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邑”在古代是城镇;封地;县;忧愁不安等。例如:小则获邑,邑的意思是城镇。
邑(拼音:yì)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常用字),此字初文见于商代甲骨文,古字形上部是“囗”(wéi),表示城市;下部为跪着的人形。有土地有人,意思是都邑、城市。
扩展资料:
“邑”组词:
1、骊邑:古地名,在今陕西省临潼县。是秦始皇为修造者、管理者、设计者、运料者等人专门建立了一座城市,名为骊邑。
2、野邑:读音yě yì,汉语词语,意思是民间修建的庙宇。
3、邑城:邑城镇位于武安市东北部,与邢台市相邻,是武安市北大门。
4、乡邑:拼音xiāng yì,上古指乡遂的家乡,故里,同乡,城邑,秦汉以后多指县以下的小镇。
商鞅邑城在今丹凤县城西2.5公里处的古城村,建于秦孝公十一年(公元前351年),为商於古道之中心。
秦孝公二十二年(前340年),卫鞅计擒魏公子卯,大破魏军,遂封于商,号商君。由于卫鞅封于商,遂使当地成为变法之首善地区,“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后商县、商洛县治亦均在古城。
古城遗址历年来曾出土刻有篆书“商字”、云纹、凤鸟纹空心砖以及各种陶器等文物,对研究秦汉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证据。
现商鞅封邑(古城)被列为陕西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都:周时各国把国都叫国,把有宗庙或先君神主的城叫都,没有的叫邑都,有先君之旧宗庙曰都。
邑:城市,都城,旧指县,古代诸侯分给大夫的封地,古同“悒”,指愁闷不安。
城:古代为防御而修建的墙。
郭:古代在城的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也就是外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