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前古八景
在客家赣南的古代经济繁荣时期,素有“头唐江二门岭三营前”之说。 “头唐江”,指唐江镇是除赣州城之外,与邻邦贸易往来最多,与梅关古道联结最深的古镇,它北端连接从吉安遂川、南康隆木、横市、麻双、十八塘一路过来的古驿道,西接湖南桂东、上犹五指峰、营前、东山、南康龙华一路过来的古驿道和水路,既可沿水路(或旱路)顺水东往三江、蟠龙、赣州而去,也可溯水南往三江(或旱路)、蓉江、浮石、青龙、南安而去,上梅关往粤地南去。方圆百里之内有数百个乡镇,数十万人家,商贾往来,自然便奠定了唐江镇为商业重镇之首的显要地位。“营前”商业地位显踞第三,既有水路、陆路上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之地理优势,也有它的历史原因——营前镇自唐末虔州节度使卢光稠时代起便为军事重地,王阳明时期此地建过军营、筑了蔡家城,从而有了“营前”之说。
营前古名营溪。唐末卢光稠部在此屯兵垦田后,开始有了商贾往来,有了经济贸易,日久天长,便在兵营前形成了绵延成片的摊坊。从此,这个西接湘楚,北枕遂川、南连唐江,舟通宁杭的“摊坊地”便成了兵民共赴墟市之场所,兵营前的“营前墟”从此得名。1957年,陡水湖形成,淹了部分古墟,便在它的南边墟尾上延伸过去,形成了今天的墟镇位置上的新“营前墟”。这个被保留下来的部分营前墟,被营前人叫做“营前的营前”,意即今天的营前镇之前的营前墟。这条流淌着浓浓客家风韵的古街,类似于赣州阳明路一带的骑楼,呈现明显的南粤建筑风格,黛瓦灰砖,木门木窗,临街为吊脚楼,店铺内里是作坊、住宅或后院,深深的院落,散淡着深幽的客家风。史载,兴于明,旺于清,衰于民国中期的营前墟,每逢二、五、八墟日,这几个墟日中,每每有3万余人逛市,繁华情景令人不购物也为其景象所迷醉,据说,当时有万寿宫、赌馆、烟馆、酒馆、茶馆、旅馆、妓院(床板店)、钱庄、码头、驿站、金银加工店、盐铺、当铺、棺材店、染坊、照相馆、南杂店、土纸店、爆竹店、豆腐店等鳞次栉比、五花杂门的店铺,但逢墟日,营前街便是摩肩接踵、熙熙攘攘,吆喝声、吵闹声喧哗至午时过后,经久不息,体现出营前极为深厚的商业文化底蕴,也成为今天赣南客家传统墟镇的一座博物馆。
其实,最让人感动的还不仅仅是营前的商业繁荣,而是每一个营前老幼都能说会道的营前“八景”文化。自苏东坡与阳孝本来过上犹,又吟咏过石楼“八景”诗并开创“八景文化”后,上犹竟追风觅雅,成了赣南八景文化影响最广泛深入的县,几乎每一个有文化的人都会吟咏几句八景诗。无疑,八景文化在上犹得到了最大的发展与继承,营前八景就是最好的代表了。与赣州清八景同时形成的营前八景有三、四种版本。更普遍让人接受的是:仙岩古松、妙乐钟声、塔下琴音、书峰毓秀、举岭现棋、城楼山色、浮潮夜月、蕉垅夜唱。
仙岩古松。说的是从古墟往桂东方向去的石街路的8公里处,有一仙人洞,洞上有一古松。这条东西走向的古道,是联结赣楚经济文化的纽带。过去人们行走于石街上,在经过“石人出在石溪河”的神奇石人像后,远远便能眺望着那屹立于仙岩上的苍劲古松,这一路竟是伴着风景走过的。如今,石街残废了,石人失了踪影,古松也夭折了,只有万古的仙岩仍守望着这条古道。
妙乐钟声。始建于明朝的妙乐寺,位于墟场东边约1公里许的云水河畔,侧有长桥可通蕉里崇邑,1957年淹圮。妙乐寺曾有一副相当有名的对联:“妙从何来?无声无色无景象;乐在哪里?有钟有鼓有文章。”既巧妙地将“妙乐”名嵌了进去,也轻松地道出了古寺清静圣地与高僧情怀。据说,对联乃前清贡生、时任江西省佛教协会副会长的主持园明法师(又名苟子和尚)所撰。妙乐寺正对河对面的文峰塔,与南边的举岭呈三角鼎立之状。当年,妙乐寺大钟之梵音每响,其美妙玄声可达数十里之遥。
蕉垅渔唱。一下便让人联想到古人的“渔舟唱晚”之意境。果然,位于妙乐寺下游的文峰塔下,是云水河九曲蜿蜒的最奇妙处,犹如赣州八境台上看“储潭晓镜”一般,这里河水宽阔、清澈,夜晚渔火点点,波光麟麟,荡着小舟的渔人吟唱仙歌,轻撒鱼网,一幅渔家人优闲安逸的生活情景便活灵活灵地呈现了出来。便是今天,这景象依然存在。可见,这种来源于自然与生活的诗歌意境不是随意消除得了的。
