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二:顺德大良不正规发廊 ~~~
问题三:顺德容桂那里有企街女 ???
问题四:顺德大良那里有街女 真的吗
问题五:佛山顺德容桂华口村附近哪里有卖淫 现在基本上都没有了,你去勒流市场巷子里去转转还有一些阿姨级的在做!
问题六:顺德北窖镇三洪奇博文电脑培训中心对面的那家发廊里的 *** 女有性病,大家不要中招了,我深受其害,后悔呀 生活还是检点好,你好 大家都好
问题七:顺德北蛑醒в信生出来卖淫的吗 卖淫、嫖娼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为,要处罚款、十五日以下拘留,不要以身试法!!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六十六条 卖淫、嫖娼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
问题八:在佛山顺德区,容桂镇华口社区的 这是不道德的行为,会害了自己的,注意一下吧。
问题九:广东佛山顺德乐从有很多美女吗 家具城里很多啊!不然怎么这么老外都过来拿货啊!
问题十:顺德容桂镇的华丰娇子休闲会所有哪些服务 *** , *** 。洗脚。
中原大地正因为历史悠久,所以,其实真正的古迹,尤其远古就发源的河洛文化遗迹其实是难以有明显痕迹发现的,但一定是存在和辉煌的。我一下就感觉到,考证过去,可以发现未知,启迪心里的未来。我就想,考证过去的历史和文化原来真是有意义和乐趣!
我于是就想考证一下我的家-裴峪村的历史和由来。
考证裴峪,需先说巩县。
一- 巩县。
秦置。
商代称阙巩,周为巩伯国。
秦置巩县,治所在今巩义市西北3公里康店镇康店村,属三川郡。
西汉属河南郡,东汉属河南尹。三国魏、晋代均属河南郡。东魏属成皋郡。北齐废入成皋县。
隋开皇十六年(596)复置巩县,属洛州。唐、五代属之。
宋属河南府。宋真宗,名赵恒(公元968年12月23日-1022年3月23日),葬于永定陵(今河南省巩县东南蔡家庄)。[1]
明、清、民国初因之。
1913年属豫西道 (次年豫西道改称河洛道)。
1927年直属河南省,1928年县治移至今站街镇老城村一带。 1932年属第十行政督察区。
郑州解放后,1949年属郑州专区,1955年改属开封专区,1958年12月,划归郑州市管辖。
1961年12月,复归开封地区。
1964年县治迁孝义镇,1983年8月改属郑州市。
1991年8月,撤销巩县,设立巩义市。
二.巩县县治所的变迁
巩义大地上古城很多,从新石器时代的古城遗址,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古城遗址不下数十处。但作为县治的所在地,却只有六处,那就是:东周故城、小平城、站街老城、洛口城、永安城、站街鳌岭县城。其中站街老城时间最长,从北魏时期(约公元500年前后)到民国时期的1928年,历1400年以上(仅有北齐、隋代短暂中断)。
三 .裴峪史考
1.平侯国
刘邦开国后,大封功臣。韩信第22位为淮阴侯。沛嘉为32位为32平悼侯。
沛嘉,以舍人从击秦,以郎中入汉,以将军定诸侯,功。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六月受封平侯。国都在今河南孟津县东。传三世:悼侯沛嘉-靖侯沛奴-侯沛执。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年),“侯执有罪,国除。平侯国应当管辖现在河南孟津县偃师县和巩县局部,可见裴峪渡应在平侯国所辖黄河边,是当时重要渡口。
