佤邦族的来历是,?

驿马星2023-03-24  21

缅甸佤邦的由来:

缅甸在古时并不弱小,虽然国土面积较小,但是也算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了,在明清之际缅甸帝国曾一度达到顶峰,数次挑战明清政府。而在英国殖民时期,缅甸成为了英国的一个殖民地,不过即便是当时贪婪的英国人也并不看重这块地方。

缅甸有不少一部分地形都是山区,无法进行现代化和工业的发展,即便是作为殖民地也难以有用武之地。

英国当时的殖民地非常多,富饶的殖民地也并不缺,所以就不太重视贫穷的缅甸,英国也将缅甸分为了“上缅甸”和“下缅甸”,发展受自然条件限制的缅北地区就是“上缅甸”。

扩展资料:

20世纪30年代创造了佤族文字。20纪90年代,“佤邦”对佤文进行改进,改进后文字与中国佤族的文字趋同。“中国佤文”和“佤邦佤文"的统一是两地佤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要求。新佤文已在“佤邦”机关、学校、部队普及和使用,所有学校都开设佤文课,机关人员的会议记录、民间书信交际和党政军电报通讯行文都有使用。

佤族普遍信仰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赛玛礼教,也有少量信仰佛教和基督教。缅甸佤族最隆重的节日是“新米节”,于每年农历九月初一、初二两日庆祝,主要仪式有祭谷魂、尝新粮、歌舞表演等,该节日是佤族全民性的活动,无论信仰哪种宗教都参与该节日,每年在其辖区的不同县区轮流举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佤邦

阿佤山的古老居民——佤族

佤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现有人口35万多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南部的沧源、西盟、澜沧、孟连、双江、耿马、永德、镇康等县的山区与半山区。即澜沧江和萨尔温江之间、怒山山脉南段的“阿佤山区”。与汉、傣、布朗、德昂、僳僳、拉祜等民族交错杂居。

汉代以后,云南便有了"濮人"居住。唐代,"濮人"、"望人"分布在东自景东、巍山,西至腾冲、梁河,南自镇康,北至永平的镇西地区。"濮人"可能是对居住在这一带的讲佤崩语的各族先民的总称。"望人"可能主要是佤族先民。历史文献中"望蛮"、"望苴子"、"外喻"等名称,与现在佤族的自称"佤"基本相同或十分相近。

佤族自称“佤”、“巴饶克”、“布饶克”、“阿佤”、“阿卧”、“阿佤莱”、“勒佤”等。他称有“拉”、“本人”、“阿佤”、“佧佤”等。史称“哈喇”、“哈瓦”、“卡瓦”等,意为“住在山上的人”。根据本民族的意愿,1962年定名为“佤族”。

佤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佤语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分“巴饶克”、“阿佤”和“佤”三种方言。旧时的佤文是英国传教士为传播基督教而编制的,比较粗糙。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人民政府为其创造了新文字。

佤族经济以农业为主。喜欢吃红米,饮浓茶,食辣椒,嚼槟榔,喝水酒。住房以两层竹楼为主。传统服饰以黑色为基调。男子多缠黑色包头,着黑色短衣和宽脚裤。妇女服饰各地不一,最具特色的是上穿坎肩式无领无袖贯头衣,下着筒裙,佩戴银或竹篾制成的头箍、项圈、项链、腰箍、手镯等首饰。

佤族以信仰原始宗教为主。少数人信仰佛教或基督教。新米节是最隆重的节日。文学艺术丰富多彩,竹文化独具特色。沧源崖画享誉海内外。

“木鼓舞”富有民族特色,多次在全国民族舞蹈比赛中获奖。

【历史】

[编辑本段]

