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博物馆
地
址:
武汉市汉口青年路373号
电
话:
027-85601377
E_mail:
webmaster@whmuseum.com.cn
周围交通情况:
站点:汉口火车站2,经过该站点的公交车有:561路.
站点:汉口火车站1,经过该站点的公交车有:509
路,519路,533路,536路,79路,9路.
站点:汉口火车站,经过该站点的公交车有:10路,38路,542路,561路.
站点:汉口火车站东站,经过该站点的公交车有:207路,41路,411路,519路,545路,561路,605路,724路,803路,9专路.
站点:汉口火车站西站,经过该站点的公交车有:10路,207路,38路,41路,512路,542路,545路,561路,605路,715路,719路,724路,730路,803路,807路,9专路.
站点:邬家墩,经过该站点的公交车有:38路,411路,509路,536路,542路,730路,79路.
湖北省博物馆筹建于1953年,坐落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风景区,占地面积81909平方米,建筑面积49611平方米,展厅面积13427平方米,有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乐器陈列馆。
湖北省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26万余件(套),以青铜器、漆木器、简牍最有特色,其中国家一级文物945件(套)、国宝级文物16件(套)。越王勾践剑、曾侯乙编钟、郧县人头骨化石、元青花四爱图梅瓶为该馆四大镇馆之宝。
湖北省博物馆是全国八家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之一、国家一级博物馆、出土木漆器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也是湖北省规模最大、藏品最为丰富、科研实力最强的国家级综合性博物馆。1960年,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的董必武来馆视察,并亲笔题写馆名。
2018年10月11日,入选“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名单。
扩展资料:
建筑布局:
馆区内的综合陈列馆、楚文化馆、编钟馆等高台基、宽屋檐、大坡面屋顶的仿古建筑三足鼎立, 构成一个硕大无比的“品”字。综合陈列馆作为扩建工程两大主体工程之一,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陈列面积8000平方米;编钟馆建筑面积5717平方米。
馆区总体布局高度体现了楚国建筑的中轴对称、“一台一殿”、“多台成组”、“多组成群”的高台建筑布局格式。建筑外墙为浅灰色花岗石装饰,屋面用深蓝灰色琉璃瓦铺装。
室外环境按景观式、园林式的特点进行布局,通过雕塑小品、休息庭院、园林绿化、配套的综合服务设施等形式,营造出与博物馆主体建筑配套的历史文化氛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湖北省博物馆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156号。
参观时间:周二至周日 09:00—17:00(16:00后停止入馆),周一(法定节假日除外)、除夕当日闭馆。
票价:基本陈列免费,每天限制参观人数为12000人。
可以拍照的。
郧县人头骨化石、越王勾践剑、曾侯乙编钟和元代青花四爱图梅瓶是镇馆之宝,可以去看看。馆内的编钟表演也很有欣赏价值。
扩展资料
第一件镇馆之宝——【越王勾践剑】
时期为春秋晚期,1965年江陵望山1号墓出土,长55.7厘米。 剑身上鸟篆文铭文“越王勾践、自作用剑”
第二件镇馆之宝——【曾侯乙编钟】
时期为战国时期,1978年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钟架长748厘米,高265厘米。
全套编钟共六十五件,分三层八组悬挂在呈曲尺形的铜木结构钟架上。
每件钟均能奏出呈三度音阶的双音,全套钟十二个半音齐奏,可以旋宫转调。音阶为现今通用的C大调,能演奏五声、六声或七声音阶乐曲。
第三件镇馆之宝——【元代青花瓷四爱图梅瓶】
时期为元代。2006年钟祥市郢靖王墓出土,高38.7厘米,口径6.4厘米,底径13厘米。
瓶身肩部饰凤穿牡丹;腹部饰青花“四爱图”,即王羲之爱兰,陶渊明爱菊,周敦颐爱莲,林和靖爱梅、鹤;足部饰仰覆莲纹。三层纹样以卷草纹、锦带纹为界。
白釉泛青,色彩清脆艳丽,是罕见的经科学发掘出土的元青花精品。
第四件 镇馆之宝——【郧县人头骨化石】
1989年在湖北郧县考古发掘出两具人类头骨化石。两具头骨化石都保存了完整的脑颅和基本完整的面颅,根据头骨特征,属于直立人类型,定名为“郧县直立人”,经测定,大致距今80万年至90万年。
参考资料
湖北省博物馆官网
百度百科_湖北省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