2.平县。西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废平侯国置。治所在今河南巩义市康店镇裴峪村附近,黄河南岸。其辖境相当于今巩义市西北境、偃师市东北部和盂津县东部。属河南郡。王莽改称治平县。东汉复名平县,属河南尹。不久县废,地入巩县。
3.巩县治所小平城。东汉未年,由于桓、灵二帝的腐朽统治,官场黑暗激发了阶级矛盾的尖锐化。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终于酿成了黄巾大起义,起义风暴席卷全国,天下大乱,军阀割据,老百姓陷于水深火热之中。为了安全,巩县县治便由邙山南搬迁到了邙山北的小平津。小平津又叫小平城,在黄河边上,是东汉末年河南“八关”之一,是巩洛通向河北的渡口。《名胜志》上说,小平津,汉县废址,在巩县西北。施诚《河南府志》上说,小平城在平阴东北,平阴在孟津县,《读史方舆纪要》误以为小平津属孟津,作者不知道小平和平阴根本不是一个地方。孟巩接壤,平阴故城在今孟津,小平城属于巩县,其地在今巩县西北裴峪渡,“裴、平音转故也”。公元220年,曹丕代汉建魏国,都于洛阳。巩县仍为畿县,虽然小平城已成县治,但毕竟偏居巩县一隅,且有邙山阻隔,交通不便,不便于统治全县,故又寻找合适的地方建县治,于是河洛文化的发源地洛汭一带,便成为首选。巩县县治搬迁站街老城。
4.洛阳八关之一 小平津关。
洛阳城环卫四塞,雄关林立,形势险固,周围设置函谷,伊阙、广成、大谷、轘辕、旋门、孟津、小平津八大关,合称“八关都邑”。
东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以何进为大将军,率左右羽林军和五校尉营屯都亭,以镇京师;于京都洛阳周围设置函谷,伊阙、广成、大谷、轘辕、旋门、孟津、小平津八关,置八关都尉,以统营八关军政事务,警卫京都安全。
洛阳,环卫四塞,雄关林立,形势险固,洛阳八关在西周王城五百里的四面边境上,各有三处关口,对当时各诸侯国的沟通和王朝京城的保卫作用很大。
小平津关遗址在今孟津老城花园村的西北,黄河河心,也是黄河上的一道津渡,其地位仅次于富平津(孟津关),故名小平津。 此外,洛阳西还有潼关,东有虎牢关,北有天井关(今山西晋城县南太行山顶)和轵关(河南济源县西)等。这些关隘同为洛阳门户,设防守卫,使洛阳成为进可攻,退可守的军事要地。
我从小在黄河边裴峪渡口长大,对小平津关在黄河河心有一定理解。黄河我小时候大概1975到1985年依旧是奔腾咆哮的。大船渡河要逆流斜着划出,黄河经常会有两段,有时候还有河心岛,船到河心岛后,转舵然后斜着划向对岸。因为黄河水很急,船都是风力和人力,一定要斜着逆流或者顺流航行,所以,黄河渡口南北两岸船靠岸地相距很远,绝不是相对岸可见,而是南北上下游相距十数里。我估计裴峪渡就是小平津关的黄河南岸渡口。因为平侯国,故有平县,故有小平城,故有小平津关。
5.历史文献里的裴峪渡。
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年 ( 400 )九月,孝文帝元宏在小平津(今康店裴峪)阅兵。
《巩县志》清乾隆十年本记载:“水(小)平津,在县西北,汉灵帝曾济此。”
《巩县志》清乾隆五十四年本和民国十八年本记载:“……《郡国志》:小平城汉县废址,在今巩县西北,有河津曰小平津,所谓小平山者,当以故城得名……” 。
《巩县志》清乾隆五十四年本又载:“河水东过孟津入巩县界为小平津。《名胜志·郡国志》云:小平城,汉县废址,在今巩西北有河津曰小平津,即城之隅也。《施府志》小平城在平阴东北,平阴在孟津县,故《方舆纪要》以小平城属孟津,不知小平、平阴本菲一地,平阴古城在今孟津,巩孟接壤,故小平城遂入巩县”。又记:“汉小平津关,《方舆纪要》,灵帝时八关之一。袁绍诛宦官中常侍张让等,将帝步出谷门至小平津。晋永嘉末传祗保盟津小城,即小平津。刘聪遣刘粲以步骑十万屯小平津。慕容目韦 遣将吕护攻洛阳,退守小平津。后魏常讲武于小平津,尔朱荣举兵,胡太后遣费穆屯小平津拒之。……”