在佤族地区普遍流传着“司岗里”的传说。西盟地区的佤族解释,“司岗”是石洞,“里”是出来,意即人类很早是从石洞里出来的。传说从石洞里最先出来的是佤族。石洞位于阿佤山中部,离西盟县城以西约六十多里地的附近的山上。至今西盟等地的佤族人把石洞视为“圣地”。而沧源地区的佤族解释“司岗”是“葫芦”,“里”是出来,意即人类从葫芦里出来的。

各地区的佤族虽然对“司岗里”解释不同,但都把阿佤山视为人类的发祥地,同时也共同反映他们都是阿佤山一带是最早的居民。“司岗里”是佤族对自己本民族古穴生活的回忆。

【礼仪】

[编辑本段]

佤族人豪爽好客,迎接客人以酒当先,认为无酒不成礼。佤族待客敬酒习俗多样。其一是敬酒主人首先自饮一口,以打消客人的各种戒意,然后依次递给客人饮。敬给客人的酒,客人一定要喝,而且要尽力喝干,以表示心地坦诚,否则被认为对主人不敬;另一形式是主客均蹲在地上,主人用右手把酒递给客人,客人用右手接过后先倒在地上一点或右手把酒弹在地上一点,意为敬祖。然后主人和客人一起喝干。佤族民间有不知心、不善良者不敬酒的习惯。每逢儿子出门,客人离去,主人还要打“送亲礼”。即给亲人或客人敬酒,届时主人用葫芦(盛酒器)盛满酒,先喝一口,然后送到客人或远离的亲人嘴边,客人需要喝到葫芦见底,以表示亲情、友谊永远不忘。

【建筑】

[编辑本段]

佤族房内的陈设简单,无桌椅,竹席木板当床,没有被褥,只用棉毯或麻布单做被盖,枕木头,和衣而睡。

佤族的住房,各地区不同。受汉族影响较大的地区,一般是四壁着地的草木房,也有土壁草房和个别的瓦房。而大部分佤族地区的住房构造和形状与傣族的住房相似,建筑材料均为竹子(竹藤、竹竿、竹片、竹篾等)、草(茅草、椽子、脊檀、木板等)。木柱的顶端保留树杈,用以托梁,横梁上再托上一些细竹子,然后覆以茅草,筑成架空的“竹楼”。房屋分上下两层,楼上住人,楼下为牲畜、家禽活动之所,个别打铁户也在楼下设有风箱和打铁的一套工具。

【饮食】

[编辑本段]

佤族以大米为主食。西盟地区的佤族都喜欢把菜、盐、米一锅煮成较稠的烂饭。其他地区的佤族则多吃干饭。农忙时日食三餐,平时吃二餐。鸡肉粥如茶花稀饭是家常食品的上品。旱稻多现吃现舂,男女老幼皆食辣椒,民间有“无辣子吃不饱”之说。

佤族的肉食主要来源于家庭饲养,有猪、牛、鸡。此外也有捕食鼠和昆虫的习惯。一些地区的佤族还有捕食昆虫的习惯,更食用蛹、寄生于草木植物的红毛虫、扫把虫和寄生于冬瓜树的冬瓜虫等十余种。一般时都把可食的昆虫与米一起煮成粥,加菜、盐、拌辣椒,香辣可口。

佤族养蜂比较普遍,但养蜂方法十分特别,先用一段掏空的圆木,两头封口,留出数个小孔,供野蜂进出,放在森林或屋檐下,使其繁殖酿蜜,每年割2、3次,与其中蜂蛹一起食用。

佤族普遍喜饮酒,喝苦茶。所饮用的酒都是自家酿制的“泡水酒”。常饮泡水酒不但于身体无害,反而有益健康。近几十年佤族才开始饮用烧白酒。

佤族更爱喝苦茶。有的苦茶熬得很浓,几乎成了茶膏。苦茶虽然味苦,但喝后有清凉之感。对于处在气候炎热地区的佤族,具有神奇的解渴作用。

嚼槟榔是佤族男女老少普遍的嗜好,平时劳动休息或闲谈,口中都嚼一块槟榔。所嚼槟榔都是用麻栎叶和石灰煮成的代用品,据称嚼槟榔有健齿作用。

典型食品有:茶花稀饭,火烧蛇肉,青豌豆炒蚂蚁蛋,油煎柴虫等。

【节庆】

[编辑本段]

