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没有观山县,只有砚山县,隶属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境内居住着汉、壮、彝、苗、回、瑶等十余种民族,属于国家级的贫困县。全县面积3822平方公里,辖四镇七乡,86个村委会、22个社区。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砚山县常住人口为476587人。
砚山县因县城附近“山势颇秀,其形如砚”而得名。2018年9月25日,获得商务部“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荣誉称号。2019年4月30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决定砚山县退出贫困县序列。2019年12月6日,入选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单位。
交通
砚山地处滇、桂、黔干线要冲,交通便利,四通八达,323国道线贯穿全境。高速公路有砚山—平远高速公路(全长67.13千米)、平远—锁龙寺高速公路(砚山段16.16千米)、罗村口—砚山高速公路(砚山段28.8千米)。
二级公路有砚山—文山二级公路砚山段16.5千米,平远—文山二级公路砚山段12千米。境内村(居)民委员会通路率100%。云南文山普者黑机场距砚山县城5千米。
今山东聊城莘县的地域上,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古老的国家,名观国。夏商周三代之前,天下分为九州,观国一带属兖州的疆域。几千年前,那片土地上发生了一件刀光剑影的故事。夏代时,古观国又称观扈。夏代第一个世袭帝王名启,启的弟弟观(也有说是儿子)被封于观地,因排行第五,被称为“五观”,又作“武观”。这个武观是个颇有野心且不安现状的人,他看见自己的兄长继承帝位受到万人景仰,心生妒忌,遂开始耍起大牌,不拘泥于君臣之礼。
启看出小弟的心思,屡次规劝无果,更引起武观的出言不逊,只好给予惩戒。启把武观流放到“西河”,就是现在的河南安阳一带,因为那里在黄河的西岸,故有此地名。武观流放西河后,被革除了诸侯官位,沦为平民。
武观咽不下这口气,便暗中招兵买马,制造兵器,准备武装反抗启对他的不公平待遇。经过几年准备,集结了足够的力量,他就公开举起叛乱的旗帜,与中央朝廷相对抗。
启得知小弟公然谋反,甚是愤怒,派兵前往讨平叛乱。武观所纠集的军队是一批乌合之众,没有经过实战训练。双方甫一交战,武观的众士兵就四散奔逃。武观很快成了俘虏。
此时的武观又悔又怕,他在兄长面前表示要痛改前非,重新做人。但是启怕他恶习难改,且要树立君威巩固统治,最后无奈杀了武观。
观死后,他的子孙便以国为氏,称为观氏。这就是观氏的由来。
而在武观死后,根据史料,观国也经历了数次变迁:
商代称观国,周代称观津。春秋时期,观属卫国。战国时期,观邑先后为赵国、魏国属地。秦代,观邑属东郡。汉初,实行郡县制,观地始建县,称畔观县,王莽时改称观治县,东汉时更名为卫公国,为周后裔姬常的封地。晋代称卫县,南北朝时称卫国县,隋开皇六年(586)改称观城县,属武阳郡。至此,古观国更名为观城县,至今,已有近1500年的历史。
地望分布
观氏望出魏郡,治所邺县,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
广东观氏来由:据说是明朝山东一位观氏人士来广东茂名高州当府官,广东现今姓观就是他的后代。
观射父
春秋时有楚国大夫观射父。
《汉书·地理志》说:“楚人信巫鬼,重淫祀。”在那个崇尚鬼巫的年代,观射父就成了当时著名的宗教思想理论家。他既参与国事,又通晓宗教礼仪,楚昭王有不明了的天地之事,都要向观射父请教。他的宗教思想理论,集中地保存在《国语·楚语下》所记观射父答楚昭王问话中。 观射父的宗教思想非常丰富,是楚国思想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思想史上也占有一定的地位。
观射父对历史的贡献莫过于通过对原始宗教发展做的系统考察,为后世研究提供可贵依据。虽然观射父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上,旨在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但他也提出了爱惜民力的思想。
在此同时,观射父还鉴于时代变革的实际,在宗教观和祭祀问题上提出了适应时代要求的见解。譬如他认为:“夫神以精明临民者也,故求备物,不求丰大。”天神是精明的,它对地民的要求,不是丰大的祭品(牺牲),而是体具(身体完整)而清洁的祭品。在奴隶制出现危机时,观射父如此强调最高统治者要虔诚,“无有可慝于神者”,对楚国统治集团来说无疑是有告诫和规范作用的。
楚又有观从,观起父子。战国有观鞅。汉代的观鸪,零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