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泰活了下来,是因为他在上海铁铺当学徒,后来又生了荣景宗、荣德生等四个兄弟姐妹。然而苦于家境贫寒,两兄弟十多岁时,父亲让他们到广州、上海等地当学徒谋生。
后来,荣希泰投资广东厘金局办公厅朱忠福,帮忙算账。1895年,容希泰因病离职回乡时,已经有了几千银元的积蓄。1896年,他在上海合资创办了广晟钱庄,荣和分别担任经理和会计。
兄弟俩一直遵循父亲的教导,稳健地经营着银行。几年后,他们获得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这也成为后来两兄弟创业的基础。荣德胜南下广州,看到了面粉行业的商机。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荣,两兄弟一拍即合。20世纪元年,荣氏家族企业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在无锡西门外的太保墩创办了宝兴面粉厂。荣氏兄弟的工厂创建得并不顺利。经过一年的努力,大股东朱忠福看到行业无利可图,决定退股。然而,兄弟俩决定增加资本,到处筹集资金,并将面粉厂的名称改为毛鑫。
1912-1917年,无锡荣氏兄弟一口气开了九家工厂。从此,无锡荣氏兄弟“面粉大王”的美誉响彻中国商界。这时,兄弟二人兵分两路,次子荣德生留在无锡,老大荣去了上海。1915年,容在上海郊区周家桥开办了纱厂,并购买了36台英国纺织机。次年投产,正好满足欧战时期的饥渴需求。前三年,沈心的利润惊人,从第一年的2.06万元增长到22.2万元,三年增长了10多倍。
1919年,日本商人已经在上海开设了期货交易所,从事面粉和麦麸的期货交易。引文主要是日本人用来控制原料和成品价格的工具,也可以作为棉花贸易。
五四运动爆发后,中国出现了抵制日货的浪潮。容乘机联合其他工商业者,于1920年3月1日将上海机粉公会贸易处改组为中国机粉上海交易所,这是中国人在上海创办的第一家期货交易所。不久,荣又趁热打铁,提出了在中国纺织厂联合会建立纱布交易所的设想。1921年,纱交所在上海正式挂牌,办理棉纱期货交易。此后,它重新获得了面粉和纱布期货价格的主导地位。
1925年5月30日,又一次抵制日货浪潮爆发。荣抓住了这个机会,上演了一出赚空日元的好戏。通过一系列的买卖,荣净赚了近400万日元,但几家日本财团却损失惨重。
20世纪30年代初,荣氏家族的事业达到顶峰。当时,沈心纱厂约占全国资本棉纺厂纱锭的20%和布机的28%。毛鑫和阜新面粉厂约占全国同行业的1/3,占上海的1/2。他们的企业总数达到21家,是当时中国最大的私营工业集团。在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中,荣的企业被摧毁了三分之二。第二年,容,这个家族的灵魂人物,死于战争。建国前,当时的“十大资本家”中有九家举家搬迁,除了荣德生坚持留下外,荣氏大部分也选择了离开。
1978年,荣德胜的第四子荣毅仁受国家委派组建中信公司。现在,荣氏家族的第三、四代已经完全西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