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买iphone要交多少税

聚客2022-06-08  32

苹果一年给美国交多少税(美国纳税最多的公司) IPHONE13加持 苹果销量又创历史

自从苹果发布了涨价但不涨价的iphone13,广大用户说不,但身体是老实的。中国用户直接买官网,崩溃了。iPhone13发售当晚售罄,连夜补货。

随着iphone13的大卖,苹果迎来了第二个“10亿台”。据国外媒体报道,苹果公司近日售出了其第20亿部iPhone。这是苹果,也是智能手机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目前全球仅苹果一家公司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就超过了20亿部。

然而,没有宣布或庆祝这个数字。一方面,苹果停止报告单位出货量;另一方面,有人说是对数字“麻木”(多少公司羡慕的哭了)。

你可记得五年前,2016年7月,苹果CEO蒂姆·库克亲自宣布iPhone全球出货量达到“10亿部”。

然而,当年10亿台的喜悦只持续了不到一个月,苹果就遭到了欧盟的严厉打击。欧盟委员会认为,苹果公司必须为其非法税收优惠向爱尔兰支付高达130亿欧元(约合145亿美元)的税收和利息。

因为避税,苹果上了热搜。从此苹果跨国避税法揭开面纱,网友称其先进到看不懂?有多“高级”?真的很难理解吗?一点也不。下面我们来看看苹果的“招数”。

苹果税筹第一招:国别政策

苹果的第一种安排是“利用国家政策”来实现避税。完美规避了硬件产品的企业所得税问题。

作为一家美国本土公司,苹果一路跑到爱尔兰注册了一系列公司。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利用了美国和爱尔兰对纳税人的定义标准和所得税税率的差异。具体来说:

首先,爱尔兰在判断一家公司是否应该在爱尔兰纳税,而唯一的标准就是:该公司的实际管理机构在哪里

但是,美国采用注册地标准。任何在美国注册的法人都是美国的居民纳税人,对全球收入向美国承担无限纳税责任。

其次,在所得税税率层面。爱尔兰的法定税率为12.5%,而美国的企业所得税包括联邦税和州税(可以和中国以前的国税、地税相比),企业所得税平均税率高达39%。赚同样的100美元。在美国,一个企业只剩下60美元,而在爱尔兰,你可以把87.5美元留在口袋里。

通过巧妙的结构安排,苹果实际上规避了爱尔兰的所有企业所得税。你到底是怎么做到的?以苹果公司的子公司AOI为例。这家公司整体管理苹果的全球硬件销售业务,这家公司在爱尔兰基本上是一家“三无”空壳公司。它没有办公场所,没有员工,甚至没有银行账户,只有一个邮寄地址。AOI的董事会也由美国人主导,其会议基本上都在美国举行。完美满足实际管理机构不在爱尔兰的条件,所以不是爱尔兰税收居民,不用在爱尔兰纳税。

苹果税筹第二招:业务区分

苹果的第二种安排是“利用业务差异化”实现避税。完美解决了软件收入的税务问题。

作为一家科技公司,苹果除了销售硬件产品的收入外,还有大量来自知识产权、软件和服务的收入。由于苹果RD总部位于美国,这部分收入属于苹果美国公司。理论上,美国所得税很难避免。不过,苹果自有办法。

在苹果的整个架构中,ASI是重点——它本质上是一个“中间人”,它的一只手作为委托方,与当地的代工厂签订委托协议,生产苹果产品。另一方面,ASI与ADI和其他分销公司签订销售协议来销售产品。产品的所有权通过合同转移。事实上,大多数苹果产品从未以实物形式在爱尔兰过境。

通过“成本分摊协议”,苹果将通过“知识产权”实现的利润的60%留在美国以外的ASI公司,在美国注册的苹果lnc只占实现利润的40%。也就是说,只有40%的收入按美国税率纳税,,剩下的60%既不在爱尔兰也不在美国纳税。优秀与否?

虽然欧盟对苹果开出了100多亿元的罚单,但苹果通过税收筹划的平均年收入至少在100亿元以上。另一方面,爱尔兰政府抨击欧盟,称苹果享受的税收政策适用于所有企业,并不是专门为苹果定制的。因此,他们没有违反欧盟或爱尔兰的法律。据说苹果已经上诉,审查过程还在继续。

大道至简:税务筹划的底层逻辑

其实像苹果这样的巨头公司,比如微软、谷歌、宜家、星巴克等。,都做全球避税安排。美国知名科技新闻评论网站Wired曾经公布过一张避税地图。在眼花缭乱的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到巨头们实现合理避税有多难。

但是,公司实现避税的“套路”其实都差不多——合法避税是通过地区政策、业务类型、利润规模的差异所导致的税种和税率的差异来实现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通过商业模式的设计来实现税收筹划。无论是巨头公司还是小公司,都是这样,只是涉及到不同的行业和公司特点,实现的方式也不尽相同。

再举一个小公司增税的例子(纯属虚构,简化数字,只是为了便于理解):

先生成立了一家名为“爱你齐家”的公司。公司为核心客户提供两种服务,一种是为客户提供营销咨询服务,另一种是根据客户的要求采购产品,然后销售给客户。

一年后,公司对客户的销售收入达到3000万(不含税),进货成本2000万,增值税130万(1000万* 13%)。人工等其他费用500万,利润500万。应交所得税125万元(500万元*25%),企业净利润375万元。

经过协商,R先生将“爱你齐家”拆分为两个公司:爱你和齐家,齐家负责采购和销售业务。“爱你”公司负责营销服务。

如果“爱你”公司收取500万服务费,产生200万费用,“爱你”公司所得税为22.5万元(100万元以内2.5%;100万元至300万元,10%),加15万元增值税(500万元*3%)。“齐家”公司所得税50万元(200万元*25%),增值税附加65万元(500万元*13%)。在业务没有实质性变化的情况下,通过业务模式的调整,完全合法地节约了102.5万元税款。

有什么启示?
税收的本质是对纳税人财产权利的法律“剥夺”。纳税人自然有采取措施避税的意愿。避税和反避税,就像发现bug并修复的过程,让整个税收体系越来越健全。

通过商业模式设计进行税收筹划是一种合理合法的方式。就像苹果公司,明明交的税少,但是结构和流程合法合规,谁都没办法。

但现在很多企业一提到避税就只能想到“打压”和“核查”,而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甚至有些公司不顾一切地在发票上做文章。这些都是不可取的方式。依法纳税,合理避税,才是上策。

之前我们发表过一篇文章《消费品公司如何转型?基于商业模式的税收筹划案例”,此稿件来源于我们最近服务的一个真实的客户案例。如果有兴趣,也可以看一看,为自己的企业寻找灵感。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2221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