由于木鼓的这种神圣地位与作用,“拉木鼓”便成为佤族极为隆重、盛大的宗教祭祀活动。

所谓“拉木鼓”,就是从寨子外森林中砍伐树木,拉入寨中,制作新鼓,更换旧鼓的活动。多于农历十一月(佤历一月)进行。届时,首先由村寨头人会议确定拉木鼓的时间及主祭人(出牛,承担活动费用的人),准备好要剽杀的水牛数头、取肝看卦黄牛一头,及水酒食物等。拉木鼓的当天,白天剽牛祭神,晚上由男性青壮年上山砍伐已事先选好的树木,准备制鼓的材料。第二天一大早,全寨的男女老少(有的女性不能参加)均身着节日盛装,前来拉鼓,大家边歌边舞,用绳索将木鼓拖拉向寨子。但木鼓当天不能进寨,要停放在寨外,需杀鸡祭 祀之后,另择吉日进寨。

新鼓进寨之日,举寨欢腾。邻寨的人们也敲锣打鼓,前来祝贺,大家载歌载舞,剽牛、杀猪、饮酒娱乐。

新木鼓的制作大约需要20余天。抠凿完成之日,要立即敲响,向全寨报喜,并举行新木鼓安放仪式。晚上,全寨人齐聚木鼓房周围,再次欢歌共舞,庆祝新木鼓的顺利制成。至此,整个“拉木鼓”祭祀活动方告结束。

据说,佤族拉木鼓是为了祭祀“莫伟”神的。佤族人认为,“莫伟”是人类祖先的化身,他平时住在天宫,不问人间之事。只有听到木鼓之声,他才会下凡为人类解危救难或共享欢乐。

谈情说爱“串姑娘”

佤族的婚姻,大都是通过自由恋爱缔结的。结婚的年龄一般在20岁左右,多男大女小。但青年男女从十五六岁便可开始参加谈情说爱的社交娱乐活动。这种恋爱活动,俗称“串姑娘”。

“串姑娘”是以群体方式进行的。在正式确定恋爱关系之前,单独活动的较少。在此活动中,男子始终处于主动地位。

串姑娘主要在晚间进行。没有特定的场所,多在姑娘家中进行。每当夜幕降临,青年男女们便会三五成群地聚集在一起,小伙子们弹着三弦、吹着笛子,到等候他们的姑娘家里去。大家一起唱歌、跳舞,互赠烟草、槟榔,男女相互梳头,嘻笑打闹,送秋波,诉衷肠。经过若干次串姑娘,小伙子看中某位姑娘后,就会送些手镯、项链、梳子、头巾等礼物给她。如果几天或一段时间内不见姑娘退还礼物,便可以认定她已对自己情有独钟,愿意作为自己的恋人了。而姑娘则来者不拒,不管谁送的礼物都会一一收下。因为他们认为,送礼物的小伙子越多,说明自己的相貌、人品等条件越好,越感到光彩。姑娘的父母也会为串女儿的人多而高兴和自豪。但对不想继续发展关系的小伙子,礼物会很快退还给他的。也有的是在串姑娘的过程中,小伙子若看中了某位姑娘,便会趁机抢去她的首饰、头巾等物,表示向她求婚。此时,姑娘不管愿意与否,都会大嚷大叫,佯装反抗。如果两三天内不去索取的话,就表示接受了小伙子的求爱。

确定了恋人关系的青年男女,便会脱离群体,开始单独交往。进而正式托媒求婚,订婚、结婚,喜结连理了。

新米节

佤族是一个农业民族,过去生产力水平低下,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比较弱。因此,围绕农业生产形成了很多敬神祈福的祭祀性活动,有的还渐渐形成定制,发展成为节日。“新米节”便是其中之一。