《巩县志》民国十八年本记载:“河水东过孟津入巩县界,为小平津。章怀《后汉书注》曰:小平津在今巩县西北。按《水经注》:河水又东迳平县故城北,王莽之所谓治平矣,俗谓之小平也。胡三省《资治通鉴注》:小平津在河南平县北,盖本之《水经注》。又引贤曰,在今巩县西北,盖谓平既废后则属巩。《己酉志》谓《名胜志》引《郡国志》云:《郡国志》实无小平津之文,小平津乃在灵帝纪也”。又载:“汉小平城,《名胜志》云:小平城汉县废址,在今巩县西北,有河津曰小平津,即城之隅也。《河南府志》:在今巩西北裴峪渡。(节录《己酉志》)”。“汉小平津,《郡国志》:巩县西北有河津曰小平津。(《己酉志》)”《己酉志》又记:“裴峪渡,《河南通志》:裴峪渡在巩县西。《河南府志》:裴峪渡疑即黄河小平津渡也”。
“汉中平元年(184年)三月,置八关都尉官。(《后汉书·灵帝纪》)”。章怀注:八关,谓函关、广城、伊阙、大谷、轩辕、旋门、小平津、孟津也”。
“汉中平六年(189年)八月,中常侍张让、段珪等,劫少帝陈留王走小平津。(《后汉书·灵帝纪》)让、珪等杀大将军何进。于是虎贲中郎将袁术烧东西宫攻宦者。让、珪等劫少帝陈留王走小平津。……”。
“汉初平元年(190年),董卓潜使兵从小平津过,破河内太守王匡。(《后汉书·董卓传》)时河内太守王匡屯兵河阳津,将以图卓,卓遣疑兵挑战,而潜使锐卒从小平津过津,北破之”。
“晋永嘉五年(311年),太子左率温畿夜开广莫门,奔小平津。(晋书·怀帝纪》)时,刘曜、王弥、石勒同寇洛川,王师频为贼所败”。
“晋建武元年(317年)刘聪使其子粲及刘雅登伐赵固,次于小平津。(《晋书·刘聪载记》)《李矩传》:粲率刘雅生等,步骑十万屯孟津北岸”。
“隆和元年(362年),慕容?将吕护等退守小平津。(《晋书·穆帝纪》)护寇洛阳,遣北中郎将庾希,竟陵太守邓遐,以舟师救洛阳,护等退守小平津。(57页)
“后魏太和二十年(496年)九月,帝阅武于小平津。(《魏书·孝文帝纪》)”。
“后魏景明二年(501年),帝幸小平津。咸阳王禧谋反,觉出奔,获之于柏谷坞,被擒。”
后魏景明二年(501年)孝昌中都督赵昶镇小平津。(《周书·赵昶传》)
“武泰元年(528年):尔朱荣向洛,灵太后令武卫将军费穆屯小平。(《魏书·费于传·附费穆传》)”
“齐王澄以舟师还次小平津,津岸古冢崩,有铭曰:‘今卜高原,千秋之后,化为下泉,当逢霸主,必为改迁,令更葬之 ’” 。
6.近代裴峪渡。我少年时,裴峪渡口还有大帆船,但已比较少,就是黄河南岸和北岸各一条大船。但我村老人回忆,解放前后,裴峪渡有大船100多条,可谓百舸争流。巩县交通局搬运二站,位于现在黄河商场位置,原来靠近铁路战场的旁边,里面大半是裴峪村人,这个单位是国家单位,是建国后裴峪航运队改建,由此可见建国前后裴峪渡口之规模和兴盛!
百度百科,刘升华。1941年夏率部由巩县裴峪口北渡黄河,深入豫北敌后游击,曾使温县、沁阳日军极为惊慌。6月3日,在温县小王庄,陷于日军三十六师团谷川联队和伪军共3000余人的包围,他与大部战士壮烈牺牲。
我伯父回忆,他少年时曾在河边给国民党部队带路,部队从裴峪过黄河厉三天。
百度百科,1942年秋,日军侵入黄河北岸,时局混乱,形势十分紧张。偃师南蔡庄村鲍氏东祠十九代孙鲍养玉率部驻防巩县裴峪黄河渡口,防备日军南侵。
我少年时还常去村口黄河边山上的水泥钢筋炮楼玩耍,炮楼有一尺余后,甚为结实。
以上据网上可查资料整理,因爱故乡之心,不怕班门弄拙之丑!郁达夫先生曾写道: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我就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姓氏、一个村落何尝不是如此呢!遥想我的故乡,乃封侯之地,大河雄关,百舸争流。真好!
