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船的平均时数是多少公里一小时?

主题旅游2023-03-21  25

朝发:指早上出发;暮到:指傍晚到达;大约12小时;

其间千二百里,指一千二百华里,1公里(千米)=2华里,

所以平均速度大约是:1200÷2÷12=50(公里/小时)

全文翻译: 在三峡七百里当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在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包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不能通航。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这时候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到了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在极冒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茂,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呜叫,声音连续不断,...全文

子时 ( 23时至01时)、丑时 ( 01时至03时)、寅时 ( 03时至05时)

卯时 ( 05时至07时)、辰时 ( 07时至09时)、巳时 ( 09 时至11时)

午时 ( 11时至13时)、未时 ( 13时至15时)、申时 ( 15时至17时)

酉时 ( 17时至19时)、戌时 ( 19时至21时)、亥时 ( 21时至23时)

在中国古代,人们用“铜壶滴漏”的方法计时,把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对应于今天的二十四小时。

刻———古代用漏壶计时。

漏壶分播水壶和受水壶两部。播水壶分二至四层,均有小孔,可滴水,最后流入受水壶,受水壶里有立箭,箭上刻分100刻,箭随蓄水逐渐上升,露出刻数,以显示时间。

而一昼夜24小时为100刻,即相当于现在的1440分钟。可见每刻相当于现在的14.4分钟。所以“午时三刻”相当于现在的中午12时 43.2分

刻制

古代一昼夜划为十二个时辰,又划为九十六刻。

一刻约15分钟。

扩展资料

十二时辰制

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古代劳动人民最初描述时间主要参照显而易见的天象、动物生物钟和日常作息,比如鸡鸣、平旦、朝食、日中、人定等,后来逐渐改用授时设备读数来描述,后来也逐渐给这些授时设备读数配上了五行。

比如,给甲乙两字配上木(4:48-9:36)、给丙丁两字配上火(9:36-14:24)、给戊己两字配上给土(14:24-19:12)、给庚辛两字配上金(19:12-24:00)、给壬癸两个字配上水(0:00-4:48)。这些附会并无实际意义。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196452.html

最新回复(0)