“新米节”是稻谷成熟,喜庆丰收,品尝新米的日子。由于气候的差异,各地谷物成熟的时间不同,因而各地区、各村寨,甚至每家每户过节的时间也不一样,但过去一般多在农历七八月份(佤历九十月间)进行。日期的确定,一是根据各自粮食的成熟情况选择吉日。二是以父母或祖父母去世的属相之日为最佳。意在请先祖的灵魂回来,与家人一起同尝新米,共享欢乐。并请他们在天之灵保佑子孙后代家庭幸福,风调雨顺,粮食丰收。为了让各地佤族同胞能够共同欢度“新米节”,1991年,沧源佤族自治县和西盟佤族自治县联合决定,把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四日定为佤族的“新米节”。

传统的新米节多各家各户独自进行。节日这天,主人早早起床,准备好过节的酒肉佳肴。然后到田里去采割新谷。割回来的谷子一束挂在门上,表示招谷魂进家。其余的搓下谷粒,用铁锅微火焙干,舂出新米,做成米饭。接着举行家祭仪式:盛一碗新米饭,与各种菜肴一起摆于神台之上,请巫师念咒语,祭祀谷神,敬献祖先。仪式结束后,以巫师和老人为首,全家人喜尝新米。之后,主人才打开家门,把自家过节的消息告知邻里乡亲们。于是人们纷纷携带各种礼物前来祝贺。主人则杀鸡、宰猪,甚至剽牛待客,大家欢歌笑语,同享丰收的喜悦。

【文化艺术】

[编辑本段]

沧源崖画

沧源崖画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沧源县糯良山、班考大山与拱弄山之间的勐董河流域的河谷地带。是我国发现较早的古代崖壁画艺术遗存之一。1962年以来,已先后在沧源县中北部的勐来、丁来、满砍、和平、芒阳、勐省等地发现了11个崖画点。这些崖画大都画于离地面数米高的一片片垂直的崖壁上。

沧源崖画的内容主要有人物像、动物像、村落图、狩猎图、祭祀图、舞蹈图等。每个画面都有一个中心内容,真实地描绘了一幅原始生活的百态图,古朴、形象、生动。反映了佤族先民的智慧和丰富的想象力。

沧源崖画采用平涂法,手法简练,生动传神。人体多用三角形表示,面部不画五官,但四肢却画的姿态多变,动感强烈。通过双臂和双足的种种不同姿态,可以看出人物的活动内容。动物也是如此,虽然五官不清,但通过角、尾、足和耳部的特征,也可以辨认出其种属。

沧源崖画图像多呈赭色。作画的颜料可能是用赤铁矿、虫胶和动物血调制而成的。根据专家们的初步研究分析,这些崖画可能是新石器时代的作品,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当地佤族群众一直把它当作神物加以崇拜。

木鼓

木鼓是佤寨的标志,佤语称“克罗克”,是佤族的传统祭祀工具、乐器和报警器具。一般以红毛树、花桃树或麻栗树树段为原料,将其腹部按一定形状掏空制成。大小不一,一般长约2米,直径0.5至1米之间。分公鼓、母鼓两种。公鼓的音节偏低,音色粗重。母鼓音节较高,音色清脆。多成对存放在村寨中的木鼓房中。

木鼓房是佤寨重要的、也是标志性的建筑物。每个村寨都有一至数个。它是用6根柱子、 3根横梁及竹片或茅草搭建而成的、四周没有墙壁的小棚子。木鼓房虽然面积不大,结构简单,但由于是存放木鼓的地方,固此相当神圣,具有其他民族庙宇的功能与地位。

木鼓是佤族的象征,是佤族人民崇拜的神圣之物。他们认为,木鼓是 “通神之器”、“通天之鼓”, “生命靠水,兴旺靠木鼓”。因此,平时不能乱动,只有祭祀报警和节日喜庆等重大集体活动时才能敲打。