附文:考古和传说。
1、考古。 塌坡位于巩义市康店镇西部黄河南岸、邙山北坡,原是一个极其普通的自然村落。自从20世纪30年代中国第一1代考古学 在这里发现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遗存后,而闻名中外。1933年中国现代考古团体河南古迹研究会对遗址进行了科学发掘,出土的大批遗物被装箱后用毛驴驮到车站运往当时的河南省会开封,当地村民至今记忆犹新。考古发掘证明,这里在六千年前就是一个繁荣的小部落。
在塌坡遗址南部的一块地方,当地人称“庙洼”,南高北低,向南凹进成一个自然坡地,南为解放岭自然村,西南为瓦岭,北为黄河滩地,东、西沟壑纵横,东为烟洞嘴岭,西为红土嘴。我们进行田野考古调查时,确实在此发现大量古建筑遗存,当地人传说这里原有云雀寺和白雀寺两座大寺院,从建筑遗存的性质看应为汉代,那么在这荒凉的黄河岸边,怎么会有这么大规模的寺院呢?难道这里真的在两千年前曾经繁华一时吗?历代《巩县志》多处对小平津的记载为我们解开了谜团。康店裴峪村到塌坡村真是2000年前繁华的大镇么?
2.民间传说片段:传说,在远古的时候,在黄河岸边这里原来是一个大镇子,老辈子人都说叫山河镇。
传说,山河镇是一个方圆十几里的大镇,大街一条挨一条,商铺一家靠一家,中间青石板官道从里到河边码头上就有十来里地,镇南边靠山是两座大寺院,东有云雀寺,西有白雀寺,两寺相距不远,之间相对相望,寺内苍松翠柏合抱参天,像雄壮威武的金刚护卫着那神密宏伟的大殿,寺门前那对石狮有一人多高,两寺僧徒有一百开外,每天诵经练武晨钟暮鼓,平日朝圣拜佛抽签算卦、起子还愿,达官贵族,公子小姐,巨商平民你来我往热闹繁华。镇上建有七街八市九花院,七街由西往东,南北走向一字排开,官道西有下柳街、玉圣街、宏德街、官道东花楼街、祖庙街、武场街、唐宇街四街。八市有竹木寺、棉粮市、皮货市、药材市、丝绸布匹市、水产市、赌场市。九花院有玉红院花院、杏春艳花院、赛仙姿花院、绿云阁花院、百莲居花院、一枝梅花院、状元楼花院、碧水塘花院、杨柳堤花院。这九花院也分三六九级、上下八等之分,每天老板们把窑姐都梳洗插带,穿红戴绿,画肩涂唇,打扮的花枝招展,妖艳娇气聚在门前挤眉弄眼,娇声娇气,卖弄风骚,招揽生意。紧靠河边东西十几里长的大堤一棵棵参天白杨,多姿多彩迎风起舞的翠柳,翠绿如茵的堤坡,一块块荷塘有说不完的情趣,那边青蛙叫,鱼儿跳,这里白莲花儿舞,彩蝶翩翩飞,鸳鸯戏水,雀莺婉唱,好一派诗情画意。
裴峪原来有裴姓 ( 传说和民间戏剧 ) 民权村是巩义市大峪沟镇西南部青龙山中的一个行政村,居民住户大都在海眼河两岸,依山就势形成了一个个自然村。海眼河源于新山村的古堆坡,下游是水地河、白冶河、黄冶河、市河,最终汇入洛河,总称西泗河。经过民权的这一段有很多山泉涌出,其中一处泉眼潭深水旺,人称“海眼”,这段河就叫“海眼河”,北面的山岭就叫“海眼岭”。河中有名的泉池还有老泉、元帅池、窟窿泉等 元帅池、凤凰台、过沟路这三个地名,都和传说中的隋末义军首领马龙、裴月娥有关。民间戏曲《小桃园失火》即反映此事,元帅池北面路旁原有的古碑文也记载了这个说法。 凤凰台上长着一棵古柏。据说此处原是一座报警的烽火台,山下元帅池旁有一个天然山洞,洞内石劈缝可通山顶。山下洞中点火,山上烽火台里冒烟。这个特殊的烽火台即为马龙所建。民间传说,马龙是黄河边裴峪村人,自幼习练武艺精通韬略,后和本村女子裴月娥订婚未娶。隋末连年灾荒,刀兵四起,马龙参加义军成为领兵将军,以青龙山为依托,与官军对抗。裴月娥是一位巾帼英雄,不愿受恶霸的欺侮,也在黄河边起事,后遭挫折,只得带兵与马龙会师于青龙山。马龙被尊为“红缨大王”,裴月娥被拥为兵马大元帅。元帅府就设在元帅池北的普宁寺内。义军以此为根据地,招兵买马,对抗官军,打富济贫,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山下的谷底,成了操练、检阅军士的跑马场、演兵场;岭上山坳大建“戈钩炉”,炉火熊熊,锤声铿锵,成了刀矛戈钩等兵器的打造场。当时这里没有水井,人吃马饮全靠沟下的“天池”水。后人为纪念义军善举,改天池为“元帅池”,沿用至今。裴月娥死后,被安葬在烽火台旁的柏树旁,因她是女中凤凰,就根据谐音,改称“烽火台”为“凤凰台”。1945年,巩县第五抗日区政府和中共巩县第五区委员会曾一度驻元帅池。
