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人来自哪里,是华夏后裔还是蛮夷之人,为何会到南方荒蛮之地?


夏朝起源于渭水中下游,后来东迁到山西南部和河南西部的伊洛流域,商朝起源于黄河中下游,主要在山西南部与河南大部分地区,周朝起源姬水流域,后迁到渭河流域与岐山之南,从夏、商、周的核心地区来看,他们居住的地方就是华夏族的核心地区,也就是中原的核心区。

当时的人把居住在中原,并且认同中原文化与礼仪的人称为华夏或者诸夏,与华夏相对的,就是居住在华夏之外的蛮、夷、狄、戎,而楚国最早居住的地方是在丹阳,这里已经是当时华夏的边缘地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楚人被视为蛮夷,楚为被周人称为楚蛮,甚至还有楚王自称为蛮夷的,那么楚人是不是蛮夷?

一、楚人的先祖

1、从世系角度看

《史记 楚世家》: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

根据《史记 楚世家》的记载,楚人的先祖是颛顼帝高阳氏的后裔,颛顼是五帝之一,是华夏人文始祖黄帝的孙子,这里的黄帝就是炎黄二帝中的黄帝,高阳是颛顼的氏,上古男子称氏不称姓,按照史记的说法,楚人先祖的世系是这样的:

黄帝→昌意→颛顼(高阳)→称→卷章→吴回→陆终→季连附沮穴熊→(史书未记载)→鬻熊→熊丽→熊狂→熊绎

熊绎就是在西周初年被周成王封为子爵并建立诸侯国的楚国第一代君主,被称为楚国的开国之君,但是史书并没有记载熊绎的生卒年,如果以周成王逝世的公元前1021年为止的话,从公元前2697年黄帝即位的那一天算起,楚国用了1600多年才正式建立起诸侯国,并得到周天子的正式册封。

所以,以史记的记载来看,楚人就是正宗的华夏后裔,只不过在1600年的历史中,有一支来到了荆山之侧的丹阳,这里应该是今天河南省的西峡县和淅川县一带,附近有丹水和淅水,这里已经是当时华夏的边缘了,而且后来楚国的发展也是一路向东和向南,那里都是蛮族居住的地方。

2、从姓氏角度看

此外,楚人还有一个说法,就是说楚人是火神祝融的后裔,这个说法怎么来的呢?

在远古时期,用火种烧熟食物,是野蛮人与文明人的过渡期,华夏历史上的火种是燧人氏发明的,因此燧人氏也被称为“火祖”,发明了火种之后,远古华夏部落就需要一个专门的人来保存火种,并且在适当的时候提供火种,这个专门负责保存火种的人就叫火正,这是一个官职。

帝喾(五帝之一)在位时期,任命了一个叫重黎的人担任火正,这个重黎就是卷章的儿子,吴回的哥哥,同时帝喾赐重黎为祝融氏,重黎后来接受帝喾的命令,与叛乱的共工氏作战,由于作战不力,重黎被帝喾所杀,然后帝喾把火正的官职授给了重黎的弟弟吴回,同时吴回也继承了祝融氏的称号。

由于当时的官职是世袭的,于是火正一职就在吴回的后人中代代相传,由于吴回也是祝融氏,所以后来就演变了火神祝融一族,也就是楚人的先祖,祝融不是一个人,可是理解为一个氏族,或者理解为一个世袭相传的官职,在长达千余年中祝融氏衍生了八个姓,分别是:己、董、彭、秃、妘、曹、斟、芈,这也就是祝融八姓,这八个姓的后人有可能就是火神的后裔,其中楚国是芈姓,这就是楚国的国姓

根据世袭,吴回这一族传到商末时期,其中一支部族的首领叫鬻熊,由于其家族是代代相传的火正,所以鬻熊也是火正,用火的高手,同时鬻熊是一个巫师,这在当时是受人尊敬的职业,鬻熊当时投靠了周文王,成为周文王的火师,鬻熊像儿子对待父亲那样伺候周文王,周文王去世后,鬻熊又跟随周武王。

周武王灭亡商纣王后,分封天下,没能分封鬻熊,但是楚人一直支持周天子,直到周成王时期,才分封鬻熊的曾孙熊绎为子爵,有五十里的封地,楚人从这个时候开始真正封邦建国了。

由于鬻熊在楚人中的巨大威望,同时鬻熊还是有史以来最早的道家人物,后世《汉书》中收藏了有关鬻熊政治思想及主张的文章共22篇,在鬻熊去世后,为了纪念他的成就,鬻熊的儿子熊丽就以鬻熊的名字“熊”为氏,这就是楚国的氏,所以后世的楚国国君都是芈姓熊氏。

二、楚人的迁移

根据《水经注》的记载,黄帝的儿子昌意娶了蜀山氏的女儿,在若水生下了颛顼,若水就是今天金沙江的支流雅砻江,也就是说颛顼出生在蜀地,今四川,颛顼后来在穷桑登基为帝,穷桑这个地方是今天的江苏省沭阳县,再后来颛顼迁都到商丘和帝丘,商丘就是今天的河南商丘,帝丘就是今天的河南濮阳。

