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州醋血鸭的起源传说

绿巨人20082023-03-24  14

据考究,醋血鸭最早起源于约公元300多年前晋代的全州县文桥乡。据史实和口耳相传:三国末年,由蜀丞相诸葛亮亲自指定的接班人蒋琬(大司马)在蜀国灭亡时与长、次子蒋斌、蒋显同死国难后,其夫人毛氏带着第三子回到祖籍全州。老夫人去世后于晋惠帝永熙元年(公元291)葬在今文桥乡。因毛老夫人后来被谥封为安阳候一品夫人(见现存毛氏墓碑),所以她的坟是有人守墓的。若干年后的一次半年节(农历六月六),本来正午时接班的下午班守墓人因过节迟到了半个时辰,上午班守墓人交班后赶回家时,已经是未时了。全州人有个铁定的风俗,半年节这天一定要杀鸭子、煮新米饭祭谷神敬狗尝新(如未收早谷则剥几粒风头谷的新米掺于饭中,用第一碗饭和煮好的鸭头鸭脚祭谷神后喂狗,传说洪水登天门时是狗尾巴保住了谷种)。守墓人的妻子是个见血晕头的妇人,所以到未时还未杀鸭。性急的丈夫边怨妻子边杀鸭时,错把妻子准备醋黄瓜用的半碗酸水(全州人自古爱吃酸辣,家家户户有酸坛数个),当成了准备冲鸭血的盐水,把鸭血淋进了酸水碗中。情急之下,鸭熟出锅时才记起鸭血未放,丈夫舍不得让鸭血浪费,也不管血凝固与否,顺手把一碗鸭血倒进锅里,正所谓忙中出错,当发现锅内鸭肉散发出一股刺鼻酸味时,夫妇俩再怎么互相埋怨也为时已晚——想吃怕吃得,倒掉舍不得,怎么办?带着七分气、三分试的丈夫干脆添柴加火,并在屋后摘一把有异香的嫩花椒籽,又在屋前采一抓紫苏茴香,连洗未洗就丢进锅内,想把一锅有些汤的鸭肉变成炒鸭,用香味去除异味。谁知锅里鸭肉在炒拌中发出阵阵异香,且越炒越香,在炒干出锅后,夫妇二人对着这碗紫酱色的奇菜越吃越有味,并叫来左邻右舍品尝,众人边吃边称绝,醋血鸭由此产生,并在全乡、全县逐渐推广普及。全州醋血鸭因源于文桥,其鸭又以文桥小脚小脑壳鸭为正宗品,该鸭在文桥养殖亦有近2000年的历史,乃当地传统养殖品种,历代县志均有记载,所以不少人也称其叫文桥醋血鸭,迄今1600余年矣。

醋血鸭又称零陵血鸭,一道汉族传统名菜,醋血鸭鸭块呈酱色,质地适口,咸鲜微酸,香辣浓郁,回味无穷,名扬天下 。到明代的时候零陵郡(全州县)划归广西桂林管辖,醋血炒鸭的作法又变称“桂林血鸭”兴全灌醋血鸭,现在流行于广西的兴安、全州、灌阳,简称兴全灌,还流行于湖南永州市。醋血是杀鸭时将血盛到有酸基菜水的碗里,不会凝固又能去腥。聪明的兴全灌人还就地取才先后自创出了“苦瓜炒血鸭”、“芋苗炒血鸭”、“豆角炒血鸭”、“娥眉豆血炒鸭”、“花生炒血鸭”、“芝麻血鸭”等等。之后,零陵血鸭还被闯江湖的湖南人带到四面八方,于是又有了“江西莲花炒血鸭”“湖南新宁的血酱鸭(浇血鸭)”“湖南新田血鸭”“湖南东安血鸭”“广西南丹血鸭”等等。在此就不一而论了。 后来,在清末大臣曾国藩(湖南双峰人)的大力引荐,“零陵血鸭”成了晚清宫廷的皇家菜谱。于是,“零陵血鸭”名噪一时,世人皆知。

鸭肉1只

辅料

一块

柿子椒

1个

红尖椒

少许

小蒜

5根

苦瓜

1根

红椒

1个

调料

食盐

适量

酱油

少许

适量

做法

1.取活鸭子一只,准备好碗,在碗里倒入50克左右的酸醋,用来装流出的鸭血,装鸭血同时取筷子迅速搅拌一至二分中,以免让其凝固

2.乘鸭身温热未凉之际拔除粗毛,再用烧开的水烫后去细毛、洗净

3.剖开鸭肚,取出内脏洗净,别剁得太大,切成1.5厘米见方的肉块,头、脚、 肠子、内脏都不切碎,鸭胗可切成4大块或者8小块

4.苦瓜洗净切片,青椒红椒切丝,姜切片,小蒜切段

5.将鸭身上剥落的肥肉放入锅中练油,然后将生姜、豆豉、蒜放入爆香,之后放入切好的鸭肉洒入料酒块盖锅焖,切勿搅拌,生肉搅拌会让肉变味生腥

6.过4分钟后揭盖见表面肉已变色可以翻搅了,翻炒的过程需要十分钟左右,中间不能放水,醋血鸭是不能放水的,本身鸭肉有水会煮干之后就靠油炒出味,因为鸭肉炒制会出很多油,翻炒10分钟后水分已干,将锅中的油盛出留少许即可

7.接着加入苦瓜片翻炒5分钟至变色透明状熟透后时放入盐、辣椒、茴香炒

8.关小火,倒入醋血均匀搅拌使鸭肉上色入味,大概2分钟后就可以出锅了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23299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