【历史事件】

[编辑本段]

佤族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仅为开发和建设阿佤山区,繁荣西南边疆的经济文化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在反抗列强入侵,捍卫祖国领土和主权的斗争中,也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英帝国主义势力多次侵入佤族地区,进行刺探情报、勘测地形、密探矿藏等侵略活动,均遭到佤、傣、汉等当地各族人民的英勇反抗。

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英国的一支“探险队”在500名英军的保护下侵入阿佤山等地,佤族人民“各执兵器”,奋起反抗,吓得英军头目“面如土色,从人亦怕”,狼狈逃窜。

1898年(清光绪二十五年),中英双方勘定孟定、阿佤山、孟连等地滇缅边界时,针对英国侵略者意欲占领我方领土的图谋,佤、傣、汉等族人民再次拿起武器,进行了坚决抵制。

沧源县的班洪、班老地区,蕴藏着丰富的银、铅等矿藏。垂涎已久的英国从1927年起,便开始密探矿藏、盗运矿渣。1933年,更肆无忌惮地抢修公路,准备占领这一地区,夺取矿藏。在遭到抵制与反抗后,1934年初,竟出动大批军队武装占领矿区。英军的野蛮侵略行径激起了佤族人民的愤怒。当年2月,班洪王和班老王邀请周围10余部落,于班洪集会,剽牛盟誓,“宁血流成河,断不作英帝之奴隶”。会后立即组织起3支武装,开始反英斗争,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班洪事件”。双江、澜沧、耿马等地的佤、傣、汉等族人民也组织了1000多人的义勇军,赶赴班洪地区参战,全国人民也以各种形式予以支援,给英军以沉重打击。

后来,由于南京国民党政府的退让与妥协,使这场以佤族人民为主的、轰轰烈烈的抗英斗争受到抑制。但这场斗争充分显示了佤族人民高昂的爱国主义精神,对激发当地、甚至全国人民的反帝爱国热情也起到了积极作用。现在,班洪的“班洪抗英遗址碑”已成为当地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云南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文历法】

[编辑本段]

佤族人民在与大自然进行斗争的漫长岁月里,从艰苦的劳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逐步积累了有关天文气象、机械原理和医药等方面知识,从而产生了朴素的科学萌芽的技术。这些科学技术,反映了佤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他们的智慧与创造力。�

1.“星月历”�

佤族的先民通过长期生产、生活实践,发现地上花草树木兴、盛、衰的循环过程与天上出现的木星与月亮相遇、离去、复相遇的循环过程之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经过长期观察、摸索,逐渐创造出用以指导农业生产和安排活动的佤族历法——独特的“星月历”。因为历史上佤族的没有文字,所以“星月历”是通过代代相传的佤族群众中流传的。�

佤族叫月亮为“凯”,叫木星为“星木温”,“星月历”以月亮与木星、地球三者运行会全周期的360天为一年,一年分为12个月。每个月分为三轮,每轮十天,每轮星又9个(有的村寨以10个)名称来记数。�

一至九日的名称依次排列为:“不拉”(一日)、“黑拉”(二日)、“脓”(三日)、“儿龙”(四日)、“巩”(五日)、“士龙”(六日)、“儿来”(七日)、“门”(八日)、“哦”(九日),第十日的名称与第一日相同为“不拉”。这些名称循环三次为一个月(30天)。

一至十二月的名称依次为:一月(凯铁)、二月(凯儿拉)、三月(凯吕)、四月(凯崩)、五月(凯泼安)、六月(凯柳)、七月(凯阿柳)、八月(凯士代)、九月(凯士顶)、十月(凯高)、十一月(凯高铁)、十二月(凯高拉)。�

