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9:30到下午6:30的半天是几点

老火汤2023-03-21  13

1点。

9点30到6点30是9个小时,如果是半天,9个小时除以2,就是1点整。

早上也称为早晨、晨、朝。指日出至日出后两小时的时刻(一般为辰时),与上午、中午、下午、晚上、凌晨、清晨合组成一天。中国古代的将一天分为十二时辰。

辰时即为现代二十四小时制的07:00至09:00。

半天通常是白天的一半,也就是6个小时。

在二十四小时之中的时间书写的格式为“小时:分钟”(例如,01:23),或者为“小时:分钟:秒钟”(01:23:45)。不足10的数字前面要补充一个零。这个零在小时部分并不是必须的,但却非常广泛的使用,尤其是在有很多具体规定的计算机应用中(例如ISO 8601)。

在精确度高于秒的环境下,秒后可使用十进制来表示,小数点后面的部分跟在小数点或者点符号的后面,例如01:23:45.678。在二十四小时之中,一天开始于早子时,23:00----1:00,每天的最后一小时开始于夜子时之初23:00(子初)而结束于夜子时之末24:00(子正)。

某一天的24:00等于下一天的00:00。数字时钟显示从00:00到23:59,它从不会显示出24:00。这样,从23:59:59.999到(24:00:00;000)00:00:00.000就可以精确的确定新一天的开始。但是,24:00的表示方法更能明确的确定一天的结束时间。

扩展资料:

中国古代用“铜壶滴漏”的方法来计时,将一昼夜分成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相当与西方钟表的两个钟点。当钟表由西方传入中国后,人们把中国的一个时辰叫“大时”,而把西方的新时间一个钟点叫“小时”。后来,随着钟表的普及,“大时”一词逐渐消失,而“小时”一直沿用至今。

中华民国成立以前,采用十二地支计时,地支既表示年、月、日,也表示时,将一天分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时辰。

中华民国成立以后,采用公元记年、月、日、时,同时又保留中国的阴历,公元记时,把一天分成24个时辰,比传统的十二个时辰小一倍,故称之为小时。

(1)幼年或少年时候。

(2)时间单位。我国古代每天分十二时﹐以十二地支依次标记。至近代每时又分为二﹐适与国外每天分二十四点钟相合﹐故沿称现行二十四分法之时为小时。

二十四小时制比起十二小时制有很多优点:

(1)不会混淆上午的时间和下午的时间(在十二小时制中7点钟既可以指上午也可以指下午)。在日程表或类似的文件中,一眼就可以看清时间是上午还是下午。这对于需要全天24小时运作的机构尤其重要,例如航空公司、铁路的时刻表和军队。

(2)能够精确描述某一天的时间。例如:“2月3日午夜12:00”就很难确定是“2月3日00:00”还是“2月4日00:00”(即“2月3日24:00”)。

(3)24时制在电脑领域中较易按时间顺序排列。十二时制的时间需要转换成24时制才能照正确顺序排列。例如上午12:30(00:30)若按字符顺序排列会被排在上午11:30(11:30)后。

在英文中这个问题更为严重因为英文将区别上/下午的AM/PM写在最后,这会造成上/下午的时间在照字符排列时更进一步的被混在一起。24时制则可以轻易的按照字符排列又同时照时间顺序排列而不必使用额外的程式码修正顺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二十四小时制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19944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