根据考古学家唐兰在《西周青铜铭文分代史徵》中的说法,火神祝融重黎的封地在新郑,在今天河南省郑州市下辖的县级市新密市,包括陆终的第四个儿子会人的封地郐国也在今新郑市及新密市附近。

据清华简记载,陆终的第六个儿子季连出生在騩山,据考证騩山也在河南郑州,所以几乎可以肯定今河南郑州以及郑州下辖的新郑市、新密市就是陆终及其几个儿子重要的封地,而季连又是楚国的先祖,之后关于季连后代子孙的世系就出现了空白,几乎就能肯定季连的后代就是从郑州一路南下到荆山之侧的,然后在丹阳建国。

如果从颛顼开始算的话,楚人的迁移路线是:

若水(四川雅砻江)→穷桑(江苏沭阳)→商丘(河南商丘)→帝丘(河南濮阳)→郑州(包括新郑市和新密市)→荆山→丹阳(河南淅川)

季连生活的时期大概是夏末商初,因为季连的大哥昆吾是夏朝最后一任帝王夏桀时期的诸侯,还曾经是五霸之一,只不过站错了队,商汤灭亡夏桀后,昆吾一族也被灭亡,季连既然是昆吾的亲弟弟,肯定会因为大哥忠于夏朝而受到商朝打击,所以季连率领族人开始从河南郑州一路南下迁移,为了躲避商人的打击,最终来到了荆山,华夏的边缘之处,这就是楚人的来历了。

上文讲过楚国乃是正宗的华夏后裔,是黄帝的孙子颛顼的后裔,其家族从重黎和吴回开始,世代沿袭火正祝融的称号,在商朝时期离开中原来到荆山一带,直到鬻熊投靠周文王,熊绎被周成王封为子爵开始,楚国才算真正建立了诸侯国。

但是,楚国能被周王室分封为子爵,也是一波三折的事,楚国先祖之一的鬻熊是周文王的老师,同时又是周文王的火正,火正是官职,为周王室保存火种并且在各种需要火的仪式上点燃火,周文王去世后,鬻熊又开始侍奉周武王,周武王灭亡商纣王之后,分封天下,封了71个诸侯,但并没有楚国。

在当时,没有得到周王室的分封,就不算诸侯,只能算部落,鬻熊去世后,他的儿子熊丽成为部落首领,熊丽去世后,他的儿子熊狂成为部落首领,这个时候的楚人还是生活在荆山与睢山之间,这个地方就是今天湖北省襄阳市下辖的南漳县李庙镇,这里是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楚国

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周公不知何故到楚国避难一段时间,在楚地周公受到了楚人的热烈款待,周公回国后对周成王诉说楚人的恩德,周成王为了感激楚人,于是封熊狂的儿子熊绎为子爵,把他分封在南方蛮荒之地,并赐给他五十里的封地,熊绎的封地在丹阳,这里就是今天河南省的淅川县,于是楚人就从荆山迁到了丹阳,熊绎就是第一任受封的楚君。

熊绎时期的楚国非常穷,穷到什么地步呢?穷到整个部落连一头用来祭祀的牛都没有,没有牛楚人就想办法到邻国鄀国去偷了一头小牛用来祭祀,由于是这牛是偷来的,不太光彩,所以楚人把祭祀的时间选在了晚上,并一直流传了下去。

当时的楚国就穷到这种地步,另外,作为诸侯国,楚君熊绎还参与了周天子举行的会盟,根据《国语》的记载,熊绎参与会盟主要做了三件事:

熊绎

《国语 晋语》:昔成王盟诸侯于歧阳,楚为荆蛮,置茅,设望表,与鲜卑守燎,故不为盟。

1、置包茅。

摆放一种用于祭祀是用来过滤用的包茅,这种包茅是楚国出产的,在周天子举行的祭祀典礼上,需要有人提前摆放好这种包茅,后来管仲与齐桓公讨伐楚国时,楚人问管仲楚国有何罪过?管仲说楚国没有向周天子进贡祭祀中用来滤酒的包茅,以此为借口讨伐楚国,说的就是这种包茅。

2、设望表。

望表是一种座次席位,跟今天开会时用来摆放姓名牌的工作有些类似,在会盟前需要有人提前摆好,这个就是楚君熊绎当时的工作。

3、守燎。

守燎就是看守火种,熊绎的家族世代为火正,他们家族就是用火的高手,所以熊绎就来看守火种,但是熊绎却是与鲜卑首领一起看守火种的,鲜卑是什么人啊?当时的鲜卑是东夷的一支,也就是夷人,而周成王让熊绎参与会盟,其实并没有把熊绎当成中原诸侯,而是把他当成跟鲜卑东夷陵身份类似的荆蛮。

楚国最早的封地

熊绎参与诸侯会盟,其实并没有真正的会盟,他所做的都是一些服务类的工作,并且没有得到周天子的认可,我甚至认为当周天子与其他诸侯在室内会盟把酒言欢时,熊绎就在室外火边听着他们欢声笑语与鲜卑首领面面相觑,连门都不能进,周天子依然把楚人归于荆蛮一类,至少在周人的眼中,楚人就是荆蛮,再加上楚国当时确实非常穷,连祭祀的牛也没有,而且连为祖先祭祀的祖庙也是刚刚修建的。