佤族把地球、木星、月亮三者运行相遇的这一天称之为“阿麻星木温”(意为星星月亮打架)。这一天为一年的第一天,也就是常说的岁首日。寨民们把一天定为最不吉利的日子,一直作为忌日。在“星月历”中,“阿麻星木温”日约在公历十二月十日左右,也叫“不拉凯铁”(即1月1日)。�

佤族“星月历”,是佤族先民长期劳动经验的积累和勤劳智慧的结晶。佤族人民对天文的观察虽处于肉眼观察阶段,但通过这种观察和探索所创制的“星月历”,对佤族人民的农业生产的发展起着很大作用。�

下表是佤族“星月历”所安排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活动情况:

公历月份 农历月份 佤历月份(译名月份) 农业生产活动 其他活动�

12 11 凯铁(“格瑞”月) 收割冬荞 搭水槽�

1 12 凯儿拉(“固入安”月) 选定“懒火地” 盖新房子�

2 1 凯吕(“耐”月) 芟谷地、备耕、种土豆�

3 2 凯崩(“气艾”月) 种白薯、撒旱稻种籽 过泼水节�

4 3 凯泼安(“阿木”月) 种玉米、犁耙水田�

5 4 凯柳(“倍”月) 栽秧、收土豆 男子打猎�

6 5 凯阿柳(“戛扫”月) 薅地除草 修木鼓房�

7 6 凯士代(“格拉”月) 收早玉米、摘南瓜�

8 7 凯士顶(“阿配”月) 旱稻将熟加强管理 大清扫寨子�

9 8 凯哥(“阿代衣”月) 修掌子(晒台)�

10 9 凯哥铁(“高哈其”月) 收割稻谷 过新米节�

11 10 凯哥拉(“高哈闹”月) 种小春作物 青年结婚�

在世界历法创制史上,佤族的“星月历”与汉族古老的“农历”及古埃及的“旬星制历法”一样,都是人类在天文科学领域的杰出贡献。

现在的果敢已经没有了战争,也在冲刺发展更好,让老百姓过上幸福安稳的生活。

果敢人民也找到了发展投资项目的好方法,有了中国网方便百倍,有了支付宝微信出门不用带现金,有了银行卡一年到头的收货积蓄就可以安心的存起来,

果敢和邻国的云南同言同习俗,如果你到果敢来你会发现你对这里的一切你都很熟悉,在这里可以收看到中国的各种电视台,还可以网购哦

流通中国人民币方便又实用。

佤邦位于缅甸的东北角,控制了三万平方公里的领地,是缅甸少数民族武装中,最强的诸侯。然而佤邦南北被割裂成两块互不接壤的飞地。北佤地区以高寒山地为主,毗邻云南、果敢;南佤地区坐落于泰缅边境,土地肥沃、气候温暖,不论是种粮食还是毒品都能丰收。

许多外国人就纳闷了,为什么佤邦这个弹丸之地,还要整出个飞地呢?

▲佤邦南北被割裂成两块互不接壤的飞地

01

筚路蓝缕,以启佤邦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在中国云南沧源县,有一所丙寨小学。人人都称道这里曾经出现了一个终结乱世的英雄,哪怕他现在的国籍是缅甸。

鲍有祥是缅甸佤邦名副其实的主宰,手握党、政、军大权,也是现在夜不闭户的佤邦的缔造者。1949年,鲍有祥出生于北佤县昆马区。那时候佤邦还是中国境内的一个偏远山区。

▲鲍有祥是缅甸佤邦名副其实的主宰,手握党、政、军大权

1941年,中国的抗战陷入僵持,为了获得英美国家的物资支持,民国政府在英国人的威逼利诱下把北佤县在内的部分佤山地区划给了缅甸。1957年,新中国出于大局考虑承认了这个协议,解放军得令撤离,鲍有祥在内的佤族人从此成为缅甸少数民族。

