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理解MVP,首先要理解精益创业。
MVP背后的知识逻辑离不开精益创业的方法论。提到精益创业,很多人会直接想到这个众所周知的数字,构建-测量-学习:(图片来源)
简单来说,在创业初期,无论你写了一份100页的BP,还是准备了一份强有力的6分钟推介,产品都不太可能100%按原计划投放市场。你的100页BP或者6分钟pitch,只能算是一个“假设”。比如:“你”假设你的TA是母亲。你“假设”只要放到线上渠道就能有成本优势,你“假设”成本优势能带来销售动力。….」
精益创业基本不相信一炮而红这种东西。它相信摸着石头过河,相信“大胆的假设”,并试图通过现代和数字工具“仔细验证”。
构建-测量-学习这张图,对我来说,学习可以说是最重要的部分。
MVP是Lean Startup的重要实践MVP是最小可行产品的缩写。根据维基百科上对MVP的描述:
在产品开发中,最小可行产品(MVP)是投资回报相对于风险最高的产品。
关于MVP的经典案例有很多,包括Dropbox拍片测试水温,Zappos用纯人工的方法做生意而不写太多程序等等。因为这些案例太耀眼了,有人开始说,MVP就是拍一部电影里的Kickstater,做落地页或者粉丝群也是MVP,用Axure做原型更是MVP。
个人认为,MVP是精益创业中最重要的实践,它让你把MVP扔进市场,直接通过市场帮你验证你的假设。MVP得不到利润,得不到用户,得到的是“学到的知识”,所以有人提到了MLP(Minimum learning Product)的概念。
而在这些需要验证的假设中,每一个假设都适合用不同的方式进行验证,自然会产生不同形式的MVP:
重点是在开展业务之前识别失败的风险。然后,在投入更多资金进行营销和扩张之前,制作一个MVP来验证这些主要的风险因素。
不只量化验证法,质化也同样重要验证假设的方法可以通过定性访谈或定量工具进行。举个例子,如果连是否有TA的需求都很难确认,其实UX领域有很多用户调研和访谈的方法可用(推荐见Twittch创始人Emmett Shear的演讲)。要验证一个功能或On boarding流量是否能增加用户粘性,需要通过队列分析(行为队列举例)来量化。
做不可扩展的事情
《做不成规模的事情》是硅谷创业教父保罗·格拉厄姆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写得非常好,充分代表了MVP应该有的精神。引用部分如下:
开始时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这几乎是一种普遍的需求,以至于不要再把创业想法当成星星之火了。相反,我们应该试着把它们想象成你要建立的东西,加上你最初要做的让公司运转的不可扩展的事情。
在到达PMF之前,不要想规模的事情,更不要想雇佣商业、营销和BD人才。请用最笨最没扩展性的方法去获取早期用户,跑业务,谈合作。这些动手的东西会帮助你检验假设,变成你的养分,滋养你的产品,变成准备起飞的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