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是下午5时正至下午7时正之间。
中国古时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日入是十二时之一,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出自:《六韬少众》:我无深草,又无隘路,敌人已至,不适日暮。《文选江淹》: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
唐崔颢《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唐杜牧《金谷园》诗: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堕楼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日暮是时刻的特点
日暮黄昏是浩瀚宇宙中的一个自然景观,是昼夜交替的一个特定时间段,是光明与黑暗的一个临界点。一般人们强调时间,多用傍晚,若是描写等多用黄昏。日暮已,美人迟暮。如目光,倾城而至,恍恍惚惚的便造弄了人间。人间正值遗憾,有话说不出来,便多看这一眼黄昏。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黄昏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时间或景色,而成为诗人借以抒发心中复杂情感的意象。夕阳,它朦胧幽微,热烈奔放。晚霞,绚丽多彩,景色绮丽,这是大自然在一天将尽时给予我们最美好的光景。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日暮
日暮是下午5时正至下午7时正之间。中国古时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日入是十二时之一,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出处:
1、《六韬·少众》:“我无深草,又无隘路,敌人已至,不适日暮。”
2、《文选·江淹》:“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
3、唐·崔颢《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4、唐·杜牧《金谷园》诗:“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堕楼人。”
5、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6、宋·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7、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交河有书生,日暮独步田野间。”
黄昏指的是19时至21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它的意思有两种:
第一种的意思是日落以后到天还没有完全黑的这段时间。
第二种意思是昏黄,光色较暗。
描写黄昏的诗句有:
1、《滕王阁序》诗里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登鹳雀楼》诗里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3、《使至塞上》诗里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扩展资料:
“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出自唐朝王勃所作《滕王阁序》,作者以落霞、孤鹜、秋水和长天四个景象勾勒出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历来被奉为写景的精妙之句,广为传唱。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