塔下琴声。资料记载天宝四年邑候龙文光来到营前,欣赏过这里山光水色后,感叹东方文峰低隐,倡导陈蔡两姓集资建塔于东面2.5公里处东山之巅,以旺文气。塔建成后,乡人感怀龙公之指点,遂叫塔为龙公塔、文峰塔。龙公塔高25米,高七层,内设沿墙而上的石砖阶梯一百级,每层三窟。于塔上,呈九曲蜿蜒状的营前山水尽收眼底,“俯凝云水发飘玉带,操琴鼓乐或与云水哗声相搏”,故有了“宝塔琴音水作喧”之美谈。文峰塔做好后,营前人文蔚起,最著名的是清嘉庆二十四年出了进士、翰林蔡家王干。
书峰毓秀。书峰是营前最高峰,位于老墟4-5公里处,山势雄伟,高耸秀丽,众小山簇拱,使得其形如笔架。唐末虔州节度使卢光稠曾建“太傅书院”于山。前些年尚遗“字纸塔”旧址,至今乡人仍敬仰之,每逢节气必祭祀,地理先生每次作业,必以书峰定方向,企图沾染些书峰的灵气。山上有数户人家居住,其中一口水潭有巨砖沉入水底,附近有巨枫红叶招展,书院旧址便深藏于幽深的高茅之中。
举岭现棋,这是个充满神话意识的景。举岭高857米,位于老墟东南10公里,为崇(杰坝)犹(营前)两县分界屏障。举岭之麓平如琴台,宛如草原,其中有一方大平石,石上有石筋纵横,图形甚似棋盘,相传有两位神仙在此奕棋,故称棋岭,后讹为举岭。有诗赞:“举岭苍苍笼碧烟,雄风剑气势盘缠。争闻对奕人归去,疑似蓬莱第一仙。”山上有战场痕迹,营前人便每每与清朝造反者何阿四联系起来,何在崇义有过活动,整个上犹境内都有“杨仙女助何阿四起兵”,“宝剑试锋”、“竹节藏兵”、“石鼓石锣助阵”和“狮象山出天子”的传说。
城楼山色。指的是营前蔡家城南门,在早晨、黄昏、夜月下观察营前的山光水色,呈现出不同景象。自然,早晨看日出炊烟,黄昏看晚霞落雁,夜里看月华溶桂,不同时分的景象是不同的美妙,书峰、举岭等群山众岭便在三种时空中转幻出异彩纷呈的瑰丽。蔡家城南门正好在今天营前中学大门前,营前中学内有清代留下的文庙,也是苏区时期红军西路军教导队防地(大量红军标语仍存)。今天,蔡家城早已毁圮,南门成了平常地,只有心生遐想,才能复苏“城楼山色”景了。
浮潮夜月。浮潮是一种奇观,老墟南面0.5公里处的上湾村,临云水河,古时有一巨榕根须发达,竟有一支延至河对岸,行人便以其根支作桥往来,且水涨根浮,始终可以载行人过往,于是,此地便被唤作了“浮桥”,后讹为“浮潮”。浮根之桥方便了行人,却阻了船排,惹怒了的舟工先是拦腰一斩,树根不久又长,舟工便两头齐斩,始破了这一浮根之桥。树便也成了一棵普通的榕树。过浮桥20余米,有一口宽一米五,深八十公分的小井,异常清澈,常年可见其中溶了月亮,传说有一次,一位将军从井旁经过,惊奇地发现那日井中竟溶了三个月亮,异常神奇,便令全体官兵欣赏。从此,这一处风景叫做了“浮桥夜月”。
如果说,古风犹存的营前的“八景”,演染的是一种繁荣、文化,那么,营前的“九狮拜象”(古代寓意为高中的仕子们拜见当朝丞相)大型灯舞,传达的则是浓浓的客家风情。这种灯舞,不仅气势磅礴,而且寓意深远。整个灯彩有一龙九狮一象一麒麟,加若干牌灯锣鼓彩亭组成,龙多为九至十一节,最长达九十九节,表演者最多可达万人。乐队以民间吹奏乐、打击乐结合组成,曲调雄浑、热烈、悠扬。营前的客家民情与风俗,营前的客家文化底蕴,客家保留的古中原文明,在赣南当是首屈一指的。所以,寓意万象更新、九州同乐、共庆升平的“九狮拜象”大型灯舞,以一股雄浑之力量,激荡起浓烈的客家风,醉倒无数的客家后人。
隶属于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市,位于陆丰市中南部。东连城东街道、河东镇,东南靠金厢镇,西依螺河与河西街道、潭西镇、上英镇为界,北靠河图岭,南临碣石湾,区域总面积56平方千米。[1]2017年,东海街道常住人口共18.7万。[1]截至2021年10月,东海街道辖15个行政村、8个社区。[2]镇人民政府驻南堤路100号。[1]东海街道地处螺河平原,因东河穿城而过流至乌坎港入海而得名,是陆丰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陆丰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
2015年,东海街道完成工农业生产总值226.142亿元,同比增长13.4%,其中农业总产值7.8015亿元, 同比增长4.51%,工业总产值218.3405亿元,同比增长13.73%。[3]
中文名
东海街道
别名
陆城、东海滘
行政区划代码
441581001
行政区类别
街道
所属地区
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市