这就是建国之初的楚国,贫穷落后,国力弱小,国君在所有诸侯国之中地位低下,被周人视为荆蛮,所以后来的楚君熊渠说:我在蛮夷地区,不必和中原各国的名称谥号一样。

《史记 楚世家》:熊渠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乃立其长子康为句亶王,中子红为鄂王,少子执疵为越章王,皆在江上楚蛮之地。

同时,熊渠还把自己的三个儿子封为王,在当时,只有周天子才能称王,诸侯是不敢也不能称王的,一旦这么做,就会违背周礼,会引发周天子的征伐。熊渠的这种做法在当时是绝对的叛逆,从熊绎到熊渠不过只有五代人,也不过两百年的历史,楚君从事奉周天子之初的毕恭毕敬变成了离经叛道,这是为了什么呢?

楚国五十里封地

也许后来的楚武王熊通能告诉我们答案,熊通在位期间,准备攻打随国,这事记载在史记之中:

《史记 楚世家》:三十五年,楚伐随。是也。随曰:我无罪。楚曰:我蛮夷也。今诸侯皆为叛相侵,或相杀。我有敝甲,欲以观中国之政,请王室尊吾号。

公元前706年,楚国讨伐随国,随国国君说:我没有罪过。

楚王熊通说:我处在蛮夷地区,今天诸侯们都背叛王室互相侵伐,互相攻杀。我有军队,想凭此参与中原的政事,请求周王室尊奉我的名号

在周朝,一个诸侯国是不能随意攻打另一个诸侯国的,除非对方有罪过,当时有周礼的约束,如果有诸侯国不遵守周礼,周天子会率领诸侯一起攻打,当楚国攻打随国时,随国并没有罪过,但是楚王熊通攻打随国的理由是想让周王室尊奉楚国的名号。

楚国的奋斗史

这实际上就是让周天子正式承认楚国诸侯国的地位,自从熊绎在诸侯会盟上被周天子当成荆蛮,楚人就一直铭刻在心,楚人原本就是华夏后裔,来到了南方的荆山及丹阳,这里是南蛮生活的地方,在古代华夏,诸夏(华夏中原的统治者及成员称为诸夏)一直对周边的蛮夷有心理上、文化上、制度上的优势,诸夏在当时是看不起蛮夷的。

楚人不是蛮夷,他们是华夏后裔,只因为生活在蛮夷之地,便被周天子当成了荆蛮,所以蛮夷有地理上的范畴,但更多的是文化认同上的范畴,楚人从中原迁到荆山,本来是对楚地周边的蛮夷有心理上的优势的,但是却不想自己被华夏认定为蛮夷,于是从熊绎开始后的历代楚君,都想向华夏证明自己并非蛮夷。

那如何证明呢?有两个办法:

一是让楚国强大,强大到周天子必须重视

二是楚国学习中原礼仪和文化,向中原看齐。

但在当时楚国国力赢弱的情况下,学习中原礼仪与文化,并不能让周天子与诸侯国尊重,楚人意识到只有自己强大,才能让中原刮目相看,楚国有记载开始扩张就是从熊渠开始的,他是第一个说“我蛮夷也”的楚君,同时他也是第一个为楚国开疆拓土的楚君,熊渠在位期间,向西攻打了庸国(今湖北竹山县),向南攻打了扬越(今湖北中部),向东攻打了鄂国(今湖北鄂州、武汉一带),可以看到楚国是四面出击,同时第一次将楚国的势力推进到江汉平原一带。

楚君熊渠

楚国最初五十里的封地在丹阳(河南淅川),200多年后,国土就扩张到了江汉平原,这个时候的楚国已经是方圆一千里了,而且都不把周天子放在眼中,熊渠封自己三个儿子为王,分别管理征服的土地,这就是楚人建国以来的抗争,是对周天子当初把楚人先祖熊绎当成荆蛮的回应,同时这也是楚人骄傲。

楚王为什么要自称蛮夷?

因为楚王要向周天子证明自己的能力,你不是叫我蛮夷吗,那我就当蛮夷也要跟你抗衡,哪怕我现在弱小,将来有一天我一定会强大,楚王自称蛮夷,实际上就是楚国不断开疆拓土的动力所在,也是楚君代代相传的耻辱,楚君将这种周天子对自己的耻辱深深地印在楚人的血液中,让楚人时时警惕,以此为戒,努力向前,永远不肯服输,只是为了有一天,能让周天子折服。

读懂了楚王自称蛮夷的意思,才真正读懂了楚国,楚国是一个不断激励、不断进步、永远不服周的诸侯国,这也是后来楚国崛起的原因所在

楚,实际上源自西周的分封制,所谓楚人应该是指生活在楚国疆域内的人,一般指湖南,安徽和湖北境内的人。在楚国全盛之际,其地域覆盖过很多的省份,河南、陕西、重庆局部,湖北、湖南、安徽全部,浙江、江苏大部,当时都在楚国的统治之下。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23294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