没有了解放军,就没有了秩序。当地的土匪恶霸就和国民党留在金三角的残部媾和,为祸一方。

1959年,为了躲避兵荒马乱的世道,鲍有祥一家来到了中国。就在丙寨小学,鲍有祥邂逅了他的中国老师。一年以来,老师对鲍有祥循循教导,不仅给他取了“有祥”这个中文名字,还让他接受了汉文化和中国革命思想的洗礼。

1960年,听说老家稍稍太平了些,鲍有祥作别老师,回到了故里。

1966年3月6日,是鲍有祥一生的转折点。一伙千人规模的强盗洗劫了鲍有祥所在的寨子。强盗们夺走了寨子里家家户户的口粮,掠走了财产,牵去了牛马。更过分的是,鲍有祥的母亲被擒获,头发被生生扯下,极尽羞辱。

▲国民党残部

君子报仇要多久?鲍有祥给出了答案。鲍母的受辱让鲍有祥目眦尽裂。他在寨子外召集了10个人,准备了三把枪,两把刀,潜伏了十九天,觅得守卫松懈的当口,用一顿饭的功夫击溃了这伙千人规模的强盗。

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为了护卫桑梓,鲍有祥用缴获的枪支,和一时无二的声望,拉起了一支三百人规模的游击大队,试图在佤山的乱世中杀出一片太平地。

以杀止杀费力不讨好,三年持剑往讨让鲍有祥意识到是时候穷则思变了。1969年,他邂逅了缅甸的共产党(以下简称缅C),受过中国革命教育的鲍有祥毅然决然率部投身缅C。

然而缅C的表现令鲍有祥痛心疾首。一开始,缅C还坚决禁毒、广纳谏言,但是随着三次西征缅甸中央的失利,缅C中央就开始变质。屡战屡败的缅C陷入部队凋零、解放区百姓面有菜色的窘境。为了东山再起,缅C决定以毒养军,在解放区广种罂粟。

尽管中国为首的国际盟友和党内有识之士的大力反对,缅C依然故我,甚至不惜大力肃反,剪除异己。

上峰领导昏庸无能怎么办?破顶草庐,掀之何妨。

1989年4月17日拂晓,鲍有祥带着五百人,缴了缅C中央3000人的械。鲍有祥把昏庸的上司流放,把缅C扫入历史的尘埃。不破不立,给缅C送终后,佤邦——一个崭新的政治实体,被鲍有祥亲手缔造了出来,这一年他四十不惑。

▲三次西征,缅C中央失利

02

毒王千里送人头

坤沙,本名张奇夫,祖籍南京,父亲是汉人、母亲掸族人。1970年以来,他称霸金三角南部,成为世界第一毒品之王。每年全球百分之六十、金三角百分之八十的海洛因市场由他主宰。

佤邦历史上在英国的坑害下种植了大量的罂粟,又与中国仅一河之隔。在坤沙看来,佤邦既是进军东亚毒品市场的桥头堡,又是海洛因的上游产业。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坤沙恶向胆边生。1989年5月8日,坤沙突袭立足未稳的佤邦联合军418师,当场格杀一个营长、俘虏其副营长。

鲍有祥是楚霸王、刘裕一样的人物,哪里容得坤沙来撩虎须。二十个营、炮兵团、独立团,八千子弟兵誓师出发,南征坤沙。

▲毒王坤沙

“每人背三把长刀,我们一起走出寨门。打仗我胜你败,打仗我活你必亡。你变豹子我变虎,你会跳我会飞。你的人多,打不赢我一个好汉。你的山大,我要把他戳穿。”佤族士兵自诩牛的传人,悍不畏死,嘹亮的佤族《古战歌》徘徊在行军的路上。

二十天强行军,穿越了掸族人的五个镇(掸族人也看坤沙不爽,借道给佤邦),向六万坤沙部队发起兵力悬殊的挑战。

坤沙以毒立国,财大气粗,六万部队武器精锐、粮草充沛。获悉佤邦部队劳师远征,他放出大话:“他们来一个杀一个,叫他们有来无回!”

