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形象像树枝,颜色鲜艳美丽,可以做装饰品。宝石级珊瑚为红色、粉红色、橙红色。红色是由于珊瑚在生长过程中吸收海水中1%左右的氧化铁而形成的,黑色是由于含有有机质。具有玻璃光泽至蜡状光泽,不透明至半透明。
珊瑚是刺胞动物门(Cnidaria)珊瑚虫纲(Anthozoa)海生无脊椎动物。特点为具有石灰质、角质或革质的内骨骼或外骨骼。珊瑚一词也指这些动物的骨骼,尤其是石灰质者。珊瑚的身体由2个胚层组成:位于外面的细胞层称外胚层;里面的细胞层称内胚层。内外两胚层之间有很薄的、没有细胞结构的中胶层。食物从口进入,食物残渣从口排出,这类动物无头与躯干之分,没有神经中枢,只有弥散神经系统。当受到外界刺激时,整个动物体都有反应。其生活方式为自由漂浮或固着底层栖息地。
珊瑚一般生长在温暖的浅水区这是因为珊瑚虫是以海洋浮游微生物为食的,而只有光线充足、盐度适中、水温较高的海域才能聚集珊瑚虫喜欢的浮游生物。珊瑚虫营固着的生活,它们不能像鱼儿一样自由活动,所以一般就只能生长在符合上述条件的温暖的浅水区了
----------------
还有红珊瑚,不过比较稀少
大多数的红珊瑚生长在水深大于30米、水温低于20℃的海底。优质的红珊瑚主要产自日本至台湾一线沿海和地中海沿岸地带。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萨丁岛和意大利的大部分海岸地区所产的红珊瑚最为理想。
希腊神话中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据说有位珀尔修斯的英雄,他将三个蛇发女怪中的美杜莎杀死,并把她的头挂在海边的一棵树上,鲜血流入地中海变成了红珊瑚。所以英文“coral”一词即源于希腊语的珊瑚名——“蛇发女怪”。也正因为此,红珊瑚不但是国际公认的“三月诞辰石”,而且还是意大利、阿尔及利亚等国家的“国石”,象征着沉着、勇气和勇敢。
红珊瑚的颜色由浓到淡有着明显的差异,因而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时间,流行的颜色也各有不同。在美国,过去认为暗红珊瑚是最理想的品种,但不久,淡色色调流行,又一度后来居上。欧洲人喜爱玫瑰色,阿拉伯人则长期钟情于鲜红色。中国玉匠经过千百年的观察和实践,将种种质地和颜色不同的红珊瑚化之为“关公脸”、“蜡烛红”等等,并依此口耳相传。这些极富民俗色彩的名称给每一位爱好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例如“油榨鬼”,它的枝干较粗,质地也算细腻,硬度高,但透明度过大,性脆,又有白蕊分布在枝干正中,所以质量稍差。再如“孩儿面”,它的小枝茂密,干上有色,有虫蛀现象,每一梢枝的白蕊都通到主干,两枝主干长到一起的情况亦有,但容易长不实,有缝隙,整体上都有明显的细纵纹。这些色调的红珊瑚只能用于低档首饰和镶嵌物。真正被誉为极品的“辣椒红”,由于历代过量开采早已难得一见。
红珊瑚不但色美,在佛典中还被尊奉为“七宝”之一,具有辟邪和尊贵的特性。在清朝,红珊瑚朝珠是一二品官员才能享用的身份标志,珊瑚的身价因此而倍增,除中原外,畅销远至西藏。据说当年西藏王爷头上戴的顶珠,就是最好的珊瑚。其他官员按职别高低,分别头戴等级不同的珊瑚帽顶,佩戴珊瑚成为民族习俗。民国时期,北京竟有全兴盛、三盛兴、恒圣兴等数家珠宝店铺因专做此类“蒙藏庄”的生意而扬名,这无一不证明红珊瑚的魅力和价值所在。
红珊瑚的珍贵导致渔利之徒趁机制假,至迟从民国时期,就有纯化学制品的“赛璐璐”,其料器外烧挂珊瑚釉,用面裹铅,外涂一层珊瑚漆皮并绘出纹理,以及用牛骨或滑石刻成圆珠,沁入红色,是冒充珊瑚出售的赝品和伪器。这些作伪的手段有的流传至今,但鉴别起来并不困难:用料制的“珊瑚”内部含气泡,破碴处发亮,没有真正的珊瑚指纹状花纹;用玻璃制成的“珊瑚”为贝壳状断口,而真正的珊瑚缺口是光滑的;用面制作的“珊瑚”光泽发乌不亮,年久有裂纹,相击声音发闷;用骨角质染色而成的“珊瑚”只需用丙酮擦拭,就会真伪立辨。当代的珊瑚制假利用了先进的科学技术,例如用白珊瑚或类似珊瑚的海竹加以激光炝色、吉尔森“合成珊瑚”等,极具隐蔽性,如果没有丰富的经验或借助科学仪器加以检测的话,就很容易鱼目混珠了。另外,真正的红珊瑚按照商业价值也可分为以下三类:1、死珊瑚,已完全停止生长,受侵害的程度重,蛀洞多;2、倒珊瑚,已基本停止生长,受侵害的程度尚小;3、活珊瑚,此类珊瑚可在海底继续生长,表面有薄膜,磨光后光彩夺目、精美异常,是红珊瑚中最为名贵者。
红珊瑚它长什么样?生活在哪里?吃什么食物?
珊瑚是长海里的生物,珊瑚属腔肠动物门(Coelenterata) 珊瑚虫纲( Anthozoa) ,是腔肠动物门中最大的一个纲,有7000多种,均为海产。就吃海里的浮游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