附:巩县志~关于平—裴转音是裴峪村名来历之说,我是不认同的!我村人读裴为~裴pia,普通话读pei。
就如陈寅恪的恪字,字典和学届都认为读ke,陈寅恪先生自己和他家乡人说他们家乡读que,现在多为陈寅恪先生家乡的读音为准。
还有吴越王钱镠(liú),很多文章中写和读成钱缪。
中国文字的发音有地方因素和历史转换,ping转pia还是可以说通的,但如何写成裴字就不知道了。
佛山一日游必去的地方有佛山祖庙、梁园、仁寿寺、南风古灶、岭南天地、通济桥、西樵黄大仙祠景区、南海观音寺、清晖园、顺德宝林寺。
1、佛山祖庙
佛山祖庙位于禅城区,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光绪二十五年,祖庙大修,形成今日的祖庙建筑群。禅城祖庙与肇庆悦城龙母庙、广州陈家祠合称为岭南古建筑三大瑰宝,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梁园
梁园位于禅城区松风路,与番禹余荫山房、东莞可园、顺德清晖园合称为清代粤中四大名园,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梁园主要由“十二石斋”、“群星草堂”、“汾江草庐”、“寒香馆”等不同地点的多个群体组成,规模宏大。
3、仁寿寺
仁寿寺建于1935年,位于现禅城区祖庙路。它始创于密后归于禅,一向为佛山及附近四乡释门子弟授戒道场。
4、南风古灶
南风古灶建于明代正德年间,五百年来窑火不绝,生产不断,完好保存至今,是我国乃至世界上年代最久远、保存最完好且延续使用至今最古老的龙窑。
5、岭南天地
佛山岭南天地延续佛山的历史文化风貌与城市脉络,以祖庙、东华里、历史风貌区为发展主轴,用现代化的手法保护和改造片区内的22幢文物建筑及众多优秀历史建筑,延续历史街巷,创造尺度适宜的开放空间,并充分运用骑楼、锅耳式山墙、瓦脊、雕花屋檐、蜿蜒街巷等岭南建筑特色,使得佛山的历史文化风貌与城市脉络得以传承。
6、通济桥
通济桥横跨洛水河,北连金鱼街,始建于明代。其中,“行通济,无闭翳”的谚语在佛山尽人皆知,意思是走走“通济”,就没有烦恼、忧愁,事事顺利,“行通济”这一民间活动寄托着佛山人的美好祝愿。
7、西樵黄大仙祠景区
西樵黄大仙祠依山而筑,集西樵山之毓秀于一身,终年云霭缭绕,灵气十足。黄大仙祠朱墙金瓦,映着青山凝翠,庄严而不失明艳。祠内彩绘构图天马行空,笔触细腻,各种神兽、人物、花鸟栩栩如生,为黄大仙祠增色不少。
8、南海观音寺
南海观音寺建于公元990年,距今已有一千年历史,座北向南,风景极佳,实为灵山胜地。这里香火鼎盛,每年农历正月二十六日为观音开库,很多人会前来祈福。
9、清晖园
清晖园位于顺德区大良镇清晖路,与佛山梁园、番禺余荫山房、东莞可园,并称为广东四大名园,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清晖园构筑精巧,布局紧凑,建筑艺术颇高,蔚为壮观,建筑物形式轻巧灵活,雅读朴素,庭园空间主次分明,结构清晰。
10、顺德宝林寺
宝林寺座落在顺德大良太平山西麓。于明山秀水之中,取“龙跃天门,虎卧凤阁”的山势。因此,除了佛教徒经常去朝拜外,也是人们浏览的胜地,被誉为“太平瑞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