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出生于哪里?

宁波到杭州2023-03-24  18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1140年(宋高宗绍兴十年)5月11日生于历城(今山东济南)。他比陆游小15岁,出生时北方久已沦于女真人之手。父亲早逝,他由祖父抚养。祖父辛赞虽在金国任职,却一直希望有机会“投衅而起,以纾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愤”。辛弃疾亲眼目睹汉人在女真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使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另一方面,在金人统治的北方长大的辛弃疾较少受到传统文化教育,身上有一种燕赵奇士的侠义之气。

辛弃疾(1140~1207)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大举南侵,后方汉人不堪金人严苛压榨,奋起反抗。22岁的辛弃疾聚集了2000人,参加了由耿京领导的一支起义军,并担任掌书记。当金人内部爆发矛盾,金军向北撤退时,辛弃疾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奉命南下与南宋朝廷联络。归来途中,他听到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义军溃散的消息,便率领50多人袭击敌营,把叛徒擒回建康,交给南宋朝廷处决。惊人的勇敢和果断,使他名重一时。高宗任命他为江阴签判,从此开始他的仕宦生涯,这时他23岁。

辛弃疾初来南方,曾热情洋溢地写了不少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像著名的《美芹十论》、《九议》等,在当时深受称赞,广为传诵。但朝廷反应冷淡,只对辛弃疾在建议书中表现出的实际才干很感兴趣,先后把他派到江西、湖北、湖南等地担任转运使、安抚使一类重要的地方官职,去治理荒政、整顿治安。这与辛弃疾的理想大相径庭,虽然他表现出色,但内心却越发感到压抑痛苦。

辛弃疾豪迈倔强的性格和执著北伐的热情,使他难以在官场立足。他也意识到这一点,所以早已做好了归隐的准备,并在江西上饶一带湖边修建园榭,以便离职后定居。果然,淳熙八年(1181)冬,42岁的辛弃疾因受弹劾被免职,归居上饶。此后20年间,除了两年一度出任福建提点刑狱和安抚使外,他大部分时间都在乡闲居。

宁宗嘉泰三年(1203),主张北伐的韩侂胄起用主战派人士,64岁的辛弃疾被任命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这使年迈的词人精神为之一振。第二年,他晋见宋宁宗,并亲自到前线镇江任职。

但一些谏官的攻击使他又一次被迫离职,于开禧元年(1205)重回故宅。虽然后两年都曾被召任职,无奈年老多病,身体衰弱,最终在开禧三年秋天溘然长逝。

辛派词人远承东坡而近学稼轩,而从东坡到稼轩,其间的桥梁则是张孝祥。他是南渡词人群与中兴词人群之间的过渡人物。张孝祥字安国,号于湖,和洲乌江人,著有《于湖居士长短句》,存词224首。他的气质与苏轼近似,同属于天才型的诗人,作诗填词也都以苏轼为典范。一方面他学苏词的“豪”,以“诗人之句法”抒壮志豪情;另一方面则学苏轼的“放”,并兼融李白诗的浪漫精神,以自在如神之笔表现超迈凌云之气和潇洒出尘之姿。

比辛弃疾年长15岁的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是辛派的中坚人物。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人,有《放翁词》,收词130首。与辛弃疾将平生创作精力贯注于词相反,陆游“是有意要做诗人”。因此,他成为中国古代最多产的诗人。他词风多样,悲壮之词似稼轩,其豪放之词似东坡,其闲适疏淡之词似朱敦儒,有众家之长,“而皆不能造其极”。

38岁定居江西上饶,64岁绍兴任职。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

1178年决定在信州(今江西上饶)定居。1181年冬,41岁的辛弃疾因受弹劾被免职,归隐上饶。 淳熙十五年(1188)冬,其友陈亮从故乡浙江永康专程拜访辛弃疾,两人于铅山(yán shān)长歌互答,称第二次鹅湖之会——辛陈之晤(见后文“名士相会”);鹅湖之会后又陆续出山两次做官。

1203年,主张北伐的韩侂胄起用主战派人士,已六十四岁的辛弃疾被任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年迈的词人精神为之一振。辛弃疾先后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等职。第二年,他晋见宋宁宗,慷慨激昂地说了一番金国“必乱必亡”(《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并亲自到前线镇江任职。

宋宁宗开禧元年(公元1205年),辛弃疾任镇江知府,时年六十五岁,登临北固亭,感叹对自己报国无门的失望,凭高望远,抚今追昔,于是写下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篇传唱千古之作。但他又一次受到了沉重打击,在一些谏官的攻击下被迫离职,辛弃疾怀着满腔忧愤回瓢泉。1207年秋,68岁的辛弃疾,身染重病,朝廷再次起用他,任他为枢密都承旨,令他速到临安(杭州)赴任。诏令到铅山,辛弃疾已病重卧床不起,只得上奏请辞。开禧三年秋天,农历九月初十,爱国词人辛弃疾带着忧愤的心情和爱国之心离开人世,享年68岁。据说他临终时还大呼“杀贼!杀贼!”(《康熙济南府志·人物志》)。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如果以现在的国籍论来说,他是出生于金国,他的父亲还是金国的一个小官。所以说,他应该是金国人。

只不过,他的父亲因为先辈和金人有不共戴天之仇,并常常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同时,辛弃疾也不断亲眼目睹汉人在金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这一切使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因而他有一种燕赵奇士的侠义之气。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在其后方的汉族人民由于不堪金人严苛的压榨,奋起反抗。二十一岁的辛弃疾也聚集了两千人,参加了由耿京领导的一支声势浩大的起义军,并担任掌书记。

当金人内部矛盾爆发,完颜亮在前线为部下所杀,金军向北撤退时,辛弃疾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奉命南下与南宋朝廷联络。在他完成使命归来的途中,听到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义军溃散的消息,便率领五十多人袭击几万人的敌营,把叛徒擒拿带回建康,交给南宋朝廷处决。

后来,他在南宋当官,但是因为他是力主抗金的人,所以,并不得志。以至于后来并不让他当前线的将官,只是在后方当文官一类的。最后后来当到知府(相当于省长)一级的官。

开禧三年(1207年)秋,朝廷再次起用辛弃疾为枢密都承旨,令他速到临安(今浙江杭州)府赴任。但诏令到铅山时,辛弃疾已病重卧床不起,只得上奏请辞。同年九月初十(10月3日),辛弃疾病逝,享年六十八岁。据说他临终时还大呼“杀贼!杀贼!”(《康熙济南府志·人物志》)。朝廷闻讯后,赐对衣、金带,视其以守龙图阁待制之职致仕,特赠四官。绍定六年(1233年),追赠光禄大夫。德祐元年(1275年),经谢枋得申请,宋恭帝追赠辛弃疾为少师,谥号“忠敏”。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23094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