相关视频
02:09
汕尾陆丰东海镇,海鲜种类丰富竟多达一百四十多种,真是令人震惊
6825播放
相关星图
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市下辖区域
共29个词条
1.5万阅读
东海街道
东海街道,隶属于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市,位于陆丰市中南部。东连城东街道、河东镇,东南靠金厢镇,西依螺河与河西街道、潭西镇、上英镇为界,北靠河图岭,南临碣石湾,区域总面积56平方千米。2017年,东海街道常住人口共18.7万。截至2021年10月,东海街道辖15个行政村、8个社区。镇人民政府驻南堤路100号。东海街道地处螺河平原,因东河穿城而过流至乌坎港入海而得名,是陆丰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陆丰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015年,东海街道完成工农业生产总值226.142亿元,同比增长13.4%,其中农业总产值7.8015亿元, 同比增长4.51%,工业总产值218.3405亿元,同比增长13.73%。
河西街道
河西街道,隶属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市。地处陆丰市西部,东至河东镇,南至东海街道,西至潭西镇,北至西南镇。街道办事处驻地距市政府5.5千米。辖区东西最大距离7千米,南北最大距离8千米,行政区域总面积54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11月,河西街道常住人口26413人。1961年,从潭西公社河西片划出另建河西公社。1984年,改为河西区公所。1990年,改为镇。2004年1月,改称街道。2022年9月,河西街道正式挂牌。截至2020年6月,河西街道辖1个社区、12个行政村,街道办事处驻湖田社区。2011年,河西街道农业总产值11176万元,工业总产值达到15669万元,财政总收入915万元。
城东街道
城东街道,隶属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市,地处陆丰市中部。东与博美镇交界,南接金厢镇、桥冲镇,西邻东海街道,北临河东镇、八万镇。街道办事处驻地距市政府4.5千米。行政区域总面积63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11月,城东街道常住人口58910人。1984年,撤公社建炎龙区。1987年4月,撤区建城东镇。1997年秋,另设河东镇。2004年1月,改称城东街道。2022年10月,城东街道正式挂牌。截至2020年6月,城东街道辖1个社区、10个行政村,街道办事处驻城东社区。2011年,城东街道农业总产值2.22亿元,工业总产值9100万元,财政总收入4931万元。
查看更多
历史沿革行政区划地理环境人口经济社会事业交通运输历史文化风景名胜特产美食TA说参考资料
历史沿革
春秋战国时,为百越地。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属南海郡博罗县。
东晋咸和六年(331年),属东官郡海丰县。
唐武德五年(622年),属安陆县。唐贞观元年(627年),撤废安陆县,东海滘复入海丰县。
北宋年间居渐盛,北宋熙宁二年(1069年),海丰县改“里”为“都保”,东海滘地处坊廓都,是时新设东海滘市。
南宋开禧、嘉定年间( 1203年—1219年),东海滘形成老墟(旧墟),古墟(墟仔)、新墟3屯聚落。
明洪武四年(1371年),建置东海滘驿。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设栅立寨构筑旧墟寨围。明崇祯九年(1636年),司府拨库银筑旧墟寨城,时寨城高1丈6尺,东长21丈3尺,西长26丈5尺,南广48丈3尺,北广43丈,四周城垣139丈1尺,土合贝灰舂筑,始为东海滘有城。
编辑
传视频
TA说
目录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