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千米处的兵马俑坑内。
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坐西向东,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发现的是一号俑坑,呈长方形,坑里有8000多个兵马俑,四面有斜坡门道。一号俑坑左右两侧各有一个兵马俑坑,称二号坑和三号坑。
一号坑在南,东西长216米,宽62米,面积13260平方米。二号坑东西长124米,宽98米,面积为6000平方米。三号坑面积520平方米。共出土武士俑800件,木质战车18辆,陶马100多匹。按兵马俑现有排列形式推算,这三个坑的武士俑可能有7000件,战车100辆,战马100匹。陶佣身材高大,一般在1.8米左右。
兵马俑坑是地下坑道式的土木结构建筑,即从地面挖一个深约5米的大坑,在坑的中间筑起一条条平行的土隔墙。墙的两边排列木质立柱,柱上置横木,横木和土隔墙上密集地搭盖棚木,棚木上铺一层苇席,再覆盖黄土,从而构成坑顶,坑顶高出当时的地表约2米。俑坑的底部用青砖墁铺。坑顶至坑底内部的空间高度为3.2米。陶俑、陶马放进俑坑后,用立木封堵四周的门道,门道内用夯土填实,于是就形成了一座封闭式的地下建筑。
扩展资料:
1961年3月4日,秦始皇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4年3月,兵马俑被发现;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先后有200多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参观访问,成为中国古代辉煌文明的一张金字名片,被誉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宝之一。
秦俑丰富而生动地塑造了多种具有一定性格的人物形象。其风格浑厚、洗练,富于感人的艺术魅力,是中国古代塑造艺术臻于成熟的标志。它既继承了战国以来中国的陶塑传统,又为唐代塑造艺术的繁荣奠定了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人类古代精神文明的瑰宝”。
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兵马俑
秦始皇兵马俑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骊山脚下。
临潼区位于关中平原之东,南接蓝田县,北接阎良区,西北接连咸阳市三原县,西接高陵区,东接渭南市临渭区,西南与灞桥区为界。
介于东经109°05′49″—109°27′50″,北纬34°16′49″—34°44′11″之间,总面积915平方千米 。
著名的“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 、“北京时间”的来源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就位于临潼区。
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于秦陵陵园东侧1500米处。
截止2019年9月,已发现三座,坐西向东呈品字形排列。
1974年,在临潼县东南发现了堆积始皇陵埋藏的兵马俑,发掘出的兵马俑坑共有3个,其中有七八千件兵马俑。
1979年向国内外公开开放。
兵马俑的发现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二十世纪考古史上的伟大发现。
扩展资料:
震惊中外的考古发现
1974年,中国考古工作者把沉睡千年的7000多件陶捅发掘出土,被认为是古代的奇迹,是本世纪最壮观的考古发现。
秦兵马俑,无论在数量上、质量上,还是在考古发现上,都是世界上所罕见,它对于深入研究公元前二世纪秦代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科学和艺术等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材料。
它既是中国人民的艺术珍品,又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文化遗产。
自周秦到汉唐,临潼一直为京畿之地,处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地带。
境内历史遗产众多,有仰韵文化时期的姜寨遗址,烽火戏诸侯发生地骊山,鸿门宴发生地新丰镇鸿门堡,中国第一位皇帝的陵寝秦始皇陵;唐玄宗和杨贵妃休憩之地华清池,西安事变发生地兵谏亭。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兵马俑坑
陕西省。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坐西向东,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发现的俑坑是一号俑坑,长方形,坑里有8000余兵马俑,四面有斜坡门道。
二号俑坑呈曲尺形,位于一号坑的东北侧和三号坑的东侧,有陶俑陶马1300多件,战车80余辆,青铜兵器数万件。
三号俑坑位于一号坑西端北侧,与二号坑东西相对,整体呈凹字形,共出兵玛俑68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