在坤沙的指挥下,部队被排开,分散成110个据点,和佤邦联合军来回拉锯了两年,试图用兵力优势,把佤联军拖到弹尽粮绝。

自以为得计的坤沙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举世皆敌了。由于坤沙的毒品远销亚洲、美洲,美国人悬赏200万美金来买他的人头,泰国边防军也切断了坤沙的后路,缅甸的掸邦更是干脆给佤联军提供充足粮秣弹药。

1990年底,在外援的帮助下,坤沙被佤联军包围了。但是坤沙的部队属乌龟的,在泰缅边境的两个据点抱团,佤联军怎们啃都啃不动。

大军曝于野怎么都不是好事,鲍有祥还指望这支部队荡平坤沙,然后回来建设百废待兴的佤邦呢。1991年,佤联军找到泰国边防军深入磋商,泰国黑虎师的首脑接见了佤邦使者。双方达成协议,泰国提供借道、黑虎师的军服,作为回报佤联军干掉坤沙后,索兰归泰国控制。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佤联军3个步兵营、1个炮兵连化妆成了泰国部队,绕道西边,光明正大地走在泰缅边境一个叫索兰的小镇。

索兰,这个边陲小镇是坤沙的制毒窝点,也是坤沙毒品销往泰国,乃至美洲的必经之路。索兰也让泰军的边防体系如鲠在喉,它像一个钉子一般钉在泰缅边界上,把泰国边防军的据点首尾隔断,不能相会。

佤联军、泰国边防军一致认为,索兰是坤沙的大动脉。当佤联军假冒泰国黑虎师,大摇大摆走在索兰地面上,坤沙兵正在下河游泳。佤兵一刀刺死了麻痹大意的坤沙哨兵,固若金汤的索兰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内被瓦解。

失去了索兰,坤沙的部队成了百足之虫,失去供血的坤沙兵越打越少,最终只剩下六千不到的兵力。而佤军大本营又训练出1万2的有生力量,强弱逆转。1995年12月23日,佤联军发动总攻。

短短20天,佤联军围点打援,坤沙集团兵败如山倒,不得不率部投降,1.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佤邦收入囊中。从此,缅甸地图上少了一个坤沙王国,多了一块佤邦飞地。

03

尾声

坤沙的覆灭,极大地震慑了缅甸中央政府,他们与佤邦达成和解,偃武息戈。剪除了敢于向佤邦露出獠牙的敌人后,鲍有祥致力于打造一个路不拾遗、熙熙攘攘的太平佤邦。

▲佤邦街头到处林立着“中国移动”的营业部

河对岸的中原大地,是鲍有祥魂牵梦萦的土壤,他梦想把佤邦打造成中国一样的幸福家园。见贤思齐,在鲍有祥的努力和云南的帮助下,佤邦有了自己的邮政系统,国际友人若想寄信给鲍,只要标注地址——中国云南省思茅市孟连县即可。

中国打给佤邦也是国内长途,而不是国际长途,佤邦使用的是云南思茅的区号“0879”,佤邦街头到处林立着“中国移动”的营业部。

为了团结佤邦各界的力量,鲍有祥不计前嫌,成立佤邦政协、组织两会;为了得到国际认可,鲍于2005年,全面取缔了毒品的种植。

▲鲍于2005年,全面取缔了毒品的种植

鲍还效仿邓公,改革开放,大量外资给佤邦经济增添了活力,来自中国的乌龙茶商人、荔枝商人、甘蔗商人纷纷入驻,手把手带领佤邦农民脱贫致富。佤邦人也买得起电视,办得起学校了。

他们在电视机里看的是胡锦涛、温家宝,上课时读的是人教版教材。佤邦的孩子每周有十几节汉语课、三节英语课、两节缅语课。不知道他们读到“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段话时,心里想的是什么?

▲佤邦人也买得起电视,办得起学校了。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23562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