、釜山周边分布的众多仰韶文化遗址说明了什么?
三、古黄河北岸的南庄头人遗址中曾发现有鸡、猪的骨骸,如果一万年前的南庄头人已经开始饲养家禽和家畜,这意味着什么?
四、为什么古黄河会在徐水境内转弯?
五、为什么河北地区分布有如此繁多的三皇五帝的遗迹和记载,仅徐水县内就有两座三皇庙,还有舜帝庙、大禹庙、帝尧庙等?
六、釜山山腰有蚕姑奶奶庙,易县有蚕姑坨,《史记》载,黄帝娶
西陵之女,而易县狼牙山山麓古称西陵,蚕姑奶奶是否可认定为黄帝正妃嫘祖?
七、釜山旁边有大、小牟山,有蚩尤冢的传说,这意味着什么?
八、为什么釜山山洞有崖刻,漫山遍野的石头上布满了刻痕?
九、釜山山顶的轩辕黄帝庙为什么改成了圣母行宫庙?即便是圣母,那究竟是哪一位圣母?
十、《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崩,葬桥山。”河北满城有桥山,黄帝是否葬在满城的桥山?众所周知,陕西黄陵因桥山之名而成陵,地方志书记述黄陵乃黄帝衣冠冢,而且从唐代开始建庙、宋代开始植柏兴建而成。有史以来,全国各地有多处黄帝陵、炎帝陵、蚩尤冢,聚讼纷纭,莫衷一是,考其源流,大都根据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望文生义,因义成史,因史成名,因名得利。
十一、涿鹿、阪泉大战的确切位置究竟在哪里?清末民初历史学
家夏曾佑著《中国古代史》,指涿鹿乃直隶之涿州,徐水境内亦传有古称阪泉、涿鹿的地方,指称涿鹿源于砦鹿,乃是荤粥部族的聚居地,能否进一步论证?
十二、合符之符究竟是兵符还是部落图腾?釜山合符与龙图腾的形成有没有关系?
十三、为什么合符之后大约千年之久没有发生大的战争?
十四、釜山合符文化,对我们现在的普世文明有什么现实意义?
••••••
2008年5月29—30日,“黄河•釜山历史文化座谈会”在河北徐水大午集团召开。中国考古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李伯谦教授,全国著名科技考古专家、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原思训教授,北京大学图书馆古籍善本室主任张玉范教授,以及保定市考古专家和徐水釜山文化研究会成员参加了座谈。
座谈会上,北京大学文博学院院长李伯谦教授指出,釜山遗址应该妥为保护,现在首要的任务就是停止对釜山山体的破坏,这是对民族历史文化和自然生态环境的尊重。另外,釜山及周边有关黄帝的遗迹传说、民间故事等民俗文化颇多,可以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釜山山体一旦消失,物质或非物质遗产都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北京大学文博学院原思训教授提示,如能在釜山遗址发掘出古人遗存,可到北京大学文博学院实验室进行C14测定。保定市文物研究所所长候璐建议,釜山及周边历史文化遗迹众多,地下文物丰富,要牢牢把握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良机,深入研究。而当前首要的任务就是把釜山保护起来。
春熙路街上。他们就是在春熙路街上跳,没有固定场所,随街而跳,春熙路藏族锅庄舞一直延续到子夜。藏族舞蹈文化源远流长并与汉族舞蹈文化相互交流,也与周边民族和国家的舞蹈文化相互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西藏高原地区的藏族文化。较常见的藏族舞蹈有弦子、锅庄、踢踏等。藏族的民间舞蹈种类繁多而各具特色。亦庄现在还没有电影院,有一个还没有营业。亦庄创意生活广场内(近沃尔玛)
现在最近的在丰台东高地有一个保利万源影城,该影院就在万源航天大厦的五层,影院旁边是健身房。地下一层可以吃东西,楼上也可以吃东西,还有台球厅和游戏厅。离旧宫只有几站地、离亦庄也挺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